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家项目秘密对接带来的变化是立竿见影且巨大的。几乎在龙渊和冷锋返回落星坳的同时,第一批支援物资和经由最高级别政审、签署了终身保密协议的年轻科研骨干,便通过绝密渠道陆续抵达。原本有些空旷的基地科研区瞬间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种之前需要排队等待的特种合金、精密仪器和稀有元素,如今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
“薪火”项目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新的实验室迅速组建,来自国家材料研究院和能源所的顶尖年轻专家们,在龙渊模糊而精准的“直觉”指引下,开始对“灵能谐振腔”的设计、材料和灵纹进行系统性的优化和迭代。失败依旧常见,但进展的速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神农”项目对接的农业组,则开始对龙渊提供的不同等级“灵种”进行大规模的适应性种植实验和数据采集,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脱离龙渊个人能力而部分复制的“优化作物”培育流程。
“女娲”项目组的生物和医学专家们,则对“灵植”粮食和“灵蕴晶尘”(他们得到的定义是“高活性生命信息素载体”)对人体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初步数据不断印证着其改善体质、加速恢复甚至延缓细胞衰老的神奇效果。
整个落星坳基地,仿佛一台突然获得了顶级燃料和精密零件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轰鸣着运转起来。龙渊肩上的压力并未减轻,反而更重。他需要协调各方,把握研究方向,确保核心秘密不被触及,同时还要利用国家提供的资源,加速实现自己脑海中的那些蓝图。
然而,在这片繁忙与希望之中,一丝若有若无的阴霾,始终萦绕在龙渊的心头。来自“末世”的记忆碎片,如同深海的幽灵,不时在他脑海中闪现。那些关于死亡、背叛、绝望和文明崩塌的画面,与眼前这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基地景象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他知道,“圣殿”的存在,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整个人类文明之上。国家的支持给了他底气,但并未消除威胁。他需要更具体的方向,更需要……预警。
夜深人静,龙渊再次进入了“龙府洞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修炼或提炼“灵蕴晶尘”,而是静静地坐在灵泉边,闭上了双眼。这一次,他主动地、有意识地去触碰那些他平时不愿过多回忆的、来自未来的血腥记忆。
他不是要沉溺于痛苦,而是要在那一片废墟与绝望中,寻找可能存在的、被忽略的“线索”和“教训”。
精神高度集中,淡金色的能量在识海中缓缓流淌,如同探照灯,扫过那些模糊而破碎的记忆片段。
他“看”到了末世初期,全球通讯瞬间瘫痪,各国指挥系统陷入混乱,社会秩序一夜崩塌……(教训:必须建立一套不依赖现有卫星和网络、基于灵能或其他未知原理的、绝对可靠的独立通讯网络。“灵枢神经网络”不应只用于安防,其信息传递功能必须优先开发。)
他“看”到了“圣殿”麾下那些经过生物改造的“收割者”部队,它们无视常规轻武器,行动迅捷如鬼魅,对能量攻击有极高的抗性……(教训:现有单兵武器系统在面对高阶敌人时效能低下。需研发结合灵能特性的单兵装备,如能量武器、灵能护甲、增强体能和反应速度的外骨骼甚至机甲。“超导灵纹回路”和“生物质灵能转化”技术是关键。)
他“看”到了某些大型幸存者基地,因为能源系统被破坏或燃料耗尽,最终在严寒或黑暗中沦为人间地狱……(教训:能源自给和多样化至关重要。“生物质灵能转化”必须尽快实用化,同时需探索其他灵能应用,如直接从地脉或环境中汲取能量的“聚灵阵”概念。)
他“看”到了“圣殿”利用某种全球性的次声波或精神干扰装置,引发大规模恐慌和混乱,兵不血刃地瓦解抵抗意志……(教训:精神防护和心理韧性训练必须提上日程。或许……“灵植”长期食用能增强精神稳定性?需要“女娲”项目重点研究。同时,需研发对应的广域或个体精神防护装置。)
他“看”到了末世后期,残存的人类势力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上古遗迹,彼此猜忌、背叛、攻伐,给了“圣殿”可乘之机……(建议:在具备一定实力后,必须尝试以可控方式,与国内其他可能存在的、拥有类似“遗迹”或特殊能力的秘密力量取得联系,建立信任与合作,至少避免内耗。情报网的建立迫在眉睫。)
