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过了两日,王时雍又拉着吴幵、莫俦,堵在紫宸殿外见张邦昌。彼时晨光透过雪粒洒下来,映得殿前盘龙柱上的龙纹愈发黯淡,阶下积雪没到靴面,踩上去簌簌作响。王时雍指着紧闭的殿门,语气急切:“大人,如今汴京稍定,可朝野仍有流言,说大人无正殿之尊,恐难服众!紫宸殿乃天子正殿,垂拱殿为日常理政之所,大人当移居其中,坐正殿、理朝政,方能安人心、镇流言啊!”

吴幵在旁搓着手附和,褶子堆满脸颊:“王大人所言极是!大人居正殿,便是向天下昭示汴京有主,金人见了,也不敢轻易再犯……”

莫俦也点头,目光扫过紫宸殿的鎏金匾额,眼底闪着算计的光:“大人,此举乃万全之策,可解流言之困,还望大人三思。”

三人话音刚落,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沉喝:“不可!”

张邦昌转头,见吕好问从廊下走来,青色朝服上沾着雪沫,连鬓角都凝着霜。吕好问上前一步,对着张邦昌躬身,神色凝重却语气坚定:“大人,二帝被俘未归,紫宸、垂拱二殿乃天子之居,至今空置,便是为二帝留着念想。大人若此时居之,外则招金人非议,说我大宋无君无礼;内则寒天下军民之心——他们盼的是二帝还朝,不是新主登基!流言虽有,可凭大人连日整饬吏治、赈济灾民,迟早能化解;若行此僭越之事,才是真的自毁根基,难服众啊!”

张邦昌沉默着,目光落在紫宸殿的殿门上。殿门紧闭,门缝里透出的寒意裹着陈年的檀香,飘在雪风里。他想起前日见御史台官员时的威慑,想起心怀大宋之臣的垂首叹息的颓丧,又看了看王时雍三人急切的嘴脸,还有吕好问此时眼底的恳切,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又沉又闷。他沉默了半晌,终究缓缓摇了摇头,声音低沉:“吕大人所言有理。正殿之事,往后不必再提。”

王时雍还想再劝,张邦昌却已转身往偏殿走,靴底踩过积雪,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很快便被飘落的雪花轻轻盖住。吴幵、莫俦对视一眼,都没敢再多说;只有王时雍望着张邦昌的背影,撇了撇嘴,眼底闪过一丝失望,却也只能捋了捋山羊胡,跟着转身跟上——他心里清楚,张邦昌这“克制”,未必能撑得长久。

廊下的雪还在落,簌簌地粘在偏殿的青瓦上,积得厚了,便顺着瓦檐溜下来,在阶前积成一道窄窄的雪帘。殿内两盏青釉油灯燃得正稳,灯花噼啪一声爆响,溅在案上那团未干的墨渍旁,晕开一点细碎的火星,又很快灭了。张邦昌坐在案后,指尖轻轻叩着叠得整齐的公文,纸页边缘的旧黄在灯光下更显沉郁——方才拒了正殿之议,王时雍三人虽不敢再劝,却也各自揣着心思退了,唯有吕好问留到最后,低声劝了句“大人持重,乃汴京之幸”,便也踩着积雪去了。

次日张邦昌踏入偏殿时,檐角积雪正顺着瓦当滴落,在青砖上砸出点点湿痕,像是这死寂皇城难得的活气。殿内两盏青釉油灯燃得昏昏沉沉,灯花簌簌坠在铜制灯台,映得案上公文边角泛着暖黄;角落里紫铜炭盆烧得正旺,炭火星子偶尔“噼啪”爆出,驱散了几分殿外的寒冽,却驱不散他眉宇间那层沉沉的郁色。

此时殿外传来轻响,是内侍提着食盒进来,脚步放得极轻,生怕扰了这位“暂掌国事”的大人。张邦昌却没看那食盒,只抬眼道:“传大理寺卿、御史中丞,再召六部郎官中素有忠谨之名者来此——今日要办两件事。”

内侍躬身应了,转身掀起棉帘时,一股寒风裹着雪粒闯进来,吹得油灯的光晃了晃,案上的公文角也轻轻掀起。张邦昌抬手按住,指腹触到宣纸上的凉意,忽然想起前日内侍捧来的鎏金御玺——龙纹玉壁的冰凉还在指尖,他便愈发清楚,此刻每一步都得踩在“克制”二字上。

