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接过食盒,亲手递到御前太监手中,动作恭敬而自然。
而后,他对着紧闭的殿门,再次深深一揖,姿态标准,神情恭肃:“儿臣告退。愿父皇龙体安康!”
说罢,他才转身,步履依旧从容,脸上恰到好处的关怀和忧虑,叹息一声然后离开了。
不过转过身后,三皇子的眼底却闪过一丝得意,没有落入任何人眼中。
离开乾清宫,裴晔并未回府,而是径直去了生母沈贵妃的宫殿。
沈贵妃刚从未央宫回来,心中正自烦闷不安,见儿子进来,连忙屏退左右。
“母妃!”裴晔一进门,脸上那副“孝子”面具便卸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与得意,“儿臣方才去给父皇请安了。虽然父皇在议事没见着,但儿臣那份孝心,父皇定然知晓。”
沈贵妃看着儿子那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心中那点因皇后态度而产生的阴霾也消散了不少。
她拉着裴晔坐下,压低声音问道:“未央宫那边……皇后娘娘似乎铁了心要查到底,言辞间颇为严厉。”
裴晔闻言,非但不忧,反而眼中精光更盛:“查?让她查!查得越凶越好!”他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事情闹得越大越好,闹得越大就有越多人知道太子当众失仪,呕成那样,简直是丢尽了皇家脸面。”
“父皇震怒,皇后焦头烂额,母妃,这正是我们的好机会啊。”
“好机会?”沈贵妃有些不解。
“当然是好机会!”裴晔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太子失仪,储君威望受损,父皇心中岂能无芥蒂?”
“皇后越是闹着要查,越是显得太子‘无辜’,可这‘无辜’背后,不也显得他……太过‘不谨慎’了吗?连自己的饮食器具都看顾不好,如何能担得起江山社稷?”
他越说越兴奋,站起身来踱步:“儿臣现在要做的,就是天天去父皇面前尽孝!”
“哪怕见不着面,也要让父皇知道,他还有一个孝顺、懂事、时刻关心他龙体的儿子!让朝臣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孝子贤王!至于太子和皇后……”他冷笑一声,“就让他们在那一团乱麻里折腾去吧!折腾得越厉害,暴露的破绽就越多,对我们……就越有利!”
沈贵妃听着儿子的分析,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
是啊!太子倒霉,皇后焦头烂额,皇帝心中必有不满,这不正是晔儿表现的大好时机吗?
至于皇后查案……查就查吧!
反正此事与他们母子毫无干系,查到最后,说不定还能揪出太子那边的什么把柄呢!
“晔儿说得对!”沈贵妃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带着一丝久违的轻松,“是母妃糊涂了。眼下,正是我儿尽孝、彰显贤德之时。”
“你只管去,天天去!让陛下和满朝文武都看看,我儿的一片赤诚孝心。至于其他……”她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就让他们自乱阵脚去吧!”
母子二人相视而笑,眼中都闪烁着对“大好机遇”的期待与兴奋。
他们全然不知,一张无形的、由皇后亲手编织的罗网,正带着致命的毒刺,悄然向着他们笼罩而来。
就在沈贵妃母子二人琢磨着如何讨好皇帝的同时,皇后主持的“太子失仪”调查仍在进行。
作为尚仪局司正,且是当晚御前亲历者,容舒自然被委以重任,协助调查,尤其负责查问与宫宴器物、饮食相关的宫人。
这日,容舒带着两名尚仪局女史,来到了御膳房。
此地虽非后宫,但因其掌管帝后及重要宴饮饮食,地位特殊,里头的御厨、管事太监,多是积年的老人,甚至有些是伺候过先帝的,自视甚高,对后宫女官,尤其是年轻的女官,难免带着几分轻视。
御膳房总管太监姓张,五十多岁,面白无须,体态微胖,脸上带着圆滑的笑容,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
他领着几位掌案大厨和负责库房的管事,在偏厅接待了容舒。
“容司正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张总管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语气带着敷衍的客气,“不知司正今日来,有何指教?可是皇后娘娘对中秋宴的膳食还有何不满?”
他也知晓此案事关重大,不想涉身其中,便故意将话题引向了膳食的口味,试图淡化调查的严肃性。
容舒一身深青色尚仪局司正官服,身姿挺拔如青松,面容沉静,眼神清澈而锐利。
她并未因对方的敷衍而动怒,只是微微颔首,声音清越平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总管客气。本官奉皇后娘娘懿旨,协查中秋宫宴太子殿下所用之物。今日前来,需查阅当日太子席前所有点心、果品、酒水的领用、制作、呈送记录,并询问相关经手人员。”
她话音一落,旁边一位掌勺大厨便忍不住嗤笑一声,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所有人听见:“呵,尚仪局的女官也来查御膳房了?这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事,你们懂么?”语气充满了不屑。
张总管假意呵斥:“老李!不得无礼!”却并无多少诚意,反而看向容舒,脸上带着“无奈”的笑容,“容司正莫怪,这些粗人,不懂规矩。只是……这御膳房的账册记录,繁杂琐碎,怕是要耽误司正不少功夫。不如您要查什么,直接问,老奴知无不言?”
他这是想糊弄过去,不愿交出详细记录。
容舒身后的一名年轻女史面露怒色,正要开口,却被容舒一个眼神制止。
容舒面色不变,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位出言不逊的李大厨,又看向张总管,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张总管,本官奉的是皇后娘娘懿旨。查的是太子殿下御前失仪一案。此案关乎国体,关乎储君清誉。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
她特意加重了“皇后娘娘懿旨”和“国体”、“储君清誉”几个字。此言一出,已有几个跟着伺候的小太监,露出惶惑的表情来。
容舒又道:“御膳房所有领用、制作、呈送记录,皆需存档备查,此乃宫规。本官按规查阅,何来耽误之说?”她目光沉静,直视张总管,“还是说……张总管觉得,皇后娘娘的懿旨,尚不及御膳房的‘规矩’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