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4068年)六月初一壬午日,太白星(金星)在白天出现。颍川侯傅友德攻克汉州。
当初,夏人听说朝廷的军队讨伐蜀地,就命令丞相戴寿、太尉吴友仁等率领全部军队驻守瞿塘,凭借三峡的险要地势来阻拦(朝廷军队)。
等到听说傅友德攻破阶州、文州,攻打江油,戴寿等人就和向友仁分掉瞿塘的守兵回援汉州,来保卫成都。
还没到达(汉州),而傅友德的水军已经逼近汉州,向大亨出动全部兵力在城下作战,傅友德挑选勇猛的骑兵打败了他。
不久戴寿等人的军队到达,傅友德下令诸位将领说:‘他们的军队长途跋涉而来,又听说向大亨战败,众人必定惊恐,一战就可以打败他们。’
于是亲自率领军队迎击戴寿的军队,把戴寿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攻克汉州,擒获了敌方的招讨使黄龙、万户梁士达等一百多人。
戴寿和向大亨逃到成都。
临江侯陈德追击敌军,又打败了他们,俘获敌军士兵三千多人,战马三百匹。
友仁逃奔到古城。
友德于是让济宁侯顾时镇守汉州,自己率军攻打古城,又大败敌军,擒杀两千多人,并擒获宣慰湖口章等人,缴获五百多匹马和骡子。
吴友仁从古城逃走,返回守卫保宁。
任命平阳府知府徐本担任户部尚书。
赠予已故元朝投降将领阮德柔武德将军、管军正千户的官职。
当初,德柔向皇上请求说:‘臣原来的部队中有很多壮士,如今都分散居住在民间,如果前去收集(他们),可以用来充实军队。’
皇上听从了他的话,阮德柔于是返回建宁。
被召集来的人都到了之后,众人大多怨恨他,再加上他性情严厉急躁,人们尤其不能忍受。
于是浦城县新军百户李子清、詹子顺、张仲真等人率众杀死了李德柔,因此发生了动乱。
建宁卫派兵攻打李子清等人,将他们全部诛杀。
阮德柔的儿子文振向朝廷哭诉,皇上下令对他的父亲加以褒奖,追赠官职。
皇帝诏书说:我统一天下之后,凡是四方有才能智慧的人士,都招揽并任用他们,至于有为朝廷之事而死的人,必定追加褒奖赠予(封赠)的恩典。
你阮德柔,以前因为能看清形势,归诚于朕,最近想要为朕效劳,收兵于故部,怎料灾祸发生于意料之外,突然导致身亡,朕实在怜悯哀伤,特地加以抚恤赏赐。
可以追赠为武德将军、管军正千户。
丙戌日,皇上听说汤和驻军在大溪口,想要等水位平稳再进军,担心他故意拖延,耽误大事。
恰逢隆州的捷报传来,于是皇帝诏令傅友德说:‘傅将军率领精锐部队冒险深入敌境,攻克了阶州、文州、隆州等各个州郡,以及青川、果阳、白水江这些地方。’
大军已经越过险阻,驻兵在平川,蜀军失去了可以依恃的天险,正是应该水、陆同时进军,使蜀军首尾受敌,疲于奔命的时候。
平定蜀地的时机,就在今天。
如果等到洪水退去,然后再进兵,难道不是错失良机耽误大事吗?
况且朕前些日子和你说过的话,你难道不记得了吗?
为什么如此胆小!