未过两刻钟,偏殿内已聚了十余人。

吕好问跟着进来,抖落朝服下摆的雪沫,见张邦昌立定在案前,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昨日写就的“手书”残稿——那纸上“安抚流民”四字的墨迹已干,却仍留着几分他落笔时的迟疑。吕好问轻咳一声,低声道:“大人连日整饬吏治、赈济灾民,汴京民心稍定,只是……四方州郡尚不知这边境况,恐有流言生变。”

王时雍随后踏进门,山羊胡上还沾着雪粒,目光扫过炭盆旁的空位便想凑上前,却被张邦昌抬手止住。只听张邦昌沉声道:“予亦念及此事。本欲推恩四方,遣人宣谕抚慰,可方才问过驿馆,黄河以南诸州道途阻隔,金人游骑仍在曹州、濮州一带出没,如今黄河冰封,淮楚路断,驿马出了京城便难行,寻常信使出去,十有八九要折在半道。”他垂眸看着案上摊开的汴京舆图,指尖在城郭边缘轻轻点了点,指腹蹭过舆图上未干的墨迹:“既如此,便先从京城始——颁大赦诏。京城诸囚,除了谋逆、弑亲的重犯,其余轻罪者皆免,徒流者减等,让他们早日归家,与家人团聚。”

他抬眼时,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凡汴京境内,除谋逆、劫掠、伤人性命者外,其余罪囚皆减等释放;流民可凭坊市文书入义仓领粮,孤老幼弱由厢官妥为安置,冻毙街头者,由官署出面敛葬。”说这话时,他指尖微微发紧——这举措近于天子恩诏,可他终究没提“朕”字,只以“予”相称,连诏敕上盖的,也是御玺旁那方闲置的铜印,而非鎏金盘龙御玺。

王时雍立刻接话,声音比平日高了几分:“大人此举,真乃苍生之福!若他日道路通了,再赦四方,更显大人‘仁君’之德……”

“王大人。”张邦昌打断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容置喙,“予非君,只是暂代国事,‘仁君’二字,休要再提。”

王时雍脸上的笑僵了僵,连忙躬身道:“是是是,臣失言。”心里却暗忖:你此刻不认,迟早也得认。

张邦昌没理会他的心思,转头对吕好问道:“吕卿,即刻去大理寺监牢,亲自监斩此事,莫要让下面人克扣了囚徒的棉衣、干粮——他们离了牢狱,总得有口饭吃、有件暖衣穿。”

吕好问躬身应诺,捧着狱名册转身便走,棉帘掀起时,还能听见他脚步匆匆踩过积雪的“咯吱”声。

次日清晨,宣德门的鼓声“咚咚”响了三通,震得檐角积雪簌簌掉落。两名身着浅绯色公服的郎官捧着大赦诏敕,从殿内缓步走出。诏敕用的是粗厚的楮纸,朱笔圈点的“大赦”二字格外醒目,边角还沾着些许墨渍——那是昨夜张邦昌亲自审定到三更,不慎蹭上的。郎官登上城门楼,寒风卷着雪粒吹得诏敕猎猎作响,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风雪传遍街巷:“奉大楚皇帝令,汴京境内,颁行大赦……”

起初,街巷里只有零星几人从门缝、窗棂后探出头,眼神里满是惶恐——金人退去未久,百姓早被乱世磨得不敢轻信。直到城楼下的士兵搬来义仓的粮袋,糙米的香气混着雪气飘散开,才有个裹着破棉絮的流民,颤巍巍地挪到粮车前,声音发哑:“官……官爷,这粮,真能领?”

“自然能!”负责发粮的厢官高声应着,举起手里的文书,“大楚皇帝陛下有令,凡汴京流民,每人每日可领糙米二升!”

