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开元盛世耀九州,霓裳羽衣醉风流。

马嵬坡下红颜碎,渔阳鼙鼓断笙讴。

亲贤臣,远佞侯,半生明主半生愁。

功过是非留青史,一任江河万古流。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的长安,空气里飘着两股味儿——一股是武则天去世后,李唐宗室还没散干净的惊魂未定;另一股是韦皇后想学婆婆当女皇帝,把皇宫搞得乌烟瘴气的脂粉权谋味。这时候的李隆基,还是个顶着“临淄王”头衔的闲散王爷,每天看似在府里喝酒听曲,实则眼睛跟雷达似的,盯着宫里那点破事。

没人把这小子当盘菜。毕竟当时的长安城,王爷多如狗,皇子遍地走,李隆基他妈窦氏早年间被武则天赐死,他自己也没个硬靠山,谁能想到这主儿是个扮猪吃虎的狠角色?

转折点出在韦皇后毒杀唐中宗李显。《旧唐书·玄宗纪》里写“韦庶人潜图逆乱,乃与太平公主谋诛之”,这话翻译过来就是:韦老婆子想篡位,李隆基瞅准机会,拉上他姑姑太平公主,要干票大的。

那夜的长安城,灯笼都没敢点太亮。李隆基带着心腹葛福顺、陈玄礼,还有三百来号万骑营士兵,跟摸黑偷鸡似的往玄武门摸。守门的禁军将领本来是韦皇后的人,结果李隆基一嗓子“韦氏弑君,今诛逆党,敢动者夷三族!”,再加上葛福顺当场砍了两个韦党将领的脑袋扔地上,禁军立马倒戈,跟着李隆基往宫里冲。

韦皇后吓得连鞋都跑丢了,躲进飞骑营想求救,结果被一个小兵认出来,一刀捅死——你说这皇后当的,死得还没个富家翁体面。她女儿安乐公主更惨,正对着镜子画眉呢,叛军闯进来,脑袋直接搬了家。《新唐书》里写“斩安乐公主于右延明门”,连个求饶的机会都没有。

这就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唐隆政变”。李隆基凭这一仗,从闲散王爷变成了太子,再后来逼得他爹唐睿宗李旦退位,自己坐上了龙椅,改元“开元”。登基那天,李隆基站在太极殿上,看着底下跪着的文武百官,估计心里在想:这大唐的江山,以后老子说了算了!

李隆基刚上台的时候,那股子干劲儿,比现在996的打工人还猛。他知道武则天和韦皇后折腾了这么多年,唐朝早就是个空架子,所以一上来就干了三件大事,每件都戳在点子上。

第一件是选贤任能。他把姚崇、宋璟这俩“大唐名相天花板”请出来当宰相。姚崇这人有“救时宰相”的名号,刚上任就给李隆基提了“十事要说”,核心就是“不许宦官干政”“不许皇亲国戚乱当官”“少打仗多搞生产”,李隆基听完拍桌子:“就按你说的办!”宋璟呢,是个出了名的“铁面包公”,谁送礼给他都不收,连皇子求情都不好使。有一次李隆基的大哥宁王,想给一个亲信求个官,宋璟直接怼回去:“官是朝廷的官,不是王爷您家里的佣人,想给就给?”宁王吓得再也不敢提这事儿。《旧唐书·姚崇宋璟传》里说“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这俩人搭档,一个会变通,一个守规矩,把朝廷治理得明明白白。

第二件是搞经济改革。当时唐朝有个毛病,很多农民因为战乱丢了土地,变成了流民,而贵族豪强又占着大片土地不交税。李隆基让宇文融搞“括户政策”,就是挨家挨户查户口、查土地,把隐瞒的土地和流民都登记在册。结果这一查,查出了八十多万户流民,还查出了几百万顷隐瞒的土地。流民有了地,就有了饭吃;朝廷有了户籍,就能收上税,国库一下子就鼓了起来。那时候的长安,简直就是国际大都市,波斯的商人在街上卖香料,日本的遣唐使跟着唐朝官员学礼仪,新罗的留学生在国子监里读书,连非洲来的昆仑奴都能在酒楼里当保镖。《通典》里记载,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朝的人口达到了四百八十多万户,粮食多到粮仓都装不下,甚至出现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景象——这可不是诗人瞎吹,是真真切切的富庶。

