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生物钟准时将陆文渊唤醒。窗外天色微熹,冬日的晨曦尚未完全驱散夜幕的残余。他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扰了身旁依旧熟睡的赵晓颖。昨晚她为了完善书稿中关于“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的章节,熬到深夜。
厨房里,陆文渊系上围裙,开始了他的“晨间仪式”。先从米柜里量出适量的小米,淘洗干净,加上几颗红枣、一小把枸杞,注入清水,放在灶上小火慢熬。这是他坚持了数年的习惯,为经常饮食不规律的赵晓颖调理肠胃。砂锅里渐渐冒出细密的热气,带着小米和红枣特有的香甜,慢慢氤氲开来。
趁着熬粥的间隙,他利落地洗切配菜——嫩绿的黄瓜丝、橙红的胡萝卜丝、泡发好的木耳丝,再打散几个鸡蛋备用。他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条理和专注,仿佛眼前不是锅碗瓢盆,而是亟待梳理的文献资料。
卧房里传来轻微的响动,接着是拖鞋摩擦地面的声音。赵晓颖揉着眼睛出现在厨房门口,睡眼惺忪,头发有些蓬乱,身上裹着厚厚的家居服。“好香啊……”她嘟囔着,像只慵懒的猫蹭到陆文渊身边,把下巴搁在他肩膀上。
“吵醒你了?”陆文渊侧头,用脸颊蹭了蹭她的头发,“粥还没好,再去睡会儿。”
“不了,”赵晓颖摇摇头,深吸一口厨房里温暖的烟火气,“看着你做饭,比睡觉还解乏。”
七点整,小米红枣粥恰到好处地变得粘稠软糯。陆文渊关火,同时另一边平底锅里的鸡蛋饼也正好出锅,金黄喷香,搭配着色彩缤纷的三丝,令人食指大动。
简单的早餐桌上,两人对面而坐。
“今天有什么安排?”陆文渊一边给赵晓颖盛粥,一边问。
“上午去报社开选题会,下午约了政法委的陈副书记做个专访,关于清州这几年‘雪亮工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和成效。”赵晓颖吹着粥上的热气,“你呢?”
“上午两节大课,《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下午指导几个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晚上……估计还得跟那个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课题死磕。”陆文渊推了推眼镜,“对了,妈昨天打电话,说家里阳台的推拉门有点卡顿,我下午要是结束得早,过去看看。你晚上回来吃饭吗?”
“尽量回。要是专访结束得晚,我给你电话。”赵晓颖夹起一块鸡蛋饼,“这饼火候正好,比我妈烙得还好吃。”
陆文渊笑了:“这话可别让妈听见。”
早餐在这样琐碎而温馨的对话中度过。饭后,赵晓颖抢着洗碗,陆文渊则收拾好公文包,检查了一下今天要用的讲义和资料。七点四十分,两人一起出门,在小区门口一个向左走向法学院,一个向右走去报社,互相道别,融入这座正在苏醒的城市晨流。
这就是他们如今的生活,充满了茶米油盐的平淡滋味。没有惊心动魄的较量,没有生死一线的危机,有的只是各自岗位上的忙碌,和回到小家后的相互依偎。这种平凡,对于经历过风浪的他们而言,甘之如饴。
与此同时,在清州市委宿舍楼,周海书记家。周海难得地在家吃了顿安静的早餐。妻子细心地替他剥好一个水煮蛋,放在碟子里。
“老周,你最近血压有点高,医生开的药可得按时吃。”妻子叮嘱着,又把一小碟凉拌芹菜往他面前推了推,“多吃点这个。”
“知道,知道。”周海笑着应承,喝了一口豆浆,“今天日程不算太满,争取晚上回来吃饭。”
“你啊,每次都说争取。”妻子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能准点回来一半次数,我就谢天谢地了。”
周海有些歉意地拍拍妻子的手:“等忙过这一阵……”
“你这话说了多少年了?”妻子打断他,语气里却没有多少埋怨,更多的是理解和心疼,“行了,快吃吧,司机该在楼下等着了。”
周海匆匆吃完早餐,穿上外套。走到门口,又回头对妻子说:“对了,阳台上的那几盆花,你多费心照看。”
“放心吧,忘不了。”
门轻轻关上。妻子走到阳台,看着那几盆周海宝贝似的兰花、茉莉,仔细地给它们松土、浇水。她知道,这是丈夫在繁重工作之余,为数不多的放松方式。这些花花草草,是他们这个家里,除了彼此之外,最鲜活的生命气息。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李正峰省长刚刚结束一个早餐会,正坐在驶往省政府的车上。他利用这短暂的车程,闭目养神。秘书坐在副驾驶,小声地汇报着今天的日程安排。
“……上午九点,听取发改委关于一季度重大项目进展的汇报;十点半,会见来自长三角的企业家考察团;下午两点,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您需要做重要讲话;三点半,……”
李正峰闭着眼,“嗯”了一声,表示在听。
秘书顿了顿,声音放得更轻了些:“李省长,夫人早上又来电话,提醒您明天是您父亲的忌日,问您是否能抽空回去一趟?”
