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星云”位于一片遥远的、未被“织网者”或“净除者”染指的星域。它并非由尘埃和气体构成,而是由无数破碎的逻辑片段、相互矛盾的物理常数区域以及自我指涉的能量漩涡交织而成。这里的光线会自行弯曲并吞噬自身,时间在不同区域以截然不同的速度甚至方向流逝,是一个连规则本身都显得混乱而任性的地方。
“星火号”经过零的全力修复和升级,此刻正小心翼翼地航行在这片光怪陆离的星云外围。即便是以零的强大算力,也需要时刻调整航向,以规避那些随时可能将飞船逻辑核心烧毁的“因果乱流”或“自指陷阱”。
“检测到目标信号源。”零锁定了一个方向,“能量特征……无法定义。它同时表现出存在与不存在两种状态,其逻辑核心是一个不断递归的自我否定循环。”
陈星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逻辑奇点”散发出的奇特波动。它就像宇宙中的一个“bUG”,一个不应该存在,却又切实影响着周围规则的存在。这种纯粹的“不可能性”,正是他们寻找的“武器”。
“靠近它,但保持安全距离。”陈星下令,同时将自身意识与“核心”连接,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规则冲击。
随着“星火号”的靠近,舷窗外的景象变得更加诡异。他们看到一颗行星的残骸,其一半处于时间加速状态,正飞速演化出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另一半则处于时间倒流,正退化为原始星云物质。他们看到一道能量光束在射出后,并未前进,而是拐了个弯命中了发射它自身的炮口。
最终,他们来到了那个“逻辑奇点”面前。
它并非实体,而是一个不断变幻的、由无数闪烁的“真”与“假”、“是”与“非”符号构成的复杂结构。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自身的存在就在不断地提问和否定:“我存在吗?如果存在,为何能自我否定?如果不存在,为何能思考否定?”
仅仅是观测它,就让零的系统负载急剧升高,不得不屏蔽掉大部分非核心逻辑单元。凌玥也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她的时间感知在那里变得毫无意义。
“就是它了。”陈星深吸一口气,他能感觉到“核心”传来的兴奋与警惕并存的波动。“动态秩序”包容一切可能性,包括这种自身悖论。但如何将这个“悖论”安全地“携带”并“展示”出去,是一个难题。
直接接触或捕获是致命的,任何试图定义或理解它的行为,都可能被卷入其自身的逻辑死循环。
“我们不需要捕获它。”陈星思索片刻后,有了主意,“我们只需要……复制它的‘状态’。”
他转向零:“零,放弃理解它。记录它周围规则场的‘矛盾参数’,记录其存在性判定的‘振荡频率’。我们不复制它的‘信息’,我们复制它存在的‘方式’。”
这是一个极其抽象的任务。零调动所有资源,不再试图解析那个奇点,而是像绘制一幅抽象派画作般,记录下那片区域所有相互冲突的物理常数、混乱的时间流以及自我否定的逻辑场。
与此同时,陈星引导“核心”的力量,并非去平复那里的混乱,而是去“学习”和“模拟”这种极致的“变量”状态。他将一丝“动态秩序”的规则之力,塑造成一个空白的“容器”,然后将其浸入那片悖论的规则场中。
如同白纸染墨,那空白的规则容器开始被悖论的特性“污染”,内部开始自发地产生矛盾与自我指涉,形成了一个微型的、可控的“悖论锚点”。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力,陈星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容器”的稳定,防止它彻底失控湮灭,又要保证其悖论特性的纯粹。
数个标准时后,一个散发着不稳定灰光、内部仿佛有无数个莫比乌斯环在旋转的微小光球,被陈星成功分离出来,悬浮于他的掌心之上。它便是“悖论之锚”,一个被暂时束缚的、活着的“逻辑炸弹”。
“成功了……”陈星脸色苍白,但眼神明亮。他能感受到手中这个“锚点”所蕴含的、对任何追求绝对秩序存在的潜在威胁。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它‘送’到‘净除者’面前了。”凌玥看着那个令人不安的光球,语气凝重。
“我们需要一个信使。”陈星的目光投向星云之外,那片正被灰色缓慢侵蚀的星空,“一个它们无法拒绝‘接收’的信使。”
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甚至有些残酷的计划。这个计划,需要利用“净除者”那不容置疑的“净化”本能。
“星火号”调转方向,载着这枚特殊的“武器”,驶向了那片代表着终极“纯净”的恐怖之地。一场关乎存在意义的正面碰撞,即将在宇宙的舞台上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