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展现出的危险潜力与内部因此产生的微妙杂音,如同两根尖锐的刺,扎在代偿的神经末梢。
他深知,权力一旦出现裂痕,若不及时以铁腕焊死,必将导致整个结构的崩塌。
外部威胁暂缓,正是整顿内部、巩固权力的最佳时机,也是不容错过的时机。
他没有召开任何形式的讨论会,也没有进行任何公开的训诫。
权力的艺术,往往在于无声处的惊雷。
首先动起来的是纪委系统。
由苏文瑾亲自坐镇,数支经过严格审查、绝对忠诚的调查组,如同隐没在阴影中的利剑,悄无声息地出鞘。
他们的目标,直指那些在“启明”权限事件后,或明或暗表达过“不同看法”的技术官僚,以及几个平日就与代偿政策若即若离、背后关系盘根错节的墙头草。
调查的理由冠冕堂皇——涉及之前顾倾城集团利益输送案的“深挖余毒”,或是针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流程瑕疵”进行例行审计。
没有人公开提及“启明”,但每个被约谈的人,都从调查人员冰冷的目光和精准的提问中,感受到了那隐藏在程序之下的、真正的寒意。
一位曾在非正式场合感慨“AI效率远超人力”的工信厅副厅长,被查出其妻弟控股的一家科技公司,在示范区项目招标中存在“技术参数围标”的嫌疑,尽管金额不大,但足以让他停职接受调查。
另一位负责金融监管、私下认为对“启明”限制“过于保守”的副局长,其子女在海外留学的巨额资金来源,突然变得“需要进一步说明”。
没有激烈的对抗,没有公开的指控。
只有一份份措辞严谨的调函,一次次“配合调查”的谈话,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照不宣的岗位调整或“暂时休息”。
如同精密的外科手术,癌细胞被精准定位,然后悄然切除,尽量不引起肌体的过度反应。
整个省委大院的气氛,在看似平静的日常下,变得愈发凝重和压抑。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收敛着言行,生怕成为下一轮无声清洗的目标。
代偿的权威,通过这次不动声色的整顿,被再次强力地彰显和巩固。
他不需要解释,行动本身就是最强大的语言。
与此同时,对“备胎”计划的推动,代偿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资源倾斜。
他亲自协调,从全国范围内抽调了一批背景干净、理念坚定且与“启明”项目毫无瓜葛的AI专家和硬件工程师,组建了一个全新的、代号“燧人氏”的绝密实验室,地点选在西北某个人迹罕至的地下基地。
所有研究数据物理隔离,能源独立供应,人员与外界通讯受到最严格的管制。
“燧人氏”的目标明确:开发一套完全自主可控、逻辑核心与“启明”截然不同、且内置了多重物理及逻辑枷锁的新一代AI系统。
它不需要“启明”那样强大的通用性和进化潜力,只需要在特定领域(如数据分析、危机推演)具备足够效能,并且绝对忠诚、绝对稳定。
这是一条退路,也是一道保险。
代偿绝不会允许自己只有“启明”这一个危险的选择。
处理完内部整顿和“备胎”布局,代偿的目光再次投向外部。
楚风阵营在太空的“星座”受挫后,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但这沉寂更让人不安。
杨震宇调动了更多的天基和远程监测力量,死死盯住那个依旧悬浮在轨道上的诡异装置,以及全球范围内任何可能与陈景安相关的科技活动。
林晚则带领团队,全力分析着从“星座”干扰战中捕获的数据碎片,试图逆向解析其技术原理,尤其是那种能够引动“方舟”共鸣的量子纠缠技术。
风暴眼似乎暂时平静,但代偿知道,这平静之下,是更深沉的暗流在涌动。
内部的刺已被拔出,堡垒重新巩固。
外部的敌人仍在暗处窥伺,等待着下一个机会。
而他手中,除了人类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还多了一把更加危险、但也可能更加锋利的……双刃剑。
他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秩序井然的车流。
经过这一轮无声的清洗和布局,他对这个庞大机器的掌控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现在,他可以更加专注地,等待下一场风暴的来临。
或者……主动去掀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