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楚地有个买卖人,常年在外经商,家里就剩下年轻媳妇独守空房。
这一日深夜,妇人正睡得迷糊,忽觉身上压着个人,半梦半醒间还当是春梦呢。谁知醒来一摸——哎哟喂!身边竟躺着个三尺来高的小矮人儿!
这妇人也是个机灵的,细看这人形貌古怪,眼珠子滴溜溜转得邪性,心里当即咯噔一下:莫不是遇上狐仙作祟了?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小矮人哧溜一下蹿下床,您猜怎么着?房门纹丝未动,那东西竟化作一道青烟不见了!
这可把妇人吓得够呛,第二天天一擦黑,赶紧把厨房帮佣的王嬷嬷请来作伴,又把自己十岁的儿子从偏房喊来,娘仨挤在一张榻上睡。
哪知道夜深人静时分,那狐怪又来了!这回它学乖了,先是使了个迷魂法,妇人顿时迷迷糊糊说起梦话。
王嬷嬷人老觉轻,听着动静不对,扯着嗓子喊了声娘子醒得?,那狐妖地一下就没了踪影。
自打这儿起,这妇人可就遭了罪喽!整天神思恍惚,像是丢了魂儿似的。一到晚上更是吓得烛火通明,还特意嘱咐儿子:我的儿啊,你可千万警醒些,莫要睡死过去!
却说这夜半三更,王嬷嬷和孩儿倚着墙根打了个盹,醒来一瞧——坏菜了,床上空空如也!
起初还当是妇人起夜,可左等右等不见人影。王嬷嬷是个胆小的,缩在墙角直哆嗦。还是那十岁的小儿有胆色,提起灯笼就往外找。
嘎吱一声推开厢房门,您猜瞧见什么?那妇人正赤条条躺在冷炕上,眼神直勾勾望着房梁。
小儿赶忙上前搀扶,这当娘的竟不知羞臊,反倒吃吃地笑!
打这天起,妇人就彻底疯了,时而哭时而笑,整日的唱歌、哭泣、叫骂,状况百出,骂起人来三天三夜不带重样儿的。
夜里她不愿和别人同住,就让小儿另睡一床,把王嬷嬷也打发走了。小儿每当听到母亲的哭笑声,就起来点灯查看,母亲反而怒斥儿子,小儿倒也不在意。
最邪门的是,这妇人迷上了砌墙堵洞的勾当!白日里搬砖运石,把两扇窗户堵得严严实实,半点光亮不透。谁要是敢动她一块石头,当即就在地上打滚哭嚎,活像个三岁娃娃。
后来更了不得,竟抡起菜刀在磨石上霍霍打磨,街坊四邻见了都绕道走,都说这妇人被狐精夺了心智喽!
话说这十岁小儿可是个有心人。那夜他暗藏菜刀,用葫芦瓢罩住烛火,假意熟睡。
待听到母亲又开始说胡话,他猛地掀开瓢罩,一个鲤鱼打挺跳将起来,堵着房门大喝:妖怪哪里走!
只听一声,有个狸猫似的物事猛冲门缝,小儿手起刀落,竟砍下一截二寸来长的尾巴尖儿,滴滴答答淌着黑血!