德庆侯廖永忠接到命令,立即率领自己的部队率先出发。
汤和还是犹豫不决。
后来,汤和在江里得到了傅友德的木牌,于是就率领军队从白盐山伐木开道,经过纸坊溪向夔州进发。
戊子日。任命刘季道为起居注,陈则为户部侍郎,丘民为礼部侍郎,杜寅、赵彰为兵部侍郎。
任命来降的吐蕃院使马梅为河州卫指挥佥事,任命故元宗王孛罗罕、右丞朵立只答儿为正千户,任命元帅克失巴卜、同知卜颜歹为副千户,任命同知管不失结等人为镇抚,百户及其下属,各赐袭衣、文绮不等。
此前,洪武三年冬天,马梅派管不失结等人来朝贡马和土特产。
到这时,偕同孛罗罕等人前来朝见,又进献了马匹、铁甲、刀箭。
皇帝嘉奖他的忠诚,所以下达了这个命令,并且对礼部的大臣说:‘现在正是酷暑,马梅等人远道而来,应该早点让他们去卫所。’
于是又赏赐给他文绮和帛各十匹,赏赐他的下属各两匹帛,然后让他们回去了。
德庆侯廖永忠率领军队到达旧夔府。
在此之前,伪夏丞相戴寿等人守卫瞿塘关,等到回军向内救援时,就留下平章邹兴、副枢飞天张守城。
到了这时,听说廖永忠的军队到来,便出兵抵抗。
永忠把军队分成前军和后军两部分,前军与敌军交战之后,就派出后军从两翼从侧面攻击敌军,兴等人被打得大败。
第二天,继续合兵进攻,俘虏了元帅龚兴,杀死和淹死的敌军非常多。
辛卯日,德庆侯廖永忠率军前往瞿塘关。永忠因为山势险峻水流湍急,而且蜀人设置铁索飞桥,横向占据关口,我方船只无法前进,于是秘密派遣数百名壮士,抬着小船翻山越岭渡过了关卡,从上游进发,每人都带着干粮,带着水筒来抵御饥渴。
山上有很多草木,廖永忠让将士们都穿上青色的莎衣,一个接一个地从崖石间走出来。
蜀人没有发觉,(廖永忠)估计自己的军队已经到达,就率领精锐部队从墨叶渡出发,分为两路,在夜里五更时分,用一路军队攻打敌军的陆寨,另一路军队攻打敌军的水寨。攻打水寨时,将士们都乘坐船头裹铁的战船,放置火器(然后)向前推进。
黎明时分,蜀人倾尽全力前来抵抗,永忠已经攻破了他们的陆寨。
不久,抬着船出江的将士,同时出发,在上游扬起旗帜,击鼓呐喊着顺流而下,蜀人出乎意料,非常惊恐,而下游的军队也驾船前进,发射火炮、火筒两面夹击,大败蜀军。
他的部将邹兴被火箭射死,于是明军焚毁了三座桥梁,砍断了横在江上的铁索,擒获佥院蒋达等八十多人,砍下一千多颗首级,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飞天张、铁头张等人都逃走了。
永忠进入夔州。
第二天,中山侯汤和的军队也到达了,廖永忠于是和汤和分道并进。
汤和率领步军、骑兵,廖永忠率领水军,在重庆约定会师。
癸巳日,任命中书省参政宋冕担任江西按察司副使,班用吉担任江西行省参政。
丙申日,颍川侯傅友德进军成都。
丁酉日,任命儒士赵新担任开封府知府,梅圭担任北平府知府,于炳担任济南府知府。
戊戌日。伪夏政权的平章(官职名)丁世真率领部众进犯并攻陷了文州,指挥佥事(官职名)朱显忠因此而死。
显忠,是泰州如皋人。
当初朱显忠和兄长朱贞侍奉张士诚,我军攻下松江时,朱显忠兄弟率领部下来投降。
吴元年,被授予濠梁卫指挥佥事一职。
后来跟随御史大夫邓愈前往河州,到达吐蕃,回来后守卫河州。
后来跟随颍川侯傅友德攻克文州,就留守在那里。
到这时,丁世真引诱聚合几万番地的贼寇前来攻打,朱显忠迎战并使他们退却。
伪夏的赵元帅又与世真合兵攻城,城中粮食将要吃完,外援也没有到来。
部下们都说:‘与其陷入绝境,哪比得上出城寻找活路呢?’
李显忠大声说道:‘作为将领守卫城池,城池在我就在,城池亡我就亡,哪里有要求活命的将军呢?’
