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一箱箱西红柿被搬了上来,整齐堆放在泡沫箱中,准备开始售卖。
几个家庭的摊位并未与其他商贩连在一起,而是单独排列成方块状,一看就是节目组新搭建的。
节目组的到来吸引了不少人涌入蔬菜零售大楼。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明星,如今现实中能亲眼见到,自然引来众多围观群众。更何况,这几位都是在娱乐圈极具人气和辨识度的一线明星,大家纷纷前来凑热闹。
刚结束一周工作的韩晓琪,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直播间,收看米饭和林芝玲的直播。
从《妈妈去哪儿》开播前,韩晓琪就被米饭呆萌的样子圈粉,一夜之间成了他的忠实粉丝。得知米饭参与这个节目后,她第一时间购买了门票,以便随时观看直播。
这天,她一进直播间,就看到米饭站在一个方形水泥摊位里,手托下巴望着周围的人群。民众们早已被这个可爱的小孩吸引,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咦?这是哪里?看起来好熟悉……”
看着直播背景,韩晓琪觉得似曾相识,却一时想不起来具体是哪里。
“到底是哪啊……怎么突然记不起来了。”
就在这时,镜头前有人正在搬运蔬菜。她猛地一拍脑袋:“这不是蔬菜集散中心嘛!”
想到米饭就在几公里外的蔬菜集散中心,韩晓琪激动不已,匆匆换衣服、洗漱,抓起手机就冲出了门。
公司里像她这个年纪的同事,几乎都是米饭的忠实粉丝,大家开通直播门票也都是为了看他。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韩晓琪立刻在公司群里发了消息:
“姐妹们,我刚看《妈妈去哪儿》直播,发现背景特别眼熟,原来他们今天在蔬菜集散中心的零售大楼!有谁想一起去?我开车带你们。”
“什么?蔬菜集散中心?离我才十几公里,等我一下,马上来!”
“哎哎,你们别都跑那么快呀,有车的姐妹顺路带一带呀!”
美女老板在群里发话:“今天轮休的注意,你们可以去看直播,但如果不带上我,这个月的全勤奖和辛苦费就别想要了。我刚喝了红酒,开不了车。”随后她发了个地址,意思很清楚:离得最近的赶紧来接。
有员工回复:“老板,我没车,您让有车的人接吧,我到现场等您行吗?”
还有人好奇:“难道是直播买菜做饭?”
原本用于工作交流的群,一下子变成了约着去看米饭直播的群,连大老板都加入了进来。
这家公司主营高端童装,之前曾向米饭发出代言合作,但快一个月了也没回音。即便如此,员工们依然非常喜欢米饭,尤其爱看他直播中调皮耍宝、撒糖互动的情节。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网友通过不同渠道得知了直播地点。有人在贴吧里晒出直播背景截图,马上被认出具体位置,附近的粉丝纷纷动身赶来。
更有米饭后援会的成员专程从外省前来。他们觉得,既然米饭在这里直播,前一天很可能也在同一城市,只要赶来,就有机会见到他。
抱有同样想法的粉丝数不胜数,甚至有位土豪粉丝直接包机,并宣布凭后援会编号可免费乘坐。
一时间,各地粉丝纷纷涌向直播地点。不过节目组对此还不知情,否则哪还有心思直播卖菜?早就撤了。
今天米饭之所以来卖菜,是因为昨天偷吃了导演组的盒饭。导演组骗他说没钱买饭了,美其名曰让他“还债”。实际上,第一季《爸爸去哪儿》吸引了大量广告和赞助,根本不可能缺这点钱。
如果让粉丝看到节目组这样“欺负”米饭,导演们恐怕只能赶紧跑路了。
直播还没开始,米饭的摊位前已经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外面的人挤不进去,里面的人也出不来。
当工作人员把一箱箱用泡沫箱装好的西红柿堆到摊位上时,大家才明白,这是要教小家伙卖菜。
为了抢到好位置,人群开始自发排队,但现场依然混乱。平时就连过节时菜市场也没见过这么多人,市场管理方只好调派大量保安来维持秩序。
然而,在场的人们却不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主力粉丝还在路上。为了确保安全,节目组安排了两名工作人员在米饭和林芝玲身边,并且他们的摊位上方装有摄像头,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一切就绪后,导演组宣布开卖,现场顿时一片沸腾。人们争先恐后地涌上前来,手中挥舞着钞票,喧闹声此起彼伏,连节目组都未曾预料到场面会如此火爆。
更让节目组意外的是,明星们并不擅长称重和算账,效率十分低下。
“给我来五斤。”
“五斤?大概……五个吧?不够?再加一个……哎呀这个太大了,换个小点的。”
这样来回折腾,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娘亲好笨哦!”米饭忍不住小声吐槽。
林芝玲瞪了他一眼,心想:你这小家伙还敢说我?今晚别想钻我被窝!
