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十月十五日,下元节。

自陈朝、夏朝乃至大宁,下元节颇有得皇家隆重对待的意味,陈朝皇室起于治水一事,便尊崇大禹,崇尚水德,继而也就庄严地祭祀水官;夏朝国名承自古夏,古夏开国之君即为禹帝,而治国之期多地水患频繁,因此朝廷限令各地州府凡有河流经过者,必设禹王庙,主奉禹王治水之相,而次殿陈设水官大帝,香火昌盛。

乃至宁朝,太祖皇帝起义之初,发自禹都登封,号为禹王军,以水官显圣得以征召行伍、驱使民夫,故立国其日起,凡下元一日,均携宗族嫔妃亲信大臣等至登封祭祀天地水,祈求国运昌隆、解厄消灾。

晨曦未露,天色既白之时,鼓点声声雄浑壮阔,三百艘鎏金楼船自汴河起锚。御舟居中,长三十丈,三层飞檐皆覆孔雀蓝琉璃瓦,檐角悬挂八百八十八枚错金铃铎。

船身以南海所贡紫檀为骨,外嵌北海极寒冰下五色螺钿拼作《禹贡山川图》,日光下浪纹粼动,竟似真水流转。

船头立九丈纯金雕花镂空螭首,龙睛嵌东海夜明珠,龙须以西域金丝编就,随风轻颤时带起细碎铃音。

特设司九千精兵分列首尾战船,玄甲外罩赭红锦袍,肩头蹲铜铸避水兽,端的是刚雄勇猛。

每艘副舟皆载太常寺乐工数十人,青铜编钟悬于朱漆长架,湘妃竹笙竽列如密林,依次序按乐谱演奏古曲,内容或为起舟民歌、或为划桨调子、或为祭祀神曲、或为征战口令。

河道两岸十万精细民夫匍匐,沿官道将新采的锦缎从洛阳铺至登封,上以金线绣浪涛纹点缀。每至一城,正元帝便亲自下舟,接受当地官员百姓朝拜,于是赏赐也随之而下。

皇帝龙靴踏过处,礼官即刻以金柄银剪裁下三尺着符箓于上的蜀锦投入香炉——青烟腾起时,便有二十四名童女着月白云纱裙,向河心抛洒五谷。

辰时正,御舟过禹王峡。

「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罗徵轻击玉磬,八百黄门齐诵《禹颂》。江心长洲忽现九尊玉石巨雕,俱是上古瑞兽——

青龙踏云、白虎立山、朱雀展翼、玄武腾挪,四象神兽成阵位列四方,此外西北方麒麟踏财,东南方凤凰回首,东北方狴犴怒目,西南方狻猊长啸,中央五丈高的黄金腾龙最是夺目,尽显皇家气象。

洲头便是赑屃,其背负的青铜巨碑刻满治水箴言。玄铁锁链自碑底延伸入河,取锁水之意,祈求风调雨顺、旱涝调和。

“献祭——”「太常寺正卿」熊国慨长喝穿透云霄。十二艘赤舸自支流驶出,载着三牲六畜皆以白玉雕琢。羊角缠金丝,牛目嵌琥珀,猪耳垂明月珠,每尊玉兽腹中皆藏南洋沉香。

「正元帝」斜倚七宝榻,信手将和田玉珏掷向赑屃雕像。玉珏触额刹那,机关牵动瑞兽口吐青烟,百艘副舟同时抛洒金粉,整段河面霎时铺成流金大道。

巳时三刻,仪仗入禹王庙。

九龙曲柄华盖下,正元帝头戴十二旒冕,冠顶东珠大如鸡卵,垂旒玉珠一百四十四颗,每颗刻微型《禹贡》经文。衮服十二章纹用孔雀羽线绣制,山纹以蓝宝为峰,龙纹龙睛点赤珊瑚,行走间星辰纹竟似随光流转。

诸王公侯伯着丹朱蟒袍紧随其后,腰间玉带扣铸成镇水兽首,獠牙衔着象征爵位的明珠,其次便是朝中三品以上文武要员,均着礼服一步一拜,随正元帝拾阶而上。

庙前九阶白玉磴,每阶立一对青铜獬豸,兽口含夜光璧照明。八百仪仗执戟郎分列神道两侧,戟头缀五色缨穗,柄身缠绕《河渠志》金箔。

当三牲玉雕被抬上祭坛时,三十六名巫祝祭司、三十六名得道高真、三十六名弘法高僧一齐摇动雉尾幡,幡面银线绣着《禹王治水图》,幡铃响处,机关应声而动,光雾四散涌动,整座祭坛笼罩在虹光水雾之中。