李正峰睁开眼,看向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沉默了几秒钟,轻轻叹了口气:“你帮我回个电话,就说我明天下午尽量赶回去,陪母亲吃个晚饭。上午……先安排去陵园。”
“好的。”秘书连忙记下。
位高权重如李正峰,也同样绕不开这些生老病死、家庭伦常的牵绊。父亲的忌日,母亲的期盼,是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也是他作为儿子必须承担的责任。官位再高,在亲情面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儿子。
赵晓颖的父亲,赵老爷子,如今的日子就清闲多了。女儿事业稳定,家庭和睦,他心里那块大石头早已落地。此刻,他正提着一个鸟笼,在公园里和老友们汇合。
“老赵,来了!就等你了!”棋友老王远远地招呼。
“急什么,好饭不怕晚。”赵老爷子不紧不慢地把鸟笼挂在树枝上,里面画眉鸟清脆地叫着。他熟练地铺开棋盘,摆好棋子。
“将军!”没多久,赵老爷子得意地一拍大腿。
“嘿,你这老小子,棋艺见长啊!”老王挠着头,不服气地研究着棋局。
“那是,心情好,棋路就顺。”赵老爷子笑眯眯地品着自带的保温杯里的茶,“我们家晓颖那本书,快出版了!女婿的课题也进展顺利。这日子,舒坦!”
周围的老头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儿女顺遂,家庭和睦,就是最大的福气。下棋、遛鸟、喝茶、聊天,这些最寻常的市井生活,构成了他们晚年最满足的图景。
杨建国烈士的母亲,杨妈妈,如今在社区的帮助下,住进了养老公寓。这里环境清幽,有专人照顾,还有不少同龄人可以聊天。上午,社区的青年志愿者小张准时来到养老公寓的活动室,陪几位老人读书读报。
“杨妈妈,今天咱们继续读上周那篇关于清州‘清风亭’文化长廊的报道?”小张笑着问。
“好,好。”杨妈妈戴着老花镜,连连点头。
小张清晰而富有感情地读着报道,讲述着清州如何利用本土廉政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杨妈妈听得很认真,不时插话:“是该这样,多给干部们提提醒,走正道,才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像建国他们那样……”
她的话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她的意思。小张轻轻握住杨妈妈有些粗糙的手:“杨妈妈,您放心,大家都记着呢。现在风气好了很多,像杨大哥那样的英雄,不会被忘记。”
杨妈妈眼角有些湿润,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儿子的牺牲,换来了更多人的警醒和社会的清朗,这在她心里,是一种莫大的慰藉。社区无微不至的关怀,志愿者耐心的陪伴,这些实实在在的温暖,让她晚景不再凄凉。
曾经因为营商环境问题而差点关张的企业主钱老板,如今又重振旗鼓。他的小型加工厂不仅保住了,还在政府“助企纾困”政策的支持下,引进了一条新的生产线。此刻,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和技术骨干、销售经理一起开会。
“新设备调试得怎么样了?”钱老板问道,精神头十足。
“非常顺利,钱总!效率比老设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次品率也降下来了。”技术主管兴奋地汇报。
“好!”钱老板一拍桌子,“老刘,销售那边,新的市场渠道打通得如何?”
