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室内的灯光依旧明亮,合作达成的短暂振奋,很快被更具体、也更严峻的现实所取代。邵青——现在她坚持大家这样称呼她——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她迅速接入了“守望者”基地的主服务器,动作熟练得仿佛早已是这里的一员。同时,她通过一个经过多重加密的独立信道,与她留在“异策部”的私人终端建立了安全链接。
“我需要调取我权限内所有的全球监测数据,并进行一次交叉比对。”她一边飞快地操作着控制台,全息投影上无数数据流如瀑布般刷新,一边对林默和肖雅解释道,“‘异策部’的观测网络覆盖范围很广,但侧重于能量爆发、物理常数畸变等‘硬指标’。而你们‘守望者’通过零的感知、任务报告以及钥匙部件的共鸣,记录了大量……更偏向于‘现象级’和‘意识扰动’的数据。两者结合,或许能拼凑出一幅更完整的图景。”
肖雅立刻会意,开始将“守望者”数据库中的相关记录,尤其是关于高原矿洞的紫晶辐射、海渊守护者的能量签名,以及以往处理过的各类异常事件的能量残留模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准备与邵青带来的数据进行对接。秦武则安静地守在一旁,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道稳固的屏障,让两位技术人员能够专注于数据的海洋。
林默没有打扰她们,他走到一旁,为自己倒了一杯温水。冰冷的液体滑过喉咙,稍稍缓解了身体的疲惫,但精神上的弦却绷得更紧。他看着全息投影上逐渐汇聚、碰撞、融合的数据流,心中有种预感,邵青即将揭示的,可能远超他们之前的想象。
时间在键盘敲击声和服务器低沉的运行声中流逝。终于,在进行了数次数据清洗、算法匹配和异常值剔除后,一幅全新的、动态的全球地图在投影中央缓缓展开。
这不是普通的地理地图。大陆板块的轮廓只是淡淡的背景,其上覆盖着一层由无数光点、能量等值线和色彩区域构成的复杂网络。光点的颜色从代表相对稳定的浅绿、黄色,到代表中度异常的橙色,再到代表高度危险和未知的刺眼红色。一些区域,能量等值线密集得如同风暴云团,而另一些地方,则只有孤零零的、却亮度极高的光点在闪烁。
“这就是我们目前能整合出的……‘全球异常事件态势图’。”邵青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她放大了投影,让细节更加清晰。
地图上,代表他们刚刚归来的太平洋海渊区域,是一个巨大的、正在缓慢从暗红色向橙黄色过渡的漩涡状标记。而位于青藏高原的那个废弃矿洞,则是一个持续散发着微弱紫光的红点,周围环绕着不稳定的能量涟漪。
但吸引他们目光的,并不仅仅是这两个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地点。
在北冰洋深处,靠近格陵兰岛的地方,有一个冰冷的蓝色光斑,数据显示那里的水温异常偏低,且伴随着持续的、低频的声波发射,模式与已知的海洋生物或地质活动皆不符。
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核心区域,一片广阔的绿色区域被标记为“生物活性异常高涨”,附带备注显示局部区域的植物生长速度和基因突变率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在西非的撒哈拉沙漠腹地,一个沙丘下方探测到周期性的、强大的引力波动,仿佛有什么巨物在呼吸。
在东欧的喀尔巴阡山脉,多个偏远村庄报告了集体性的、内容高度相似的“预知梦”事件,涉及区域性地陷,经核查,该地区地层应力确实在异常累积。
……
这些光点,大大小小,明暗不一,散布在全球各个角落。有些是“异策部”早已记录在案、持续监控的“老问题”,有些则是近期才出现的、或者因为数据共享和比对才被识别出的“新热点”。
“初步识别并确认的异常节点,目前共有三十七个。”肖雅看着旁边列表滚动的数据,语气凝重,“其中,被标记为‘高威胁潜能’或‘机理不明’的,有十一个。”
邵青操作界面,调出了一个时间序列动画。“看这个。”她说着,启动了动画。
地图以加速的形式,展示了过去一年内这些异常节点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代表异常的光点在缓慢地……增加。不是爆炸性的增长,而是像潮湿墙壁上悄然蔓延的霉斑,无声无息,却持续不断。一些原本微弱的光点变得明亮,一些原本稳定的区域开始出现波动,更有几个全新的光点,在动画的后半段,如同黑暗中突然划亮的火柴,出现在地图之上。
动画结束,定格在当前的态势图上。那星星点点的光芒,在昏暗的简报室里,显得格外刺眼。
“类似矿洞能量结晶化和海渊意识能量体的节点特征,在过去六个月里,至少识别出了五个新的潜在点。”邵青指着其中几个闪烁着特殊频率符号的光点,“它们的能量签名虽然不尽相同,但在底层数学结构上,存在某种……令人不安的相似性。就像源自同一个扭曲的根源,却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长出了不同的‘果实’。”
她深吸一口气,转向林默,目光锐利:“林默,这不再是孤立的、偶然的事件。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场结构性的、全球性的……‘现实环境’变迁。这些节点,像是压力点,也可能是……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巨大网络暴露在地球表面的‘接口’。”
林默沉默地看着地图。那些光点,在他眼中仿佛化作了无数只窥视着现实世界的眼睛,或者是从另一个维度刺入这个世界的、正在溃烂的伤口。高原矿洞的冰冷死寂,深海巨物的古老悲伤,与地图上这些无声闪烁的光点重叠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窒息的画卷。
“钥匙部件……”林默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在我们处理海渊事件前后,它们的共鸣有什么变化吗?”
