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集 丰收在望?来自古代的期许
陇南的夏天来得很快,试验田的小麦已经抽穗了,金黄色的麦穗沉甸甸的,压得麦秆都弯了腰;水稻也结了稻穗,金黄一片,随风摆动,看起来丰收在望。
老周和其他农民正蹲在田里,小心翼翼地查看麦穗的颗粒:“老周叔,你看这麦穗,颗粒真多,比咱们本地的小麦多一倍还不止!”
老周笑着点头,手里的麦穗沉甸甸的,他估算了一下,一亩地至少能收五百斤,比本地小麦的一百五十斤高了三倍还多。“秦掌柜的种子真是神了!咱们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秦云刚好过来,看到这一幕,心里也很高兴。他拿出手机,用跨时空通话联系林天,展示试验田的丰收景象:“先生,您看!小麦和水稻都成熟了,麦穗颗粒饱满,老农民说一亩地能收五百斤,比本地的高三倍还多!”
屏幕里,林天看着金黄的麦田和稻田,脸上满是笑容:“太好了!这说明高产种子在古代能成功种植!你准备一下,尽快收割,看看实际产量怎么样,要是真的高,就可以在农民中推广了。”
“好!我这就组织人手,准备收割。” 秦云兴奋地说。
就在这时,边军的周校尉来了,看到试验田的作物,眼睛一亮:“秦掌柜,这就是你说的高产作物?看起来真不错!要是产量真的高,以后边军的粮食供应就不用愁了。”
“周校尉,一亩地至少能收五百斤,比本地的高三倍。” 秦云笑着说,“等收割了,小人先给边军送一批,让兄弟们尝尝鲜。”
周校尉高兴地说:“好!我先谢谢你了。刺史大人也听说了你的高产作物,让我来看看,要是产量真的高,他也想在陇南推广,让百姓都能吃上饱饭。”
秦云心里清楚,刺史这是想把高产种子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但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笑着说:“能为陇南百姓做贡献,是小人的荣幸。”
接下来的几天,秦云组织了一百个矿工和农民,开始收割小麦和水稻。镰刀挥舞,金黄色的小麦被割下来,堆成小山;水稻也被收割下来,脱粒后装在袋子里,满满的都是金黄的稻谷。
收割结束后,老周和账房先生一起称重:“秦掌柜,小麦一共收了五千斤,水稻收了六千斤,试验田一共两亩地,平均一亩地收五千五百斤!”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 两亩地收一万一千斤,比普通农田十亩地的产量还多!老周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秦掌柜,咱们成功了!以后陇南的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秦云也很激动,立刻用跨时空通话联系林天,汇报产量:“先生,丰收了!两亩地收了一万一千斤,平均一亩地五千五百斤!老农民们都很高兴,周校尉也来了,说要在边军推广。”
屏幕里,林天刚想说话,突然有人敲门,是李砚秋教授:“林天,有个好消息!国际材料学会给你发了邀请函,邀请你去参加下个月的国际学术会议,介绍‘长青 1 号’的研发和应用,这对咱们天辰科技的国际推广很有好处!”
林天接过邀请函,心里又惊又喜 —— 国际学术会议是材料领域的顶级会议,能被邀请说明 “长青 1 号” 得到了国际认可,但他也有些担心:“‘长青 1 号’的原料来自古代,要是在会议上被问及技术来源,该怎么回答?”
李砚秋笑着说:“不用担心,我们可以只介绍提取工艺和应用,不提原料的来源,就说原料是‘特殊的天然植物提取物’,没人会追问的。而且,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长青 1 号’走向国际,打开国际市场。”
林天点了点头,对秦云说:“秦云,我下个月要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可能不能亲自去古代看丰收了。你先把种子分给农民,开始推广,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秦云有点失望,但还是笑着说:“先生放心,小人会做好推广的,等先生回来,小人给您带古代的新米和新面。”
挂了通话,秦云开始给农民分种子 —— 凡是愿意种高产作物的农民,都能免费领到种子,还能得到秦云提供的种植指南。农民们都很高兴,纷纷来领种子,不到一天,种子就分完了。
周校尉也来领了种子,准备在边军的军营里种植,还说要奏请朝廷,给秦云 “农桑侯” 的爵位。秦云笑着拒绝了:“周校尉,小人只是想为百姓做些事,不想要爵位。”
可就在这时,秦云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上只有一句话:“高产种子是不祥之物,若不停止推广,必有大祸。”
秦云心里一沉,这是谁写的?是刺史的人,还是其他想刁难他的人?他赶紧把信收起来,心里清楚,丰收的背后,还有新的危机等着他。
而此刻的滨海市,林天刚放下手机,就收到了一条匿名短信:“国际会议上,别乱说话,否则你和你古代的代理人,都会有麻烦 —— 赵峰。”
林天脸色一沉,赵峰果然还在盯着他!这次国际会议,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他握紧了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不管赵峰耍什么花招,他都要保护好苏婉、秦云和天辰科技,也要让 “长青 1 号” 走向国际,实现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