第二天清晨,丁世真攻打围困(的攻势)更加急迫,朱显忠带领全部士兵在东门抵御作战,然而丁世真又攻打西门。
天快黑的时候,显忠受伤了,他包扎好伤口继续决战,但力量不能支撑,城池被攻破,(显忠)被乱兵杀害。
千户王均谅被(敌军)抓住后坚贞不屈,蜀地的人在文州东门将他处以车裂之刑。
当初,显忠率领七百多名士兵,到了城被攻破的时候,只剩下二百人了。
不久,傅友德调兵前来救援,丁世真弃城逃走了。
这件事被朝廷知道后,朝廷派人祭祀显忠、均谅,优厚地抚恤他们的家人。
伪夏守金州九龙山寨的平章俞思忠率领他的官属、军民两千三百多人到傅友德的营地投降,献上十匹良马。
后来傅友德派人送俞思忠到京城,皇上命令归还他的马,赏赐宅邸让他居住在京城,还赐给他五石米,六千钱。
右丞相袁彬等三人,米四石,钱四千八百。
参政李文德等五个人,同佥周仁贵、佥院李成、院判钟兴等七个人,赐米三石,钱三千六百,每人一套衣服。
北平发生地震。
己亥日。在广平府设置成安县。德庆侯廖永忠率领水军从夔州出发,乘胜抵达重庆。
这一天,军队驻扎在铜锣峡。
明升和右丞相刘仁等人非常恐惧。
刘仁劝明升逃奔到成都去。
明升的母亲彭氏哭着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就算前往成都,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又有什么好处呢?’
仁说:‘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
彭氏说道:“大军进入蜀地,(进军的形势)就像劈竹子一样顺利,现在城中的士兵和百姓虽然有几万人,(但)都吓破了胆、内心惊惶,难道能够(为守城)尽力吗?”
如果攻打他们,他们抵抗坚守,死亡受伤的人必定很多,最终也还是不能避免(被攻克)。
不如早早投降,以避免百姓遭受战争的苦难。
明升于是派遣使者到廖永忠军中,全城投降。
廖永忠因为汤和的军队还没有到达,推辞不肯接受。
庚子日,朝廷任命唐宗鲁为工部侍郎。
壬寅日,原元朝的右丞相张良佐、左丞相房暠派参政张革、行枢密院副使焦偶、廉访司佥事李茂、断事官崔忽都从辽东来京城朝贡马匹,并且将杀害刘益的反贼的同党平章八丹、知院僧儿等人送到京城,同时献上了元朝授予的印章、宣敕金牌。
在此之前,原元朝平章(官职名)刘益献出辽东地区前来归降,朝廷派遣断事官(官职名)吴立前往宣读诏书,在得利嬴城设置辽东卫,任命刘益担任指挥同知(官职名)。
不久,原元朝平章洪保保、马彦翚一起谋划杀害刘益,张良佐等人率领部下擒获马彦翚并将其杀掉,洪保保逃跑到纳哈出的军营。
辽东的众人于是推举良佐和暠暂理卫事。
到这时,良佐于是把这件事上报让朝廷知道,还把这件事上报给中书省说:‘舍身报国是忠,自然有公正的评论;报仇讨罪是义,这哪里是私情呢。’
所以指挥同知刘益,统领军队,镇守辽东,知道天命所归,就率领全部军队投降归附。
我承蒙陛下的诏令,赐给我印章,对我的赏赐也非常丰厚,我内心十分感激。
朝廷在辽东设立了卫所,让刘益仍旧统领镇守的士兵。
他刚刚尽了一点小心,就突然遭遇了这场灾难。
多亏各位将士齐心协力,捉拿了罪魁祸首并将其处死。
于是推举良佐等人暂时代理卫所的事务,统率各军。
只是(自己)才德低劣微薄,担心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
何况本卫地域辽阔遥远,地处海边偏僻之处,身旁四周,都是敌方的领地。
原来的平章高家奴坚守在辽阳山寨,知院哈剌张屯驻在沈阳古城,开元则有丞相也先不花的军队,而金山则有太尉纳哈出的部众,他们相互依存,互相支援。