午时,祀典达至顶峰。

太常寺为祭典特设的从三品「太祝官」捧出禹王剑,剑格镶嵌的玄圭幽幽泛蓝。三千特设司士卒齐敲盾牌,声浪惊起山中白鹇,在空中飞舞盘旋,煞是优美。

礼乐声中,七十二名舞姬着鲛绡水袖裙跃上祭台,其下更有三百六十名美姿少女,裙摆银线绣的旋龟纹随舞姿流转,竟似活物在浪中翻腾。

那太祝官于此时下到祭台中央,于舞步之中腾挪,右手尽力地挥舞长剑,左手则拖动耒耜,准绳围绕身周,每每一番动作,便有舞女翩翩退下,象征治水之功时时存进。

不多时,全员散去,「正元帝」亲自手捧帛书宣读仪文,再执圭行礼,汴河上游陆续漂来千盏莲花灯,每盏灯芯裹着写有治水策的金箔——此乃工部耗时三月所制,灯盏触及祭坛前青铜獬豸时,机关牵动獬豸角喷出松香粉,遇火化作漫天金霞。

河风忽转,罗徵御赐蟒袍上的江崖海水纹被吹得猎猎作响。他躬身递上犀角杯,杯中酒液混着碾碎的夜光璧粉,第一杯抛洒至空中,第二杯酹至地面,当第三杯由皇帝仰首饮尽时,冠冕玉珠扫过杯沿,在杯身刻下细如发丝的裂痕——这细微的碎裂声,淹没在了震耳欲聋的“万岁”声中。

酉时初,行宫夜宴笙歌彻天。

五百盏琉璃宫灯将禹王台照成白昼,岭南进贡的荔枝在冰鉴中堆成赤霞,太祖先帝喜爱这荔枝,却常常忧心劳烦民力,因而仅重大节日宣岭南进贡。

而今皇帝陛下继承了这爱好,改成了挂果季节三日一贡,由岭南到永安的运送车队络绎不绝,常有人马累毙之事。但皇帝的欢心不是假的,原任「广东巡抚」周民倚切切实实升任「工部尚书令」,引得满朝艳羡。

教坊司新排的《九韶》舞正到妙处,舞姬腰间的金铃忽被剑气削落——原是先帝义子「卓翼侯、九门抚镇大将军」黄怜儿酒酣兴起,抽剑与胡旋女共舞。剑锋挑开美人石榴裙时,席间爆出阵阵喝彩,酒液顺着金砖缝隙流进暗渠,香气在周遭久久不散。

皇三子黄暺只四岁余,扯着「御史大夫」的礼服领子要将他当马骑,老臣的梁冠歪斜着仍不忘谏言:“陛下,西南…”话音未落便被「明贵妃」佟氏用葡萄堵了嘴,提醒其不可扫兴。

丝竹声里,「户部右侍郎」丘炑正与「钦天监监副」李源耳语:“今日祭器熔了足有三千两黄金…”

千里外的永安城却月色冷寂。

监国皇长子黄昭年方九岁,倚着「教导博士」傅怀瑾谆谆教诲,已然知晓人心变化、世事艰难,此刻端坐文华殿,冠冕厚重,压得他脖颈生疼,一直摇头晃脑。

傅怀瑾出身书香门第高官世家,察言观色本领一流,见他定然是太累了,于是恬淡一笑,坐到他身边,伸出玉笋春葱为他揉捏解乏。

黄昭面前案上堆着三十封加急奏折,最上方那封印着「黔国公」的虎纹漆印。「司礼监秉笔太监」何香捧着汤药轻唤:

“殿下该安歇了。”

他本来还感到一番好意,正要应承,却转手猛地掷出玉镇纸,药碗在桌案纹理上炸开褐浪。

“传孤口谕。”黄昭声音尚带稚气,眸光却如寒潭,“自今夜起,各司主管太监皆宿值房,宫门落钥后敢持令出入者——”他抽出父皇留下的龙鳞匕首,“按太祖训令,阉人干政当凌迟。”

“得…得…得令……”何香被这突如其来的架势吓得赶忙跪下,猛汗直直滴落,只敢低伏着脑袋应喏,身后小太监也连忙得令出门去宣令,正当他还在发懵时,小殿下又温声细语为他解了困境:

“何公公辛劳了,孤并非对你发怒,只是早间读书,恰好读到唐朝仇士良废杀太子之事,就是借着内宦便利日益掌权,孤心生忿忿罢了。何公公是忠臣!”