“已经有几家大客户表示了浓厚兴趣,就等我们拿出样品了!”销售经理信心满满。
“抓紧!时间就是金钱!”钱老板意气风发,“咱们要趁着这股东风,把前几年损失的都夺回来!对了,下个月发工资,给大家每人包个红包!感谢兄弟们在最难的时候没离开!”
办公室里一片欢腾。企业的生机,直接关系着一个个员工的家庭,关系着他们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药费、每月的房贷。钱老板工厂机器重新轰鸣的背后,是几十个家庭稳定而充满希望的生活。
这些,就是清州最真实、最生动的茶米油盐。它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最基础、最本质的生活需求与人间烟火。
在市委食堂,周海书记和几位副市长端着餐盘,坐在一桌,边吃边聊着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遇到的共性难题;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地为前来办理医保报销的老人讲解流程;在菜市场,小贩们热情地吆喝,主妇们精打细算地挑选着一天的食物;在学校的门口,家长们翘首以盼,等待着放学的孩子……
所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构成了城市运行的基底。政治的清明、法治的健全、社会的公平,其最终的落脚点,不就是为了保障这千千万万普通人能够安心地经营自己的茶米油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日子过得更好吗?
李正峰在批阅文件时,会想到这些;周海在部署工作时,会惦记这些;赵晓颖在采写报道时,会关注这些;陆文渊在研究法规时,会考量这些。他们的所有努力和坚持,最终都融入了这浩荡的人间烟火之中,化为普通人餐桌上的一粥一饭,化为市井街巷里的安宁与笑语。
夜幕降临,陆文渊果然比赵晓颖先到家。他系上围裙,开始准备晚餐。依旧是简单的两菜一汤:清蒸鲈鱼,蒜蓉西兰花,番茄鸡蛋汤。他记得赵晓颖最近嗓子不太舒服,汤里特意多放了点番茄,酸酸的开胃。
赵晓颖回来时,已是华灯初上。开门进屋,温暖的灯光和饭菜的香气一同扑面而来,瞬间洗去了她一天的疲惫。
“回来了?洗手吃饭。”陆文渊从厨房探出头。
“嗯。”赵晓颖放下包,走到厨房门口,看着陆文渊忙碌的背影,心里被一种踏实而饱满的情绪填满。这就是她的港湾,是她历经风雨后,最坚实的依靠。
饭桌上,两人交流着一天的见闻。
“陈副书记那个专访很顺利,‘雪亮工程’确实在治安防控、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那就好。我的几个研究生开题,想法都还挺新颖的,就是理论基础有点薄弱,还得好好打磨。”
“妈那边门修好了吗?”
“修好了,就是轨道里积了点灰尘,清理一下就好了。妈还留我吃了晚饭,包了荠菜馄饨,给你留了一盒在冰箱。”
“真好。”
饭后,赵晓颖主动收拾碗筷,陆文渊则泡了一壶普洱。两人窝在沙发里,赵晓颖头靠着陆文渊的肩膀,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纪录片,偶尔评论几句。
茶香袅袅,时光静好。
这就是他们的茶米油盐,平淡,琐碎,却充满了真实的温度和幸福。在这日复一日的平凡相守中,爱情早已褪去了最初的炽热,沉淀为更深厚的亲情与默契。他们不仅是爱人,是伴侣,更是战友,是彼此最坚定的同盟。
窗外,清州的夜景璀璨而安宁。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家庭,正上演着各自版本的“茶米油盐”。这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汇聚在一起,便是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篇章,也是所有奋斗者最值得守护的宝贵财富。政治的终极价值,或许就在于此——让平凡的灯火,温暖而长久地照亮每一个归家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