第三件是整军备战。李隆基把原来的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让士兵成为职业军人,不用再一边种地一边当兵。还在边境设立了十个节度使,让他们负责守卫边疆,同时管理当地的军政事务。这招一开始挺管用,唐朝的军队战斗力直线上升,先后打败了吐蕃、突厥、契丹,把唐朝的疆域拓展到了最大:东到朝鲜半岛,西到中亚咸海,南到越南,北到贝加尔湖。那时候的唐朝军队,往边境一站,周边的小国都得乖乖进贡,比现在的超级大国还威风。

开元年间的唐朝,要是有Gdp排行榜,绝对是全球第一;要是有“最宜居城市”评选,长安能甩第二名十条街。李隆基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盛世,估计心里美滋滋的:朕这皇帝,当得比唐太宗还牛吧?

李隆基当了二十多年皇帝,慢慢就飘了。他觉得天下太平了,不用再那么辛苦,于是开始放飞自我——先是把年号改成了“天宝”,意思是“天赐珍宝”,然后就一头扎进了温柔乡,还把朝政交给了一群奸臣。

第一个把他带偏的,是李林甫。这哥们是个“口蜜腹剑”的祖师爷,表面上对谁都客客气气,背地里能把人坑死。他为了当上宰相,先是巴结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帮着武惠妃陷害太子李瑛,把太子和另外两个皇子都搞死了,然后又设计把竞争对手张九龄挤走,自己独占了宰相之位。当上宰相后,李林甫最怕有本事的人上来抢他的位置,所以凡是有才华的官员,他都想方设法打压。《旧唐书·李林甫传》里说他“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这几句话把李林甫的奸臣本质写得明明白白。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而李隆基呢,根本不管这些,因为他遇到了一个让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女人——杨玉环。

杨玉环本来是李隆基的儿媳妇,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老婆。有一次李隆基在宫里办宴会,看到杨玉环长得漂亮,跳舞又好,一下子就动心了。这事儿要是放在别的皇帝身上,可能还会顾及点脸面,可李隆基不管,先让杨玉环去当道士,改名叫“太真”,过了几年,直接把她接进宫里,封为贵妃。

自从有了杨贵妃,李隆基就彻底不管朝政了。他跟杨贵妃每天在宫里喝酒、唱歌、跳舞,还专门让人从岭南快马运送荔枝给杨贵妃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奢靡劲儿,比当年的隋炀帝还过分。杨贵妃的家人也跟着鸡犬升天,她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弟弟杨国忠更是被提拔成了宰相。

杨国忠比李林甫还坏,而且更蠢。他当上宰相后,不仅贪污受贿,还到处树敌,尤其是跟安禄山不对付。安禄山是个胡人,长得又胖又黑,肚子大得跟怀孕似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肚子里装的不是油水,是坏水。他很会讨好李隆基和杨贵妃,甚至认杨贵妃当“干娘”,每次见了杨贵妃,都先给“干娘”行礼,再给李隆基行礼,还说“我们胡人都是先母而后父”,哄得李隆基哈哈大笑。李隆基觉得安禄山忠诚,就把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节度使的位置都给了他,让他手握十五万大军,占了唐朝边防军的三分之一。

