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神秘大佬支持,竟是生母旧友
晚晴基金的办公室里,阳光刚爬过窗台,就被桌上那叠厚厚的捐款文件映得发亮。林晚捏着文件的指尖微微发紧,反复确认了三遍金额——100亿人民币,备注栏里只写了“支持晚晴基金公益项目”,捐赠人一栏空空荡荡,只有个模糊的“匿名爱心人士”标识。
“这到底是谁啊?”基金负责人王姐揉着太阳穴,语气里满是疑惑,“我们查了汇款账户,是海外一家信托公司,背后受益人根本查不到。之前最多也就收到过几千万的捐款,这次一下来100亿,太突然了!”
林晚把文件推到陆哲面前,眉头皱着:“你帮着看看,会不会是之前合作过的企业?比如欧洲的能源公司,或者康泰的投资方?”
陆哲翻了翻文件,又调出信托公司的背景资料,摇了摇头:“这家信托成立快二十年了,从没跟任何企业合作过,像是专门为了这笔捐款设的。而且捐款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要求冠名,不干涉项目,完全是纯公益。”
晚晴基金是林晚为了纪念母亲苏晴成立的,主要用来支持三件事:偏远地区的光伏公益站、贫困家庭的癌症免费筛查、非遗传承人的扶持。成立两年多,靠的都是星辰、康泰的利润补贴,还有林晚自己的个人捐款,突然冒出来这么一笔巨款,别说王姐,连林晚都觉得不真实。
就在两人琢磨不透的时候,林晚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个陌生的固定电话,归属地是北京。
“请问是林晚女士吗?”电话那头是个苍老却有力的声音,带着点岁月的沙哑,“我是赵振庭,想跟你聊聊晚晴基金的捐款事宜。”
林晚愣了一下——赵振庭这个名字,她好像在母亲的旧笔记本里见过,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合影,母亲身边站着个戴眼镜的男人,备注写着“赵哥,光伏项目合作”。
“赵先生,您是……”
“我是你母亲苏晴当年的合作伙伴,”赵振庭的声音顿了顿,带着点怀念,“当年我们一起搞光伏研发,她帮了我大忙,这笔钱,是我欠她的,现在该还了。”
三天后,北京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里,林晚和陆哲见到了赵振庭。老人穿着一身藏青色中山装,头发花白却梳得整齐,手里握着个紫砂壶,眼神温和,一看就是经历过风浪的人。桌上摆着一叠旧文件,最上面是张黑白照片——年轻的苏晴穿着白大褂,手里拿着光伏板样品,旁边的赵振庭举着图纸,两人笑得格外灿烂。
“这是2003年拍的,在深圳的实验室里,”赵振庭指着照片,语气里满是感慨,“那时候光伏技术还不普及,我们俩凑了点钱,租了个小实验室,天天熬到半夜,就想做出能民用的光伏板。你母亲是个认死理的人,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能在实验室里待三天三夜不出来。”
林晚的眼睛有点发红,她从小只知道母亲是个科学家,却从没听过这些细节。
“后来呢?”陆哲轻声问。
“后来我们遇到了资金危机,实验室快撑不下去了,”赵振庭喝了口茶,声音沉了下来,“我那时候急得满嘴泡,到处借钱都借不到,是你母亲把她父母留下的老房子卖了,拿了钱给我周转。她说‘赵哥,光伏是能改变很多人生活的事,不能就这么放弃’。”
可就在项目有起色的时候,赵振庭因为家里突发急事,不得不出国处理,这一去就是十几年。等他回来,却听说苏晴“因病去世”的消息,还知道了她后来创办星辰科技,却被黑石集团陷害的事。
“这些年我一直在国外,没机会帮她,心里一直愧疚,”赵振庭从文件里拿出一张泛黄的借条,上面是苏晴的字迹,写着“今借赵振庭人民币50万,用于光伏研发,项目成功后归还”,“这张借条我一直带在身上,不是为了要债,是想提醒自己,欠你母亲的,不止是钱,还有一份没完成的心愿。”
林晚接过借条,指尖摸着母亲熟悉的字迹,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原来母亲当年不仅有科研的坚持,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善良和义气。
“我去年才知道你成立了晚晴基金,看你做的事——建光伏站、搞癌症筛查、帮非遗传承,全是你母亲当年想做的,”赵振庭看着林晚,眼神里满是欣慰,“我现在年纪大了,做不了太多事,就把这些年积累的资产拿出来,捐给晚晴基金,也算帮你母亲完成心愿,还了我欠她的债。”
“赵叔叔,这不是债……”林晚擦了擦眼泪,声音哽咽,“谢谢您还记得我母亲,还记得她的心愿。”
“不是还,是延续,”赵振庭纠正道,“你母亲当年说,光伏要照亮缺电的地方,要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科技的好处。你现在做的,比她当年想的还要多,还要好。这笔钱,你尽管用,不够的话,我还有。”
回去的路上,陆哲紧紧握着林晚的手,轻声安慰她。林晚靠在他肩上,心里又难过又温暖——难过母亲当年的辛苦,温暖的是,还有人记得母亲的好,愿意帮她完成未竟的心愿。
很快,晚晴基金收到100亿匿名捐款,捐赠人是苏晴旧友的消息,在公益圈传开了。网友们纷纷留言:“苏晴女士也太让人敬佩了!当年卖房支持伙伴,现在伙伴回来帮她完成心愿,这才是真正的情谊!”“晚晴基金有了这笔钱,能帮更多人了!期待建更多光伏小学,做更多免费筛查!”“林总一定要好好用这笔钱,不辜负苏晴女士和赵老的心意!”
林晚和团队很快制定了捐款使用计划:30亿用于在西部偏远地区建100座光伏公益站,配套建设光伏小学和卫生站;40亿用于贫困家庭癌症免费筛查,覆盖全国20个省份,尤其是农村和山区;20亿用于非遗传承扶持,建立10个非遗工坊,培养年轻传承人;剩下的10亿作为应急资金,应对突发的公益需求。
消息公布那天,林晚特意去了母亲的墓地,把赵振庭的故事、捐款的用途,还有晚晴基金的计划,轻声说了一遍。她把那张泛黄的合影放在墓碑前,笑着说:“妈,您看,赵叔叔回来了,您的心愿,我们会一起完成的。”
没过多久,西部第一座由捐款支持的光伏公益站在甘肃定西建成。站在光伏板下,看着孩子们在亮堂的教室里读书,看着村民们用光伏电抽水浇地,林晚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笑容。赵振庭也特意赶来,看着眼前的一切,感慨地说:“苏晴,我们当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陆哲走到林晚身边,指着远处的光伏板:“你母亲要是知道,肯定会很骄傲。”
林晚点点头,眼里闪着光:“她会知道的,而且我们会做得更好,让她的梦想,照亮更多地方。”
此刻,晚晴基金的办公室里,王姐正忙着整理新的公益项目资料,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全是申请合作的公益组织。而林晚知道,这100亿不是结束,是母亲的心愿继续传递的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光伏站点亮偏远山区,会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得到免费筛查,会有更多的非遗老手艺焕发生机,而这一切,都源于母亲当年那份对科技、对公益的初心,源于那份跨越十几年的情谊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