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之后,韩王安没有片刻迟疑,当即密召心腹重臣入宫,又解散了宫内仆从。
随后,他下令将火油遍洒王宫的殿宇回廊、宫墙院落。最后,让心腹们瓜分了王宫中残存的珍宝财富,各自离去,仅留下十数名随死之人留在身边。
夜色渐深,一声震耳欲聋的呼喊突然划破新郑的夜空:“抓韩王,入秦国,成秦民!共赴吃饱穿暖、再无战争的盛世!”
呼声一出,瞬间引爆全城!无数百姓、士兵举着火把,握着兵器、农具,如潮水般向着王宫涌来,火把汇成的星河照亮了夜空。
而领头冲锋的,正是白日里还在朝堂上对韩王安俯首帖耳的韩国百官。
“果然如此……”
听着宫外越来越近的喧哗与呐喊,韩王安嘴角勾起一抹嗤笑,眼中无半分意外,只剩决绝。
接过身旁死士递来的火把,没有丝毫犹豫,韩王安决然的将火把丢进前方铺满火油的地面。
“轰!”
顷刻间,烈焰腾空而起,火舌如毒蛇般迅速蔓延,舔舐着宫墙梁柱,转眼便将整座韩王宫卷入火海,浓烟滚滚直冲天际。
这,便是韩王安最后的选择。
他心如明镜:当初斩杀自己国家劝降的使者,就已断了自己投降求生的后路。
而手下的大臣贵族,更不会给他亲自献城投降的机会 —— 他的头颅,就是他们献给秦军最好的诚意。
如今,他唯一的出路,便是效仿当年的纣王,以烈焰为棺椁,陪着这座见证韩国兴衰的王宫一同化为灰烬。如此,方能为韩国王族,保留最后一丝尊严与骨气。
——————————
第二天,傍晚时,张角等人已经鲸吞了韩国半数领土,更是得知了韩王安已自焚于韩国宫殿。
第三天,大军抵达新郑,韩国百官,领新郑所有军民,全意归顺秦国,并入秦国,从今以后,以秦王为尊,以秦国号令为准。
当韩国宣布灭亡,韩国从此并入秦国的那一刻,新郑的军民无不激动欢呼,高呼秦王陛下万年。
第四天,秦军继续占领韩国剩余土地,所到之处,无一不降。所到之地,无不受百姓夹道相迎。
第五天,韩国全境归秦,张角继续率四十万大军踏入魏国。
王翦率领十万大军及韩国归顺的十万士兵,留在韩国境内,负责稳定地方。
安禄山则率领十万玄甲军,负责押送这次韩国归顺的二十余万士兵返回秦国。
因为之前已经有投降士兵平安归来,更是对他们进行了宣传,所以这次被押送回秦国的韩国士兵们没有丝毫担心,更是满心期待着到达秦国。
同时,秦军入韩,韩国各地皆开城归顺,韩国百姓尽皆欢庆相迎的消息,也是飓风般传播到了魏国,赵国,楚国。
——————————
第二日傍晚,张角率领的大军已鲸吞韩国半数领土,同时收到了韩王安自焚于王宫的消息。
第三日,秦军抵达新郑城外。韩国百官早已率新郑所有军民在城外列队相迎,当众宣布全意归顺秦国,从今往后以秦王为尊,以秦国号令为准。
当“韩国灭亡,并入秦国”的宣告落下,新郑的军民更是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秦王陛下万年”的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第四日,秦军兵分多路,继续接管韩国剩余土地。所到之处,各地城池无不敞开城门归顺,百姓无不夹道相迎,沿途满是欢庆的人群。
第五日,韩国全境正式归入秦国版图。
张角率领四十万黄巾军主力,继续向魏国进发;
王翦则带着十万秦军及十万韩国归顺士兵,留在韩国境内负责稳定地方秩序;
安禄山率领十万玄甲军,押送此次归顺的二十余万韩国士兵返回秦国。
因为之前已有投降士兵平安返回,并进行了宣传,此次被押送的韩国士兵们毫无担忧,反倒满心期待着抵达秦国,为秦国效力。
与此同时,秦军入韩、韩国各地开城归顺、百姓欢庆相迎的消息,如飓风般传遍魏国、赵国与楚国,震动了三国朝堂。
——————————
“唉!六国,亡矣!”
魏国大梁的朝堂之上,魏王看着手中的急报,发出一声满是沧桑与无力的叹息。
这封离谱却真实的急报,说明六国再无存在的必要——支撑六国存续的根基,民心与军心,已然尽数心向秦国,六国已无立足之基!
听到魏王的叹息,魏国众大臣纷纷垂首沉默。
多数人虽不知急报详情,却也清楚以如今局势,魏国难抗衡秦国;而那些通过眼线提前知晓韩国变故的大臣,心头更是沉重如铅,连呼吸都带着压抑。
叹息过后,魏王的目光落在此前派往秦国的使臣身上,暗自庆幸——当初使臣回国劝降,本是动摇军民之举,他却在听完使臣在秦国的详细讲述后留了对方一命,如今想来,竟是为自己留了条后路。否则他怕是也只能如韩王安那般自焚于王宫了。
可惜秦军兵锋太疾,已经没有时间了,想通过谈判争取更多条件已无可能,但求保全性命,应不是难事。
这般想着,魏王不再迟疑,亲自将急报内容念给众臣:“秦军进攻韩国,所到之处,韩国各地城池无不开城归顺,百姓欢庆迎接;韩王安已于三日前自焚于韩王宫;秦军两日前兵至新郑,韩国百官开城归顺,新郑军民无不欢呼雀跃。”
“什么?举国归顺,军民欢呼?”听到急报内容,不知情的魏国百官无不惊呼出声,一个个脸色骤变,满是难以置信——这般场景,简直如天方夜谭,颠覆了他们对“亡国”的所有认知。
部分另有情报的大臣依旧沉默,他们虽不知韩王自焚的事情,却也知晓韩国各地开城归顺,百姓欢庆相迎的事。
看着或震惊、或沉默的大臣们,魏王摇了摇头,语气决绝:“为免国家生灵涂炭,免百姓遭受战火,本王决定,即刻昭告全国归顺秦国!各地不得抵抗,速派使者前往秦军大营,向秦军主帅张角递交降书!”
“什么?”大臣们再次惊呼,几名老臣急切上前劝谏:“大王,为何如此仓促?”
“大王,情报或有虚假,我等还可联合赵、燕、齐、楚四国,共抗暴秦啊!”
“大王,派出的联兵使者已在路上,四国必知唇亡齿寒之理……”
听着大臣们七嘴八舌的劝谏,魏王摆了摆手,打断众人:“都不必再劝,本王心意已决!归顺秦国,再劝者,斩!”
魏王话语中的决绝与狠厉,让一众大臣瞬间噤声。
“立即拟诏,昭告全国!退朝!”魏王沉声下令,随即起身离席,快步走出朝堂。
他心里清楚,如今六国根基已失,再不主动投降,不等秦军兵临城下,今夜他的头颅便可能成为某些大臣献给秦国的“诚意”。
此刻以“保全百姓”为名宣布归顺,才能最大程度保全自身与王族,让秦王留有余地。
同样的,如今他既已主动归降,某些大臣便也再无理由以“献王”邀功,否则只会背上骂名,惹秦国猜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