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春,成都平原。
冰雪消融,沃土新翻,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甜气息和草木萌发的生机。
广阔的田野间,早已是人头攒动,吆喝声、牛哞声、犁铧破土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繁忙的春耕乐章。
然而,今日这曲乐章的核心,却不在某块具体的田地上,而在成都西郊一片特意划出的“示范田”旁。
蜀汉丞相诸葛亮,身着一袭略显陈旧的青色布袍,并未戴冠,只用一根木簪束发,正卷着裤腿,站在及踝的泥水里。
他手中扶着一具样式奇特的犁,那犁辕不再是直直向上,而是巧妙地弯曲成一个优美的弧度。
“老丈,你看,”诸葛亮微微侧身,对身边一位须发皆白、脸上沟壑纵横的老农温和地说道。
“此物名为‘曲辕犁’。相较于旧式长直辕犁,它转弯调头更为灵便,尤其适合我们蜀中这田块小、地形起伏之处。”
老农瞪大眼睛,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那光滑的曲辕,又看了看犁铧入土的角度,喃喃道:“丞相……这、这弯弯木头,真能比直的好使?”
诸葛亮微微一笑,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对一旁牵着耕牛的兵士点了点头:“开始吧。”
兵士轻喝一声,耕牛发力。
只见那曲辕犁在诸葛亮的操控下,如同游鱼入水,轻巧地划开板结的土壤,犁出的沟壑又深又直。
更妙的是,到了田头拐角处,诸葛亮只需轻轻一提一转向,犁头便灵巧地转过弯来,几乎不需停顿,效率比旁边田里使用直辕犁的农户快了何止一筹!
那老农看得眼睛都直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神了!真神了!这省力,这快当……丞相,这、这真是给俺们用的?”
“自然是为我大汉百姓所制。”
诸葛亮将犁停下,气息都未见丝毫紊乱,他指着犁身几个关键部位,“你看,这犁评、犁建,可控制入土深浅,因地制宜。若能推广开来,我蜀中良田,亩产或可再增些许。”
“增!肯定能增!”
老农激动得满脸通红,搓着手,恨不得立刻自己也上手试试。
这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
众人回头,只见大将军陈到一身利落的劲装,未着甲胄,正带着一队同样装束精干、眼神锐利的亲兵走来。
这些亲兵虽未携带显眼兵刃,但那肃杀干练的气质,与周围农忙的景象格格不入,又奇异地维持着秩序,让围观的人群不自觉让开一条通路。
“丞相。”陈到拱手一礼,目光扫过那具曲辕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这玩意儿,他只是在与将作院大匠闲聊时,凭着前世模糊的记忆画了个大致草图,描述了“弯曲辕头、调节深浅”的概念,没想到诸葛亮如此上心,竟亲自督促工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试制出来,还亲自下田示范。
“叔至来了。”
诸葛亮直起身,用布巾擦了擦手上的泥水,笑道,“正与王老丈解说这新犁之妙。你带来的那些小伙子,可都安排妥当了?”
陈到点头:“丞相放心,白毦兵已分散各处,协助里正维持秩序,确保农具分发、田地划分无人作乱,亦防止有宵小趁机滋事。”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耳中,带着一股令人安心的力量。
那老农王老丈这才认出陈到,更是激动,作势就要下拜:“是大将军!小老儿眼拙,竟没认出……”
陈到赶紧上前一步托住他:“老丈不必多礼,春耕要紧。”
他顺势接过诸葛亮手中的曲辕犁,掂量了一下,“嗯,重量适中,结构也牢固。将作院这次做得不错。”
他转头对王老丈和周围越聚越多的农户高声道:“诸位乡邻!此犁乃丞相呕心沥血,为尔等所谋!今日在此示范,往后将在各地官营工坊大量制作,以成本价售与百姓,或由官府租借!目的只有一个:让我大汉子民,能吃得更饱,穿得更暖!”
“丞相仁德!”
“大将军威武!”