现在洪保保逃到他们的营地,一定会有挑起战争的争端。
请求朝廷留下所派遣的断事官吴立安抚军民,先将擒获的逆党平章八丹、知院僧儿戴上枷锁押送到京城,以及之前辽阳行省、山东行枢密院的银印各一枚,军民大小衙门的铜印八十五枚,还有各位官员所被授予的前元朝廷的宣敕金牌,都上缴。
右丞相汪广洋等人将这件事上报给了皇帝。
皇上任命吴立、张良佐、房暠为辽东卫指挥佥事,其余的将领军官,由辽东卫确定拟定职位名称,全部上奏使皇上听闻,量才授官安排军人,使他们隶属于军籍。
赏赐给张革等人每人一套有花纹的丝织品衣服。
癸卯日,中山侯汤和抵达重庆,与德庆侯廖永忠会合,军队驻扎在朝天门外。
这一天,明升反绑双手,嘴里衔着玉璧,和他的母亲彭氏以及右丞相刘仁等人捧着表文来到军门前投降。
汤和接受了玉璧,廖永忠为明升松绑,按照皇帝的旨意安抚他,下令将士不得侵犯掠夺,安抚戴寿、向大亨等人的家属,让他们的子弟带着书信前往成都招安,派遣指挥万德护送明升等人以及降表到京城。
奏表简略地说:‘天地间正统归于一体,(人们)知道上天授予的统治权已经有归属;日月都敬仰伟大的明朝,安抚华夏与四夷,没有内外之分。’
天下无不蒙被(恩泽),四海之内共同欢庆。
敬想皇帝陛下,功业超越夏禹、商汤,德行与唐尧、虞舜等同,运用上天元始的不停止的妙道,使天下肃清;秉持着神明威武的不杀的权力,使百姓永远仰赖。
在纷争的时候招揽豪杰,在困苦危急的时候施行仁义。
国家的运势得以维护更新,皇帝的谋略得以大力彰显,所以没有什么事是不能成功的,没有什么命令是不被遵从的。
臣升身处偏远之地,愚昧而没有学识,既没有窦融那种先见之明的智慧,又缺乏钱倜那种通达事理的权宜之计,见识如同井底之蛙,办法像洞穴中的兔子一样少,揣度罪过实在是由于自己,挑起事端是因为用人不当。
自己估量自己的愚昧,冒犯了上天的讨伐,我想关上门坚守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
在道路旁边迎接跪拜,私下里效仿子婴用绳系颈(表示投降);抬头仰望天上,怎敢期望得到像孟昶那样的竭诚归降。
恭敬地将军马、钱粮、府库以及土地和人民献给陛下。
甲辰日,在北平设置了彭城、济川、济阳三个卫所,在山东设置了平山卫所。
皇帝下诏制定武臣金银牌制度。
礼部参照旧有的典章制度,武臣悬挂佩戴金银牌,宽二寸,长一尺,牌面上的上部刻镂有双龙,下部刻镂有二只俯伏的老虎,牌的首部有圆形的孔窍,用丝绦贯穿起来。
指挥所用佩金牌、双云龙、双虎符,千户所佩镀金银牌、独云龙、独虎符,百户所佩素银牌符。
总共制造双云龙、双虎符、金牌五百面,独云龙、独虎符、镀金银牌二千面,素银牌一万一千面,一共是一万三千五百面。
皇上亲自在上面刻字:‘上天保佑百姓,我就带领着他们安抚他们。’
威望施加于华夏与四夷,实在是依靠着勇猛的臣子。
赐给你金制的符信,永远传给子孙后代。
字都是凸起的文字。
丁未日夜晚,绍兴府诸暨县刮起大风下起暴雨,大水冲走民房,很多人被淹死。征虏前将军、永嘉侯朱亮祖率领军队抵达重庆。
戊申日,吏部尚书詹同、礼部尚书陶凯制定了宴享九奏乐章,进献给皇帝。
这些乐曲的名称一是《本太初》,二是《仰大明》,三是《民初生》,四是《品物亨》,五是《御六龙》,六是《泰阶平》,七是《君德成》,八是《圣道成》,九是《乐清宁》。
在此之前,皇上厌恶前代的乐章,大多使用谄媚的词语来取悦自己,甚至有很多粗陋的乐章,与实际情况不符,于是命令陶凯等人重新创作乐章的歌词。
完成以后,皇帝命令懂音律的人歌唱,他对身边的臣子说:‘礼是用来引导恭敬的,乐是用来宣扬和谐的,不恭敬不和谐,怎么治理国家呢?’