见儿子挑灯起来,母亲骂骂咧咧,小儿假装没听见。没能捉住妖怪,小儿只好懊恼地睡下。天亮后,循着血迹发现狐妖越墙跑进了何家的园子。
到了晚上,那狐妖竟再没上门,小儿暗自高兴,但母亲依旧痴傻地躺着,像死了一样。
转眼商人归家,那妇人见了丈夫如同仇人一般谩骂。见妻子这般模样,商人急得团团转。
小儿把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很惊讶,请来医生为她用药治疗。妻子却把药打翻泼掉。家人只好偷偷把药混在汤水里给她喝,几天后才渐渐安定下来。
从此,妇人仍是疯疯癫癫,一到傍晚,就跑到别的房间,不愿和丈夫同住。把她拉回来,她骂得更厉害。
商人没办法,把其他房间的门都锁上,可妇人一旦跑去,门竟会自动打开。商人很忧虑,用尽各种办法驱邪禳灾,但没有一点效果。
又一日黄昏,小儿偷偷潜入何家园子,蹲在草窠里守候。这时月牙儿刚挂梢头,忽听窸窣人语,拨开草丛一瞧——只见两个白衣人正在吃酒,还有个长胡须的老仆捧着酒壶伺候。
但听其中一人道:明日取瓶白酒来。
待到四更天,那二人起身离去,只有那长胡须老仆留在原地,脱下衣服躺倒在石头上。
小儿仔细一看,这老仆四肢倒是像人,只是身后垂着一条尾巴。小儿想回去,又怕被狐妖发觉,只好整夜埋伏在那里。
天快亮时,又听到那两人依次回来,接着嘀嘀咕咕钻入竹丛,小儿这才悄悄起身回家。
父亲问他去了哪里,他回答:“睡在伯伯家了。”
又过了几天,小儿缠着父亲上市集,假意要买狐尾帽饰,又趁着父亲没注意,偷摸藏钱买了白酒。
随后转道去了以打猎为业的舅舅家,对舅母谎称母亲为鼠患烦恼,特来讨一包猎兽的毒药。您瞧这孩子多了得!竟懂得把毒药混入酒中,存在酒肆廊下。
此后几日,小儿终日在新城市集转悠。
这天,果然撞见那个长胡须老仆,便故意搭话问道:这位老哥,瞧您不像本地人?
那老仆回答说家住北村,接着反问小儿来历。
小儿眼珠一转,信口胡诌道:我家住山洞。
老仆瞪大双眼,问道:山洞中如何住人?
小儿哈哈大笑,故作神秘地撩起衣襟,露出半截假尾巴,说:我家世代住在洞府,您难道不是吗?咱们都是同类人,何须遮掩?
老仆闻言大惊,便问他的姓氏。
小儿说:“我也是狐族,前日还见过老仆随两位郎君吃酒,难道您忘了?”
老仆仔细地打量着他,半信半疑地问:“你在市场上干什么?”
小儿说:“父亲叫我来买酒。”
老仆听了,也说自己是来买酒的。
小儿又问:“那你买到酒了没?”
老仆说:“我们比较穷,没钱买酒,主要是去偷。”
小儿说:“你这差事太辛苦。”
老仆说:“受主人派遣,不得不这样。”
小儿于是问道:“你主人是谁?”
老仆说:“就是之前你见到的那两位郎君。一个缠着北郭王家的媳妇,另一个更倒霉——在东村某户着了道儿,被那家小子砍断尾巴,养了十日才好,昨夜又去了。”
小儿心里明镜似的,面上却不动声色,故意叹道:“偷酒终究冒险,我前日恰好多沽了一瓶,存在廊下,就赠予老哥罢。我口袋里还有余钱,不愁买酒。”
那老仆千恩万谢,同儿子一同去取了毒酒,就钻入小巷离去。
当夜,便有奇事发生——那疯癫妇人竟不再乱跑,一觉安睡到天明!父子俩疑疑惑惑摸到何园,但见亭台上躺着两只七窍流血的狐尸,草窠里还倒着个长须老仆,嘴边淌着黑血,旁边正是那瓶毒酒。细看其中一狐,尾巴恰恰短了一截!
自此以后,家里就安宁了,再无怪事发生。那妇人虽神智渐清,却落下了咳血的病根,不出数月便香消玉殒。北郭王家的媳妇也奇迹般病愈——原来也是狐妖作祟的缘故。
最奇的是那十岁小儿,后来习武从军,竟官至总兵。街坊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这话真真不假!若非他胆大心细,假扮狐族巧设毒计,怎能除掉这伙妖孽?
这正是:
狐魅惑人且逞强,怎敌稚子智计深。
假尾巧设连环计,毒酒诛妖美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