这话一出,街巷里顿时炸开了锅。几个妇人扶着白发老丈,抱着面黄肌瘦的孩子,慢慢凑到粮车前;原本缩在屋檐下的商贩,也敢掀开摊子的布帘,探头往宣德门的方向望。一个老妇领了糙米,捧着粮袋朝着城门楼深深躬身,雪落在她的发髻上,很快融成水珠,顺着满是皱纹的脸颊滑落,混着眼泪砸在青砖上。

大赦过后第三日,张邦昌召来吏部尚书,令其遴选郎官为四方密谕使——道路虽阻,终究要让四方知道汴京尚在,而非无主之地。

吏部的厅堂久未修葺,梁上蛛网蒙着雪尘,阳光透过破损的窗纸照进来,在青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二十余名郎官整齐立着,有的年轻气盛,腰杆挺得笔直,袖口还沾着墨痕;有的老成持重,双手拢在袖中,目光沉静,靴底沾着的雪泥早已干结。张邦昌坐在案后,没穿绯色公服,只着一身素色襕衫,指尖捏着一枚巴掌大的铜牌——铜牌正面刻着“密谕”二字,背面是汴京的简笔画,边缘还带着未打磨的毛刺,是昨夜让工坊加急铸的。

张邦昌看向阶下的郎官们——共六人,皆是二十余岁到四十岁不等,有的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衫,有的朝服上还打着补丁,却个个身姿挺拔,眼神清明。张邦昌手指在郎官名册上划过,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道路虽阻,四方却不能无消息。予要从你们之中,选几位当‘密谕使’,带着予的手书,乔装出城,往京东、京西、淮南、荆楚等地去——一是告知地方官,京城尚安,二是探听各地军情、民情,若有急难,便速速传回。”

郎官们闻言,皆是一振。

王时雍在旁指着一个面色白净、留着山羊胡的郎官,笑道:“大人,此乃下官举荐的周主事,办事妥帖,又熟悉南方州县,可当密谕使。”

张邦昌抬眼望去,见那周主事眼神闪烁,不敢与他对视,反而频频瞥向王时雍,便缓缓摇头:“密谕使需涉险途,既要通文书,更要辨人心、有胆气——若遇金人游骑,或是降金的州县官,妥帖无济于事。”他起身走到队列前,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在一个左手食指带着薄茧的郎官身上——那茧子是常年握笔、偶尔提剑练剑留下的,绝非只在案头抄录文书的酸儒。

“你叫什么名字?”

“下官李默,现任吏部司封郎官。京东诸县的路径下官闭着眼也能辨得,便是遇着乱兵,也能寻着乡野小路绕行,愿为大人分忧!”郎官躬身应答,声音沉稳,没有半分怯意。

张邦昌将铜牌递给他,指尖触到对方掌心的薄茧,便知此人绝非庸碌之辈:“你往应天府去,那里守将赵立素有抗金之心,却恐汴京已破,心存疑虑。你见了他,便将这密谕交给他——告知他,汴京尚在,予已遣人整饬军备,若他能守住建康,予必遣粮草支援。”

李默双手接过铜牌,冰凉的铜触感顺着掌心窜上手臂,他重重叩首:“下官定不辱命!纵是刀山火海,也必将密谕送到赵将军手中!”

张邦昌又看向另一位面色沉静的郎官,“赵卿,你曾在荆楚任过县丞,熟悉当地风土,可愿去荆楚?”

那郎官名叫赵彦,闻言躬身道:“下官愿往!便是忍饥寒、涉风雪,也必不负大人所托。”

张邦昌又从队列里挑了七人,有的往蔡州,有的往颍昌府,每人各授一枚铜牌,又递过用皂绢包裹的密谕——密谕上只写着安抚之语,未提“摄政”之外的名分,末尾也只署“手书”二字。他叮嘱道:“路途艰险,若遇金人,便弃了铜牌,只凭口信传话;若见州县官民有抗金之心,便传予之意,许以粮草支援;若遇降金之辈,切勿纠缠,速速退回汴京。”

七名郎官领命后,皆换了寻常商旅的青布衣衫,将铜牌和密谕藏在衣襟内,趁着暮色从皇城侧门出城。张邦昌站在偏殿的廊下,望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风雪中,檐角的积雪又开始飘落,落在他的肩头,很快融成一片湿冷。他抬手拢了拢衣襟,指尖又触到公服衣襟下的冰凉——那是昨夜摩挲铜牌时留下的触感,与当日触碰御玺时的寒意如出一辙。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