他还“看”到了一些关于“圣殿”本身更模糊的信息——它们似乎并非铁板一块,内部也存在派系和不同诉求;它们对地球的“收割”似乎遵循着某种特定的、漫长的周期;它们对于“灵能”(末世时称为“源质”)的了解和利用,似乎也存在着某种“限制”或“禁忌”……
这些来自血火未来的碎片化“教训”和“建议”,如同冰冷的水滴,一滴滴敲打在龙渊的心头,让他沸腾的热血稍稍冷却,头脑变得更加清醒和理智。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更多是在利用先知先觉进行“防御”和“积累”,缺乏一个清晰的、主动的、面向未来终极对抗的战略规划。而现在,是时候将这些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建议”,转化为落星坳乃至整个“盘古”计划的具体行动指南了。
第二天,龙渊召开了一次仅有冷锋和几位最新指定的、绝对核心的项目组长参加的秘密会议。与会者包括“薪火”能源组新任组长(一位来自国家能源所的天才青年工程师,代号“炎序”)、“灵犀”安防与通讯组负责人(原技术骨干,现已晋升,代号“弦影”),以及“神农”和“女娲”项目的落星坳基地负责人。
会议上,龙渊没有透露任何关于末世记忆的来源,而是以“基于对潜在威胁‘圣殿’的能力推演和战略研判”为由,提出了一系列看似超前甚至有些“科幻”的研发重点和战略建议,他称之为《应对未来危机优先级发展纲要》:
1. “神经”计划(最高优先级): 在现有“灵犀”系统基础上,全力研发基于“灵枢神经网络”概念的、具备超距、抗干扰、高保密特性的新一代信息传递与战场感知系统。目标:在传统通讯手段失效后,仍能保持落星坳与关键节点(如未来可能的“利刃”小队、友方基地、最高指挥部)的联络,并能构建局部战场单向信息透明优势。
2. “锋芒”计划(高优先级): 启动单兵灵能作战系统预研。结合“超导灵纹回路”与“生物质灵能转化”技术,研究方向包括:灵能步枪(发射高度凝聚的灵能射线或弹丸)、个人灵能护盾发生器、灵能辅助动力外骨骼。材料组同步研发能够承载和导引灵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3. “基石”计划(持续优先级): 加速“薪火”项目,目标是在六个月内,实现基于“灵植”废弃物的、稳定输出且能量转化效率达到10%以上的“灵能反应炉”原型机。并同步探索其他灵能获取途径的理论研究。
4. “心盾”计划(高优先级): 由“女娲”项目组牵头,联合生物、医学和心理专家,研究“灵植”及灵能环境对人类精神状态的长期影响,并尝试研发基于灵能的个体或小范围群体精神防护装置\/技术。所有基地成员,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抗压和心理韧性训练。
5. “烛龙”计划(绝密): 由冷锋负责,利用国家情报网络和“灵犀”系统的外围探测能力,开始有计划地、极其隐秘地搜集国内外关于超自然事件、未知科技、古老遗迹以及“圣殿”可能的活动迹象。尝试建立与国内其他可能存在的“特殊单位”的间接联系渠道。
这份《纲要》的提出,让与会的几位核心成员感到了巨大的震撼和压力。里面的很多概念,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但联想到龙渊之前展现出的种种“奇迹”,以及国家层面如此高规格的支持,他们选择了相信和执行。
“龙指挥,这些方向……非常宏大,也非常挑战。”炎序推了推眼镜,眼中却燃烧着技术狂人的火焰,“尤其是‘灵能反应炉’和能量武器,这需要我们在理论和材料上实现双重突破。”
“正因为挑战,才需要我们去做。”龙渊沉声道,“时间可能不站在我们这边,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概念’,变成握在手中的‘力量’。”
弦影则更关心“神经”计划:“如果‘灵枢神经网络’真的能实现,它将彻底改变信息战的模式。我会立刻组织人手,优先攻关超距、低功耗的信息传递模块。”
会议结束后,整个落星坳基地的研发重心,在龙渊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下,进行了微妙而坚决的调整。资源开始向《纲要》中的五大计划倾斜。
龙渊自己,则更加忙碌。他白天协调各方,解决技术难题,晚上则在“龙府洞天”内,一边加速提炼“灵蕴晶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一边更加深入地挖掘和梳理脑海中的记忆,试图找到更多关于“圣殿”弱点、关于上古遗迹、关于灵能更深层次应用的蛛丝马迹。
他知道,这些来自未来的“建议”,是他最大的优势。他必须充分利用这份优势,在国家力量的支撑下,为这个尚未经历创伤的世界,铸就一把能够斩断黑暗未来的利剑,筑起一道能够抵御末日洪流的堤坝。
历史的车轮正在加速,而龙渊,正凭借着他来自毁灭终点的视野,试图为今世的华夏,撬动一个截然不同的、充满希望的未来。落星坳的灯光,在这深山中亮至深夜,那不仅仅是在研发科技,更是在与一场注定的命运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