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树声:明朝“铁面提学”!硬刚晋王拒特权,宁让学宫缺人,不教浊流玷污圣地
陆树声(谥号文裕)担任山西提学官的时候,当时的晋王有一个宠爱的乐工。这个乐工的儿子想读书,前任提学副使就通过考试把他送进了官办学宫。
陆树声一上任,得知这件事后,立刻下文把这个乐工之子开除出学宫。晋王多次找陆树声说情,想让他通融一下,可陆树声态度坚决地说:“我宁可让学宫少一个学生,也绝不能让一个不合格的人玷污了学宫这块圣地!”始终没有答应晋王的请求。
冯梦龙点评:自从学宫常常被人借关系、走后门混入不合格的人后,那些身份低微却凭借特权妨碍权贵、仆人敢对抗主人的乱象就层出不穷。能有陆树声这样的人来整顿清理一番,真是大快人心的事!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守护“圣地底线”,关键在“拒特权、守纯粹”
陆树声能顶住晋王压力、坚决清退不合格学生,核心逻辑藏着两层关键:
1.明确“学宫本质”,不被特权裹挟:他认定学宫是教书育人的圣地,核心价值是“纯粹”,容不得因权贵私情混入不合格者——一旦为特权破例,学宫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就会被破坏,进而引发更多乱象;
2.以“决绝态度”扞卫底线,不做妥协:面对晋王的多次说情,他没有含糊其辞,而是用“宁少一人,不污学宫”的强硬表态,斩断对方的侥幸心理。这种“零容忍”的态度,正是守住底线的关键——底线一旦松动,就会被不断突破,最终彻底失守。
这就像守护具有特殊意义的领域(如教育、学术、职场公平),核心是守住“本质纯粹性”,绝不因权力、人情等外部因素妥协;只有态度决绝、拒绝特权,才能维护领域的尊严和规则,本质是“守本质+拒破例”的底线逻辑。
二、核心启示:遇“特权干扰\/底线挑战”,别退让,用“守本心+敢硬刚”护底线
陆树声的坚守,对现在教育公平、职场规则、领域纯粹性守护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教育\/学术领域遇“特权空降”:若遇到因关系、背景而打破录取\/评选规则的情况(如不合格者靠特权进名校、无成果者靠关系获学术资格),相关负责人不能妥协。要像陆树声那样,明确“教育\/学术以实力为标准”,敢于拒绝特权干预——比如学校招生时,坚持按成绩和能力筛选,即便面对权贵说情,也坚决不降低标准,守护教育公平;
- 职场遇“人情破坏规则”:若团队中有人靠人情关系获得不该有的机会(如靠后台晋升、凭关系绕过考核),管理者要守住规则底线。不能因怕得罪人而妥协,要明确“职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敢于驳回不合理的人情请求——比如晋升选拔时,严格按考核标准评定,哪怕上级打招呼,也坚持择优录用,维护团队公平;
- 守护领域“纯粹性”:底线不容松动:无论身处何种领域,只要涉及“领域本质底线”(如医疗领域的“救死扶伤”、司法领域的“公平正义”),就不能为任何外部因素破例。一旦为特权、人情松动一次,就会引发连锁反应,让规则形同虚设——比如医生不能因患者身份特殊而滥用资源,法官不能因人情而偏离法理,唯有坚守底线,才能保住领域的核心价值。
简单说就是:“守护有特殊意义的领域或规则,最怕的就是为特权、人情‘开绿灯’。只有像陆树声那样,认准领域本质,守住本心不妥协,敢于硬刚特权干扰,才能维护公平与纯粹,不让规则沦为摆设。”
【原文】陆树声
陆文裕树声。为山西提学。时晋王有一乐工,甚爱幸之,其子学读书,前任副使考送入学。公到任,即行文黜之。晋王再四与言,公曰:“宁可学宫少一人,不可以一人污学宫!”坚意不从。
自学宫多假借,而贱妨贵、仆抗主者纷纷矣。得陆公一扩清,大是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