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远借联合督查组之势,以雷霆手段整顿秩序,又强势推动一系列经济发展项目,其锋芒之盛,威望提升之快,逐渐触及了一些人的敏感神经,首当其冲的便是市长孙浩。
孙浩作为政府一把手,最初对路远的强势是乐见其成的。毕竟,整顿吏治、推动发展也是他的政绩,而且路远顶在前面,可以有效分担来自旧有利益集团的压力。然而,随着路远声望日隆,在诸多事务上越来越展现出主导性和决断力,甚至在一些本应由市长拍板的重要决策上,路远也常常先声夺人,拿出成熟方案,使得孙浩这个市长显得有些被动和黯然失色。
这种“功高震主”的苗头,让孙浩内心开始失衡。尤其是路远在处理针对新能源企业和纺织厂的骚扰事件时,直接调动公安、宣传等部门,虽然程序上符合常务副市长的分工权限,但其果决和高效,几乎绕开了他这个市长,这让他感到自己作为政府首脑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矛盾的公开爆发,源于一次市政府常务会议。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讨论关于盘活市属亏损企业存量土地、建设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方案。这个方案是路远牵头,联合发改委、国土局等部门,经过大量调研后提出的,旨在为罗山产业升级拓展新的空间。
路远在会上详细汇报了方案内容,数据详实,规划清晰,前景可观。他讲完后,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安静,不少参会干部都暗自点头,认为这个方案颇具可行性。
就在这时,市长孙浩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没有直接评价方案本身,而是话锋一转,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悦:
“路远同志这个方案,花了很大心血,思路是好的。”他先肯定了一句,随即语调一转,变得严肃起来,“但是,我们做决策,尤其是这样重大的决策,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急于求成!”
他目光扫过会场,最后落在路远身上,语气加重:“最近一段时间,我感觉我们政府班子内部,有些同志工作积极性很高,这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有些决策,是不是应该先在班子内部充分酝酿?有些工作,是不是应该多向主要领导汇报沟通?我们是一个集体,讲的是团结协作,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虽然没有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孙浩批评的就是路远。会场气氛瞬间变得异常尴尬和凝重。几位副市长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出声。财政局长张广平嘴角甚至不易察觉地微微牵动了一下。
路远坐在那里,面色平静,但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他没想到孙浩会选择在这样一个公开场合,以如此直接的方式表达对他的不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提醒,而是近乎公开的敲打和警告。
孙浩继续说着,语气愈发严厉:“还有,关于联合督查组的工作。整顿秩序,清理积弊,很有必要。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因为查问题,就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搞得各个部门人心惶惶,不敢干事!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发展经济,稳定大局!如果因为查案,把投资商吓跑了,把干部队伍搞得灰头土脸,那岂不是本末倒置?!”
这番话,隐隐将矛头指向了路远借督查组“排除异己”、“搞乱局面”的意味,虽然说得隐晦,但在场的都是人精,岂能听不出来?
路远深吸一口气,知道此时不能退缩,否则刚刚树立起来的权威将大打折扣,后续工作也将难以开展。他等孙浩话音落下,平静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会场:
“孙市长的批评和建议,我虚心接受。在工作方式上,我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以后一定注意加强向孙市长和班子各位同志的汇报沟通。”
他先放低姿态,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但是,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方案,我们前期已经征求了相关领域专家和部分企业的意见,也向周书记做过汇报。之所以拿到常务会上讨论,正是为了集思广益,完善方案。至于联合督查组的工作……”
他目光坦然地看着孙浩,也扫过在场众人:“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搞乱,恰恰是为了扫清障碍,营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发展环境!只有把蛀虫清理掉,把规矩立起来,我们的经济才能健康发展,才能真正留住、吸引优质的投资商!我相信,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是希望罗山发展起来的,他们不会因为正常的监督检查就不敢干事,反而会因为环境变好而更有干劲!”
他不卑不亢,既回应了孙浩的批评,又明确扞卫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原则。
孙浩脸色阴沉,没有再说什么。会议在一种极其微妙和紧张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这次公开的批评与反批评,如同在罗山政坛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所有人都意识到,路远与孙浩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路远的强势,不仅触动了旧利益集团,也开始引发政府内部最高层的不和。
接下来的路,对路远而言,将更加艰难。他不仅要面对外部对手的疯狂反扑,还要应对来自市长孙浩的掣肘和压力。他必须更加小心地平衡各方关系,同时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自己的施政理念。一场新的考验,已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