近百万的东洋开拓团,从东北三省各地赶往金州旅顺,开始坐船往西澳自治领迁移。
这些人原本在东洋国就是社会的边缘群体,无房、无地、无工作,被称为“三无人员”。如今,他们失去了特权的庇护,哪怕回国后也将面临居无定所的困境。
但留在东北三省,对他们来说并非良策。四周都是对他们充满仇视的龙国民众,每天都要提心吊胆地生活。
相比之下,前往西澳重新开拓土地,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于是在小泽和平田的游说下,大多数的侨民开始迁徙之旅。
当然,并非所有的侨民都愿意离开。有一些顽固分子,他们对这片土地还有着贪婪的欲望,或者对未知的生活充满恐惧,坚决不肯离去。
但随着熟悉的族群一个接一个地离去,他们渐渐感到孤独和无助。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内心再不愿意,他们最终也只能无奈地选择离开。
约翰逊的远洋公司因此变得异常忙碌。一艘艘悬挂着星条旗的船队,从旅顺港口出发,满载着东洋开拓团的成员,源源不断地往西澳自治领运输。
这不仅是一次人口的大迁徙,更是一次希望与未来的征程。
自从辽东半岛被收复后,护国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出海口。约翰逊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商机,在金州成立了自己的分公司。
如今,他的主要业务就是负责,将这些东洋侨民运往西澳自治领,为他们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东北三省的人口也才四千万,为什么不将这些人留下来建设呢?这里不也有白俄和高丽的侨民吗?”
今天,是海军近岸防卫队成立的日子。护国军的高层们纷纷前来出席,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仪式。
在旅顺港码头,战队成员们注视着,远处那支正在排队登船的东洋开拓团侨民队伍。
这些东洋侨民们都显得有些焦虑和不安,他们似乎对即将离开这片土地感到不舍。
站在一旁的娜塔莎不禁开口向身边的梦瑶发问,她的目光落在那些侨民身上,流露出一丝疑惑和不解。
葛蕾斯和杰拉德等西方籍的战队成员们也纷纷点头,表示他们对此也有同样的疑问。
毕竟,从外表上看,东洋人和龙国人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甚至有时候让人难以区分。
梦瑶深吸一口气,然后毫不留情地回答道:“如果留下他们,以后将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东洋国对于这片土地的贪婪欲望,是永远不会停止。留下他们就等于留下了一个祸根!”她的语气坚定而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
孟炎龙站在一旁,他的脸色同样严肃。他补充道:“龙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高丽族和俄族我们都能够包容,但唯独不能让和族在这里生活。”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决的态度,似乎对于和族有着特别的看法。
如果让这近百万的东洋侨民在这里生活繁衍下去,那么未来龙国的内部将会不断滋生各种隐患。
这绝对不是一件可以掉以轻心的事情,更不能有丝毫的妇人之仁,因此没有人敢去下这样一个赌注。
“另外,还需要特别叮嘱大卫·布莱克,这些东洋侨民到达西澳之后,绝对不能让他们形成聚集区。”
“就像对待犹族一样,必须要将他们分散安置,而且绝不允许他们开设东洋学校和犹族教堂。”孟虎站在一旁,神情严肃地补充道。
随后,众战队成员们登上了一艘五百吨级的巡逻艇,准备开始检阅刚刚成立的海军近岸防卫队。
这支由一千多人组成的近岸防卫队,装备着五百吨级、一百吨级以及五十吨级的巡逻艇。这些巡逻艇都是孟虹在游戏中的海港地图里获得的。
这些装有机炮和大口径机枪的巡逻艇,虽然具备一定的火力。但要和列强的海军各种舰船相比,一艘两千多吨的驱逐舰,都能轻松碾压他们。
所以它们的主要任务,仅仅是巡查和防卫自己的海岸线,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军。
大卫·布莱克一直在求购英伦的战舰,他渴望能够购买到这些先进的舰艇,来增强自己战队的实力。
然而,英伦政府却有着不同的打算。他们去年派遣了一支小型的驱护舰队,驻扎在西澳的自治领,以确保殖民地的安全。
这一举动,使得大卫·布莱克的采购计划无法实施,最终胎死腹中。
面对这一挫折,战队并没有气馁,而是迅速将目光转向了德国。
他们决定让麦克斯去与德国政府进行协商,希望能够采购到德制舰艇。经过一番努力,麦克斯成功地与德国方面达成了协议。
现在两艘标准排水量,为二千二百吨的莱伯瑞特马斯级驱逐舰,已经在伏尔铿造船厂的船台上开始制造。
这两艘驱逐舰的武器配备还不错,拥有一百二十七毫米口径主炮五门、三十七毫米速射炮四门、二十毫米防空炮四门以及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两座。
尽管这两艘驱逐舰的到来,对于护国军的海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无到有地解决了他们的海军问题。
但它们的实力仍然有限!与东洋国强大的海军相比,这两艘驱逐舰显然还不足以与之抗衡。
因此,麦克斯正在与德方进行进一步的协商,计划再订制两艘,排水量达六千多吨的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
这些轻巡洋舰将拥有更强大的火力和更好的性能,有望提升护国军海军的整体实力。使其能够在茫茫的大海上,遇上东洋国海军舰队拥有自保的能力。
然而,德国的海军也正在全力以赴地扩张,伏尔铿造船厂已经没有多余的船台和工人来安排制造这两艘轻巡洋舰。因此,麦克斯的订单只能被不断地往后拖延。
西澳虽然也有自己的造船厂,但遗憾的是,目前它的规模还比较小,技术储备也还不足以制造军舰。
面对这种情况,大卫·布莱克正在竭尽全力地扩大造船厂的规模,并积极招聘相关的技术人才。
他的目标是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使西澳的造船厂具备制造自己军舰的实力。
“我们绝对不能再向德国输送先进的装备技术!不然,这世界上就没一个国家,能阻挡住他的步伐。”麦克斯在战队频道上留言道。
他站在柏林的街头,深刻地感受到了那种狂热的氛围。整个国家就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转动。
自从他将先进的装备技术提供给元首后,德国的军事装备开始迅速更新换代。
而且,他以西澳的名义为德国带来了各种生产订单,这也使得德国的民生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增长。
尤其是得到北非利比亚巨型油田后,补足了德国的短板。让德国海陆空三军的规模,比历史上更强大更加暴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