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四月的帮源峒,暮色如墨汁倾入深潭。方腊蜷缩在溶洞最深处的钟乳石林间,十根指尖深深抠进石灰岩的缝隙,寒意顺着指骨爬进脏腑,恍若整座山体都在将他碾入幽冥。洞外宋军的呼喝声撞在峭壁上,碎成无数锋利的瓷片,与火把燃烧的毕剥声混在一起,将洞口的蕨类植物烤得卷边,在幽暗中泛着青白的磷光,如同黄泉路引。他数着岩壁上坠落的水滴,每七滴砸在石台上,溅起的血沫便在脚边积成新的暗斑。
官军斥候的火把在蜿蜒山径上跳动,宛如一串被拎起的鬼火。童贯亲率的搜山队已在密林中打转三日,刀刃割开比人高的芭茅时,总会惊起几只夜枭,发出磔磔怪笑,恍若山精在嘲笑凡人的徒劳。
由于方腊躲藏的石洞极为隐蔽,因此官军“莫知所入”。韩世忠卸去征袍,只着山文甲和青布短打,腰悬单刀,蹑足踏入帮源峒西侧藤蔓纠结的溪谷。残月在云隙里时隐时现,溪水在乱石间奔突,将他的影子撕成碎片,贴在布满苔藓的崖壁上。他拨开比人高的芭茅,靴底踩过带露的蕨类植物,忽然听见前方传来捣衣声。
转过三道山湾,忽见半山腰有处破屋,竹篱歪斜,窗棂里漏出豆大的油灯光。韩世忠伏在芦苇丛中,见那屋前晾着几件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其中一件竟绣着半朵残莲——那是方腊军眷属的暗记。他摸出怀里的麦饼,掰下一半放在石臼旁,这才叩响柴门。
开门的老妇形如枯槁,苎麻裙上沾着草灰,看见他腰间的短刀时,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警觉的光。阿婆莫怕,韩世忠摘下头巾,露出额角的箭伤旧疤,某乃山中猎户,迷路至此。老妇盯着他手中的半块麦饼,喉结滚动,却不言语。远处传来宋军搜山的梆子声,她忽然拽住他的手腕,枯瘦的手指比在唇边,另一只手往屋后的竹林虚点。
竹林深处有条仄径,被落叶掩得严丝合缝。老妇从墙根摸出根松明火把,塞到他手里,火苗照亮她掌心的老茧——那是常年握锄头的痕迹。过了鹰嘴岩,往左三棵枫香树,她的声音像风吹过枯叶,岩后有藤蔓垂落,拽住倒数第二根......话未说完,突然剧烈咳嗽,咳出的血沫溅在韩世忠手背上,热得烫人。
松明火把在密林中明明灭灭,韩世忠踩着老妇指点的记号前行,指尖抚过第三棵枫香树的树干,果然摸到三道刻痕。他拽住那根粗如人臂的藤蔓,试探着往下坠去,忽觉藤蔓上有凸起的结节——竟是有人用葛藤编了简易的梯子。当脚踩上第一块隐蔽的石阶时,远处传来老妇的咳嗽声,混着山涧流水,宛如一曲送别的丧钟。
廿七日寅时三刻,韩世忠的刀尖挑开洞口垂落的野葡萄藤,晨露顺着雁翎刀的血槽滑落在地,发出蛇信吐芯般的细碎声响。他卸去沉重的山文甲,只着牛皮软甲,腰间悬着那具刻满党项文的水囊,壶口还沾着去年征辽时的冰碴。野妇指引的密径隐在毒葛与荆棘织就的绿网中,他用刀背拍开碗口粗的藤蔓,腐叶下突然窜出的竹叶青蛇被惊起,在他手背上擦过,留下道白印——却不及洞内飘来的腐臭触目惊心:那是混合着脓血与硫磺的甜腥,像有人在暗中熬煮亡者的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