肖雅立刻调出钥匙部件的监测记录。三个部件被并排显示,其能量波动曲线呈现在一旁。
“有。”肖雅指着屏幕,“在‘海渊守护者’被安抚,能量场稳定后的十二小时内,三个钥匙部件的背景共鸣水平,均出现了大约百分之三的微弱提升。并且……”她将另一段数据拉取过来,“它们对全球范围内其他几个特定异常节点的指向性共鸣,似乎……更加清晰了那么一点点。尤其是对北美五大湖区的一个新标记点,以及南极冰盖下的一个古老波动源。”
这个发现,让简报室内的空气几乎凝固。
钥匙部件不仅是工具,更是指南针。它们的反应,似乎在印证邵青的推测——这些异常节点并非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而“守望者”的行动,无论是净化矿洞还是安抚海渊,似乎都在微妙地影响着这个看不见的网络,甚至可能……增强了钥匙部件对其的感知能力。
“一个好消息是,”邵青试图打破沉重的气氛,尽管她的语气也并不轻松,“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尝试建立预测模型。分析能量流动的路径、节点的分布规律,或许能提前预警某些异常事件的爆发,或者至少,能让我们在下一个‘海渊’或‘矿洞’出现时,不至于完全被动。”
她操作控制台,调出一个复杂的算法界面。“这是我基于现有数据初步构建的‘异常事件概率预测模型V0.1’。它还很粗糙,需要大量数据喂养和修正。但至少,我们有了一个开始。”
林默走到投影前,伸出手,指尖几乎要触碰到那些代表着未知与危险的光点。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这虚拟的地图,看到其背后隐藏的真相。
“邵博士……邵青,”他纠正了自己的称呼,“你的加入,价值比我们想象的更大。这幅地图,让我们看清了战场。”
他收回手,转过身,面对着他的核心团队成员——坚韧的战士秦武,冷静的逻辑专家肖雅,以及刚刚加入、带来了全新视角和技术的科学家邵青。
“我们之前的行动,像是救火队员,哪里起火扑向哪里。”林默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现在,我们有了地图,看到了火源分布的规律,甚至可能预测下一处火点。那么,我们的策略必须改变。”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
“肖雅,你和邵青合作,优先完善这个预测模型。我们需要知道,哪些节点最不稳定,哪些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哪些……可能像海渊一样,蕴含着沟通而非单纯对抗的可能性。”
“秦武,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和升级我们的行动装备和应急预案。未来的任务地点可能遍布全球,环境各异,面对的‘异常’形态也可能千奇百怪。”
“至于我,”林默顿了顿,看向那幅依旧在缓缓波动、闪烁着不祥光芒的全球地图,“我会和零一起,尝试更深入地理解钥匙部件的‘语言’。它们是指南针,或许……也是钥匙本身。我们需要知道,它们指引我们去的,究竟是更大的危机,还是……像安抚‘海渊守护者’那样,一线潜在的生机。”
他最后将目光定格在地图上那几个被钥匙部件特别“关注”的节点上。
“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可能又有新的‘节点’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悄然滋生。我们没有时间休息。”林默的声音斩钉截铁,“整理所有数据,制定优先级。在我们能真正理解这场全球性变化的根源之前,我们的任务就是——守住这些节点,防止它们彻底失控,并在过程中,不惜一切代价,寻找答案。”
全球异常事件地图,如同一张命运的星图,悬在“守望者”基地的简报室内,既指明了无处不在的威胁,也勾勒出了他们未来艰难而不可回避的征途。战斗的规模,已经从单个的异常点,扩大到了整个星球层面。而他们,是站立在现实与未知边界上的,第一道,也可能是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