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瓘:北宋“务实智者”!以变通护史学,用隐忍破打压陷阱
陈瓘曾负责科举考试的分考场。蔡卞(王安石女婿)得知后,散布谣言说:“听说陈瓘想在考试中只录取研究历史的人,淘汰精通儒家经典的考生,他是想破坏国家的政策,动摇王安石的学说啊!”
蔡卞本就对陈瓘积怨已久,打算借这件事陷害他,进而趁机禁绝史学。计划已经制定好,就等陈瓘录取考生后,挑出毛病大做文章,实现这个目的。
陈瓘早就预料到蔡卞的阴谋,于是在录取的前五名考生中,全选了那些谈论儒家经典、且完全信奉王安石学说的人。蔡卞一看,找不到攻击的借口,只能作罢。但前五名之后录取的考生,大多是学识渊博、精通历史的人。
后来陈瓘说:“当时如果我不故意做出这种变通,必然会和蔡卞激烈冲突,史学很可能就此被禁绝了。所以要根据当下的形势来挽救时局,不能只图眼前一时痛快。”
冯梦龙点评:北宋元佑年间那些坚守原则的君子,和唐朝“甘露之变”中谋划除宦官的臣子一样失败,都是因为只图眼前一时的痛快,没有考虑局势变通,最终没能实现挽救时局的志向。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守护目标,关键在“避锋芒+巧变通,以隐忍换长远”
陈瓘能在蔡卞的打压下保住史学,核心逻辑是“审时度势、以退为进”的谋略智慧,可拆解为两层:
1.预判风险,以“表面妥协”化解即时危机
他看清蔡卞“借科举发难、禁绝史学”的真实目的,知道若直接按本意录取史学人才,会正中对方下怀,引发激烈对抗,最终史学难保。因此选择“前五名录取王氏学者”的表面妥协,主动堵住蔡卞的攻击点,避免矛盾激化,为后续保留史学人才争取了空间。
2.暗藏巧思,以“分层录取”实现核心目标
妥协并非放弃,而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前五名的“迎合”是烟雾弹,五名之后录取史学人才才是真实目的。既满足了蔡卞“维护王氏之学”的表面诉求,又悄悄保住了史学传承的核心目标,用“暂时的退让”换来了“长远的守护”。
二、核心启示:遇“恶意打压\/目标受阻”,别硬刚,用“变通隐忍+长远布局”破局
陈瓘的处事智慧,对职场博弈、目标守护、危机应对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职场遇“针对性打压”:先避锋芒,不做正面对抗
若遇到因理念不同、利益冲突而恶意针对你的对手(如同事因嫉妒打压你、上级因立场排挤你),别急于硬碰硬。可像陈瓘那样,先做“表面妥协”——比如对手反对你的方案,可暂时采纳其部分意见做修改,避免直接争执被抓住把柄;若对方想借项目找茬,可先按其要求完成表面流程,再在细节中保留自己的核心思路,避免因对抗让目标彻底泡汤。
- 守护核心目标:不拘泥形式,以“迂回策略”达成目的
若想实现的目标(如推进创新项目、传承某项技能)受到阻力,别执着于“必须按自己的方式来”。可采用“分层推进”“明暗结合”的策略——比如想在公司推行新制度,先在小范围试点,用部分成果迎合高层需求,获得认可后再逐步推广;想培养团队里的潜力新人,若遭他人反对,可先以“辅助岗位”的名义让其参与项目,暗中传授经验,等其做出成绩后再正式提拔。
- 摒弃“短期痛快”:以“长远眼光”权衡利弊**
陈瓘的核心智慧在于“不图眼前痛快,只求长远成事”。这启示我们:面对选择时,别被“一时输赢”“当下情绪”左右——比如职场中,别为了反驳对手的刁难而说狠话、做傻事,反而可能断送自己的发展;推进重要目标时,别因暂时的挫折就放弃,要像陈瓘那样,忍受暂时的妥协和委屈,把目光放在长远目标上,一步步布局实现。
简单说就是:“遇到恶意打压或目标受阻时,硬刚往往会让事情更糟。聪明的做法是学会变通隐忍,先做表面妥协避开锋芒,再悄悄为核心目标铺路;别图眼前一时的痛快,要以长远眼光权衡利弊,用暂时的退让换取最终目标的实现。”
【原文】陈瓘
陈瓘尝为别试所主,蔡卞曰:“闻陈瓘欲尽取史学而黜通经之士,意欲沮坏国是而动摇荆公之学也!”卞既积怒,谋因此害,而遂禁绝史学。计画已定,唯俟瓘所取士,求疵立说而行之。瓘固预料如此,乃于前五名悉取谈经及纯用王氏之学者。卞无以发。然五名之下往往皆博洽稽古之士也。瓘尝曰:“当时若无矫揉,则势必相激,史学往往遂废矣。故随时所以救时,不必取快目前也。”
元佑之君子与“甘露”之小人同败,皆以取快目前,故救时之志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