元朝的时候,古代的音乐全都荒废了,只有低俗的词曲,交替演唱、唱和,又让胡人的音乐与雅正的音乐相互混杂,更过分的是把古代先帝帝王祭祀典礼中的神只装扮成舞队,在宫殿朝廷上调笑戏谑,这绝不是用来引导中正平和、推崇治国根本的做法。
现在所创作的乐章,非常符合音律,有和平广大的意思。
从今以后,所有那些低俗、喧闹、放荡的音乐,全部都摒弃掉。
魏国公徐达在北平驻军,因为沙漠地区已经平定,就将北平山后的三万五千八百户百姓,共十九万七千零二十七人,分散安置在各个卫所府署。
登记为军人的发给粮食,登记为百姓的分给田地耕种。
凡是已经投降并内迁的人,共有三万四千五百六十户,十八万五千一百三十二人。
招降以及捕获的人,有二千二百四十户,一万一千八百九十五人。
宜兴州的楼子、塔厓、狮厓、松垛、窨子峪、水峪、台庄这七个村寨,有一千零三十八户人家,人口为五千八百九十五人。
永平府的梦洞山、雕窝崖、高家峪、大斧崖、石虎、青矿洞、庄家洞、杨马山、买驴、独崖、判官峪这十一个村寨,有一千二百零二户人家,六千人口。
达又以沙漠遗民三万二千八百六十户屯田北平府管内之地。
总共设置了二百五十四处屯田,开垦了一千三百四十三顷田地。
大兴县有四十九个屯,五千七百四十五户;宛平县有四十一个屯,六千一百六十六户。
良乡县有二十三个屯,共有二千八百八十一户。
固安县有三十七个村落,四千八百五十一户人家。
通州的八个屯,共有九百一十六户人家。
三河县有二十六个屯,共计两千八百三十一户人家。
漷州有九个屯,有一千一百五十五户人家。
武清县有十五个屯,共两千零三十一户。
蓟州有十个屯,共一千零九十三户。
昌平县有二十六屯,三千八百一十一户;顺义县有十屯,一千三百七十户。
赐给原元朝大臣驴儿书信说:‘三月间,察罕帖木儿火者回来,说将军驻军于长峪,又要将营地移到东北方向。’
然而将军如果能终身事奉你们的幼主,那是世间的美事。
忠臣之道,是人们共同向往的。
我担心你做事不成功,落入别人的圈套,你的志向怎么能表明呢?
在这个时候,忠诚的人不能显现,反而受到奸恶的名声,真可惜啊!
如今你们所镇守的疆土,与朕的边将旌旗相望,相距并不遥远。
如果不派遣一个使者前去(沟通),那么恐怕将军您以后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如果看起来没有什么机缘,能够与使者交往,进身或者隐退都很自由,那就有无穷无尽的快乐了。
如果不听从我的话,将来幼主一旦失去他的皇位,大臣当中强横的人就会自立为帝。
弱小的国家都归附他,将军能不顾念君主而侍奉仇敌吗?
名声和道义所在的地方,忍受耻辱,料想他是不会做的。
如果不这样,一定会派兵去攻打它。
如果力量不够,手下的士兵一旦瓦解,转投他人,那你也必将死在别人手里,妻子儿女也会流离失所,这又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能够互派使者(往来沟通),那么进退就都在我们自己掌握之中了,这难道不是大丈夫的智慧吗?