人群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许多农户看着那曲辕犁,眼中充满了期盼。
陈到抬手虚按,待声音稍息,又指向田埂边另一个用木架和叶片组成的模型:“诸位再看此物。”
众人的目光随之望去,那是一个缩小了无数倍的“筒车”模型,依靠水流冲击叶片,带动整个轮状结构缓缓旋转,轮周绑缚的竹筒则在最低处盛满水,随轮子转到高处时,将水自动倾入输水槽中。
“此物名为‘筒车’,”陈到解释道,“可置于溪流江河之畔,借水力自行运转,昼夜不息,提水灌田。若能广为设置,则坡地、高地之田,灌溉无忧矣!”
“自行运转?昼夜不息?”
王老丈感觉今天见到的新鲜事比他一辈子见的都多,他颤巍巍地靠近模型,看着那永动般旋转的叶片和竹筒。
猛地一拍大腿:“神器!这才是真正的神器啊!丞相,大将军,若真能如此,俺们村后山那几十亩望天田,就有救了啊!”老农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
诸葛亮与陈到相视一笑。
诸葛亮抚须道:“民富则国强,此乃根本。这些器具,不过是辅助。真正要富国强兵,还需仰仗诸位乡邻辛勤劳作,以及朝廷推行之‘代耕法’。”
他顺势将话题引向今日另一项重头戏:“所谓‘代耕法’,即由官府出面,将无主荒地、部分官田,分与少地、无地之民耕种。头三年,赋税减免,只需按约定向官府缴纳部分收成,余者皆归自家所有。三年后,若田地养护得当,收成稳定,还可优先低价买下田契!”
此言一出,更是引起轰动。
这政策意味着,许多佃户、流民看到了拥有自己土地的希望!
人群议论纷纷,情绪高涨。
陈到补充道:“此法旨在鼓励垦荒,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白毦兵会协同地方官吏,确保分田公道,无人敢从中盘剥克扣!”
他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有他这位手握精兵、救过关羽、保过张飞、深得皇帝信任的大将军作保,农户们心中更多了几分底气。
正在这时,一个洪亮如雷的声音由远及近:“好热闹!孔明先生、叔至!你们弄出这般好东西,怎也不早点叫俺老张来看看!”
只见张飞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几名亲卫,风风火火地冲了过来。
他跳下马,大步流星走到田边,好奇地瞅瞅曲辕犁,又扒拉着看看筒车模型,啧啧称奇:“这弯弯犁,这自己会转的水车……嘿嘿,比俺老张舞弄那些矛啊戟的有意思!”
他一把搂住陈到的肩膀,力道大得让陈到嘴角微抽:“叔至,就你脑子好使!这些玩意,能多打粮食,能多养壮丁,比打十场胜仗还管用!回头给俺老张的封地上也弄几套去!”
陈到无奈地掰开他的胳膊:“翼德将军,此乃国之重器,自会逐步推广。你的封地,按规制分配便是。”
张飞嘿嘿一笑,也不纠缠,又凑到诸葛亮身边:“丞相,您这‘代耕法’妙啊!俺那阆中,也有不少山地闲着,正好用上!”
诸葛亮含笑点头:“翼德能如此想,甚好。各地情状不同,推行时还需因地制宜。”
陈到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听着诸葛亮与张飞、与老农们的对话,心中感慨。
这就是根基啊。
历史上的蜀汉,后期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凋零、国力不济。
如今,救下了关羽、张飞,保住了荆州部分的战略支点夷陵,内部若能通过这些政策稳固下来,积蓄力量,未来才真正可期。
科技、农业、制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才是支撑起一个庞大帝国征战四方的基石。
他这位“穿越者”,能做的不仅仅是战场上救一两个人,更在于利用超越时代的眼光,从根基上强化这个他已然融入并誓死效忠的政权。
“丞相,大将军,”王老丈代表众多农户,再次躬身,声音哽咽却充满力量,“朝廷待我等小民恩重如山!小老儿别的不敢说,今年这片示范田,定给您种出个满仓满囤!俺们全村,不,全蜀中的百姓,都念陛下、丞相和大将军的好!”
诸葛亮扶起老丈,温言勉励。
陈到目光扫过充满希望的田野,落在远方隐约可见的秦岭山脉。
春耕是积蓄,而积蓄,是为了将来那必将到来的雷霆一击。
他微微握紧了拳,内心默念:曹魏,司马懿……等着吧,一个更强盛、更稳固的季汉,很快就会让你们见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