杨国忠看安禄山不顺眼,老是在李隆基面前说安禄山要谋反,安禄山也怕杨国忠害他,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反了。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打着“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的旗号,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刚开始的时候,李隆基还不信安禄山会反,以为是有人造谣,直到安禄山的军队打下了博陵、藁城,他才慌了神,赶紧派兵去抵挡。可这时候的唐朝军队,早就不是开元年间的精锐了,很多士兵都是临时招募的农民,没经过训练,根本打不过安禄山的铁骑。安禄山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下了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接下来,安禄山又率军攻打潼关。潼关是长安的东大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时守潼关的是哥舒翰,他知道安禄山的军队虽然凶猛,但长途奔袭,粮草不足,只要守住潼关,等叛军粮草耗尽,自然就会退兵。可杨国忠却在李隆基面前瞎指挥,说哥舒翰拥兵自重,不敢出战,逼着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没办法,只能哭着领兵出关,结果中了安禄山的埋伏,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破,长安就暴露在叛军面前。李隆基这时候彻底慌了,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帝王气概,带着杨贵妃、杨国忠,还有少数亲信,偷偷从长安出逃,往四川方向跑。《旧唐书·玄宗纪》里写“甲午,将谋幸蜀,乃下诏亲征,仗下后,士庶恐骇,奔走于路”,说的就是李隆基假称要亲征,其实是偷偷逃跑的事儿。

跑到马嵬坡(今陕西兴平)的时候,随行的士兵哗变了。士兵们又饿又累,心里满是怨气,都觉得这场战乱是杨国忠和杨贵妃引起的,于是在陈玄礼的带领下,围住了李隆基的营帐,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李隆基看着底下愤怒的士兵,知道自己要是不答应,别说当皇帝了,小命都保不住。他只能下令处死杨国忠,杨国忠被士兵们乱刀砍死,脑袋还被挂在马背上示众。

可士兵们还不罢休,说“杨国忠谋反,杨贵妃也不能留着”。李隆基看着哭成泪人的杨贵妃,心里舍不得,可他也没办法。《新唐书》里记载“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死佛室”,李隆基只能赐给杨贵妃一条白绫,让她在佛堂里自缢身亡。那一年,杨贵妃才三十八岁。《新唐书·杨贵妃传》里写“玄宗幸蜀,贵妃从,至马嵬坡,六军不发,请诛贼臣国忠、贵妃,乃赐贵妃死,年三十八”。

杀死杨贵妃后,士兵们才肯继续前进。李隆基看着杨贵妃的尸体,心里不知道是啥滋味——他曾经拥有天下,拥有最爱的女人,可现在,天下大乱,爱人惨死,他这个皇帝,当得真够窝囊的。

李隆基逃到四川后,长安很快就被安禄山的叛军占领了。而他的儿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登基称帝,就是唐肃宗,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李隆基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肯定不好受,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

后来,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率领唐军,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开始反攻叛军。经过几年的苦战,唐军终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史之乱也逐渐平息。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隆基被接回了长安。可这时候的长安,已经不是他当年熟悉的长安了,皇宫也不是他当年的皇宫。他被安置在兴庆宫,虽然还是太上皇,但手里没有一点权力,身边只有几个老宫女和老太监陪着。他经常一个人坐在宫里,看着杨贵妃的画像发呆,回忆着开元盛世的繁华,回忆着和杨贵妃在一起的日子,可这些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

有一次,李隆基想出去逛逛,结果被士兵拦住了,说“陛下(指唐肃宗)有令,太上皇不能随便出宫”。李隆基只能无奈地回到宫里,心里充满了凄凉。《旧唐书·玄宗纪》里说他“晚年多疾,迁居西内甘露殿,不甚出见,左右惟高力士、陈玄礼等数人”,可见他晚年的生活有多孤独。

同年四月,李隆基在孤独和悔恨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他死后,唐肃宗也在一个月后去世了。

李隆基的一生,就像一场过山车,从低谷爬到巅峰,又从巅峰摔回低谷。他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唐朝推向了最辉煌的时刻,可他晚年的昏庸,又亲手毁了这个盛世,让唐朝从此由盛转衰。《旧唐书》评价他“玄宗以雄才大略,再清内难,遂践大位,开元之际,励精政事,海内殷盛”,但也批评他“天宝之后,稍怠庶政,耽于声色,宠任奸佞,以致祸乱”。

功过是非,自有青史评说。但不管怎么说,李隆基都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悲壮的史诗,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参考《旧唐书·玄宗纪》《新唐书·杨贵妃传》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