将军听我所说的话,迅速而彻底地改变想法,与我交好来处理善后事宜,将来遇到危难前来依靠我,我不会食言。
倭寇侵犯胶州,抢劫掠夺沿海地区的百姓。
皇上退朝之后,驾临东阁,悠闲舒缓地和群臣谈论到礼仪和音乐方面的事情,对朝中大臣说:世道的安定与动乱,根源在于人情风俗,所以忠诚守信之风盛行,民俗就会淳朴;轻薄取巧之风兴起,习俗就会崇尚欺诈虚伪。
京城,是天下统一汇聚的地方,是万民敬仰向往的地方,是各地效仿的对象。
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俗弊病,大都是用奢侈来互相攀比,用浮华的辞藻来互相诱惑,人们的情感日益放纵,风俗日益败坏,这不是用来实现国家安定清平的做法。
礼部尚书陶凯回答说:‘孔子曾经说过: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整治百姓。’
现在想要整顿风俗,使轻薄取巧的行为不能出现,就必须先用政令刑罚来治理,这样之后,教化才能够推行。
皇上说:“教化一定要以礼、乐、义为根本,政令和刑罚怎么能放在前面呢?”
如果只是急于追求近期的成效而严格执行禁令,这是想要使水波清澈反而使其变得混浊啊。
陶凯叩头称好。
庚戌日。皇上驾临奉天门,对吏部尚书詹同说:“在眼前谈论政事,不如借鉴古人。
你是个儒生,应该知道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方法,试着给朕说一说。
同回答说:‘古代帝王的治理,没有超过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的,可以作为效仿的典范。’
皇上说:“夏、商、周三代以前,治国的根本在于人心;三代以后,治国是依靠法令。”
从内心出发的道德仁义,其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方法出发的权谋术数,其作用有时会穷尽。
然而治理国家的人如果违背道德仁义,一定会采用权谋术数,选择方法不能不谨慎啊。
这个月,辽东卫派人上奏说:“元朝将领纳哈出占据金山侵扰边境,是辽阳的祸患,请求增加兵力来防备。”
于是派遣黄俦带着书信告知纳哈出说:“之前万户黄俦回来,听说将军的威名震动辽东,有这样的英姿,足以安定一方。”
然而已经过去的事情无法再回来,君子难道不应该明察吗?
过去在赵、宋两朝统治天下的时候,建立起纲领,陈列法纪,百姓安定。等到王朝末年,统治权力的纲纪解体,所以元太祖在北方兴起,元世祖入主中原统一天下,这都是上天的规律,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勉强做到的。
元朝的疆土不是不广阔,人口不是不多,军队不是不众多,城池不是不坚固。
一旦红巾军在汝颍地区兴起,成群的盗贼遍布中原地区,这中间盗用帝王名号的总共有好几个人。
小明王在亳州称帝,徐真一在蕲州称帝,陈友谅在九江称帝,张士诚在姑苏称王,明升在西蜀称帝。
那四位帝王和一位君王,都拥有军队,有的有二十万,有的有二十五万,有的有十五万,有的有十万,他们相互割据中原,超过了二十年。
我本是淮地百姓,被各路英雄豪杰逼迫,于是召集众人抵御战乱,就渡过长江,和将军在太平相会,和对待其他俘虏相比,特别加以礼遇,而且知道将军出身名门世家,所以放(将军)回到北方,现在又过了十七年了。
近年来,朕见群雄不成气候,调兵遣将四处出征,向北平定了中原,向南平定了闽越,向东攻取了方氏,向西收复了巴蜀,四个皇帝和一个国王,都被朕俘虏了。
只有元朝的昏君逃向北方而自取灭亡,汉族和少数民族全都安定下来,天下非常太平。
这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贤人君子,应该一定知道这件事。
最近听说将军驻守在金山,大力地张扬军威、发布命令,我的军队也驻守在辽左,和将军的军队军旗遥遥相望。
将军如果能派使者互通问候,贡献良马,姑且允许你们在那里,顺应那里的水草,还可以在一方称雄。
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胡人建立的政权没有百年的国运呢?
大厦已经倾倒,不是一根木头就能够支撑得住的,祸患发生的先后,只有将军您自己思考一下了。
黄俦到达金山后,纳哈出拘留了他,不让他回去。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