……

五更梆子响时,黄昭仍在与几位殿阁大学士批复粮草调令。窗外飘来罗徵义子们的笑闹声,小太子握笔的手稳如磐石,但内心已然随厌恶之至。

不过几个时辰前下达的禁令,这群内宦丝毫没有意识到应该有所检点,宫中里里外外全都充斥着巴结太监的想法,问题的根源却出在太监得宠,这些道理傅娘娘和几个老师日日教导他,为什么父皇却不知道呢。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如朕亲临”的金牌,他终于用歪扭字迹在最后一封兵部请饷奏折上批下:

“饥军岂能驱驰?着即开长沙义仓,由前线军需官亲督,运粮至武陵府大营。”

“太困了,还能睡两个时辰。”他双眼已经满布血丝,困倦地伸了个懒腰,而后缓缓挪下高椅,砚台下还压着张皱巴巴的糖纸,是乳母郭氏昨夜不忍心小儿挨饿偷塞的桂花饴。

不经意往外一瞥,却瞧见何香恭恭敬敬站立在门外,眼皮子沉沉闭着,黄昭不禁笑出了声,于是蹑手蹑脚地走出,在晨光熹微中归了寝宫。

……

十月十六,祭典尾声突降暴雨。

「正元帝」的九龙华盖在狂风中翻卷如帆,禹王像手中的玉圭被雷劈出裂痕,皇帝酩酊大醉全然没有察觉到天象有异,在龙床上睡得十分安然。

「礼部尚书令」赵仕吉眼见各人均颤颤巍巍,爬到御舟最前头高喊“天降吉兆”,话音未落便被浪头打入汴河,急得几个护卫匆忙不顾一切跳下浪涛相救。

数百艘官船在漩涡中打转,所幸锁链足够结实,没有被急流冲走,而是互相碰撞。工部新造的鎏金楼船竟开始渗水——那些防蛀的杉木,早被换成虫蛀的杨木芯,只是外壳矫饰罢了。

千里加急就是在这时冲破雨幕,岸上看船上和船上看岸上一样摇晃。传令兵高举的铜匣镶满精银,匣中战报所幸未被雨水泡胀,“吴逆”二字却依旧狰狞。

皇帝由不得再睡了,佟贵妃冒着挨训的风险轻轻唤醒了他。由四个寸缕未着的秀女合力搀扶着起身更衣,醉眼朦胧间扯过下臣递过来的奏折垫酒壶,浑然不觉酒水浸透了奏报上“整备兵力,洗涤人心”的内容。

船队后方,三十车祭祀所余的金箔箱盏正在进水,押运太监忙着把金叶往怀里塞,无人看见河道中翻滚的残破大宁旗。

二十三日夜,暴雨在子时转为冰雹。

永安城西市翡翠阁的琉璃瓦被砸得噼啪作响,掌柜方霖桢被这声响闹得无法安睡,披上外衣举着烛台查看库房时,发现那架十二扇的安缅花梨木屏风正在渗水。

水珠顺着浮雕的孔雀尾翎滴落,在地面汇成“吴”字形状。他伸手去擦,指尖却被木纹间突起的银刺扎破——那些看似装饰的纹路,实则是特制的蛊银。

“吴?”方霖桢一阵恍惚,指尖的刺痛并没有太多感觉,但是这明显的“吴”字让他心生疑惑和警觉。

翡翠阁常年从西南各地土司、猎户以及安缅等地购得翡翠玉石、珍玩宝器等,这花梨木屏风乃镇雄土司大雄芒氏所产,未曾听说芒氏内部有什么姓吴的大人物,至于西南地界,难道……

此刻的苗疆深山里,晋位「西南平叛大将军」的吴一波——面相威仪,金色甲胄和室内的装潢相得益彰,更显气象——正用银针刺破指尖。

血珠滴在铜鼓表面,凹凸不平的纹路看似杂乱无章,却随着血液的流走愈发清晰醒目,血流四散凝集成八卦的模样,而坤卦所处的位置尤为显眼。

“时辰到了。”他转身望向点将台外,五千亲兵围绕,后方是整齐的八万朝廷调遣军方阵,士卒们静立雨中,每具甲胄的缝隙都透出寒光,不听调令的将领早已宰杀殆尽,“那群蛮子也当为我们所用。”

“大帅!播州宣慰使司三千兵马并一千番子已经带到,听凭大帅指示!”「播州宣慰使」孟养此刻跪于阶下,原本应该平定西南土司叛乱的他,此刻和几个土司部主并排一列,孟养却丝毫没有愧色,只静静低头恭候差遣。

“杀!”吴一波右手一挥,居于孟养右侧的「播州宣慰副使」林灿立马挥刀,眨眼间孟养人头落地,将士们毫无惧色,只平淡的看着孟养未曾闭目的头颅。

……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