米饭被娘亲一瞪,顿时缩了缩脖子。他早就习惯了娘亲这副“不会就罢工”的脾气。
于是,米饭灵机一动,对着人群奶声奶气地说:“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米饭不会用秤,我们按个卖好不好呀?”说完还眨巴着大眼睛,卖了个萌。
观众们哪受得了这样的可爱暴击?纷纷点头同意。
“那一个西红柿十块钱哦!”
“没问题!”
监控室里的导演一口西红柿喷了出来:十块钱一个?别人卖三块钱一斤,你倒好,直接翻了几倍!这下完了,肯定卖不出去了……我已经在考虑怎么和农户交代了,实在不行就只能全买下来,三餐吃西红柿。
然而,事情的发展再次出乎导演的意料——这种“按个卖”的方式反而大大加快了购买速度,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想早点见到米饭和林芝玲。
“我要十个,今晚吃!”
“我要二十个,明天继续吃!”
“我要三十个,后天接着吃!”
“给我来一箱,慢慢吃!”
通过观察,导演发现了一个现象:几乎每位来买西红柿的顾客动作都一致——直接扔下钱,然后抓紧时间用手机拍照。手快的人,短短几分钟就能拍上百张照片。
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现场人太多,市场管理方为此规定:所有购买西红柿的人必须从出口离开。
可这真能阻止人们近距离接触米饭吗?当然不能。从出口出去,拐个弯又进来了。至于手里的西红柿?——“别人送的,有西红柿就不能进吗?”
就这样,西红柿一箱一箱售空,现场依然挤得水泄不通,令管理方十分头疼。
同样发愁的还有市场里其他蔬菜商户。他们满以为今天客流大增,生意会火爆,谁知销量不升反跌。原因很简单:
“我是来买菜的,但我更喜欢米饭。万一排到我,手里一堆菜还怎么好好拍我们家米饭?”
“你卖西红柿,米饭也卖西红柿,我当然买米饭的。贵?没关系!为了我心爱的小萌娃,一百块一个西红柿我也心甘情愿!”
听到这些,商户们心里真不是滋味:同样是卖西红柿,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起初答应节目组时,种植户们心想有人帮忙卖总比没有强,就同意了。但他们心里清楚:零售卖不过批发。零售价三块一斤,批发价只要两块甚至更低。往年的大客户——饭店、番茄加工厂,一买就是几百上千斤,最能消化产量。
因此,种植户对楼上那些明星没抱太大希望。别人说她们漂亮、人气高,可对他们来说,能把西红柿卖出去才是真本事。
没想到,刚搬上去的两百箱西红柿,不到二十分钟就被抢光了。一箱二十斤,这销量连批发都从没这么疯狂过。
更让他们震惊的还在后头。
“老王叔,老王叔,楼上……楼上……”一个中年男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楼上怎么了?是不是卖不动了?”老王叔心里一沉。
中年男子连连摇头:“不是!是那个偷过咱们鸡的小家伙……他卖我们的西红柿,一个十块钱!”
“十块?这怎么行!这么高的价格谁还买?小孩子真是胡闹!”老王叔一听,气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老王叔,您先别急听我讲完。楼上那几个卖西红柿的摊子里,就数那个偷鸡吃的小家伙生意最火。起初我跟您想得一样,觉得十块钱一个的西红柿肯定没人要,谁知道调价之后反而卖得更快了。有人连箱子都不拆,直接扔下钱就搬走。这不,刚送到他那儿的五十箱西红柿又快见底了,我下来时只剩七八箱了。叫你们就是赶紧往上补货。
这话一出,不只老王叔愣住,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看向零售区方向——他们既惊讶于事实与预想完全不同,也开始真正意识到,这些偷过他们菜和鸡的明星们,影响力有多大。
“快,让路上送货的车再加速!这边也动作快点,把西红柿都送上去。今天谁家养了鸡鸭都别舍不得,他们帮了这么大忙,我们得好好谢谢这些恩人。”
“是啊,往年咱们村哪次不烂掉几千斤西红柿?今年倒好,光今天一天就销掉两成库存,这得额外多赚多少啊!”
“不说了,今天我把我家鸡舍里那几只全宰了,油炸、火烤、炖汤、红烧,随便做!”
想到往年滞销的西红柿,今年不仅卖光,还卖出十块钱一个的“天价”——怕是首都都没这个行情。种植户们心里乐开了花,别说鸡鸭,这时候就是山珍海味也愿意去张罗。
……………………
“快看,就在前面!”此时,蔬菜集散中心外的路上,齐刷刷停着四五十辆车。
“没车位了,就停这儿吧。再等下去,等我们找到位置,米饭说不定都走了。”
“是啊,这儿不也停着别的车吗?估计也都是来看米饭的。”
“大不了吃张罚单,也没多少钱。”
说罢,一群人毫不犹豫锁了车,直奔蔬菜零售区。他们来之前就已经打听到米饭在哪个摊位,因此不用逐层找,目标明确地往那儿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