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镜海市老城区的石板路覆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踩上去发出细碎的 “咯吱” 声。林砚背着装有 “记忆本源” 能量容器的登山包,站在 “时光匠” 钟表店门口,抬头望向远处的老钟楼 —— 钟楼上的铜钟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指针指向七点整,悠扬的钟声穿透晨雾,在街巷里缓缓回荡。口袋里的铜制怀表传来持续的震动,表芯里的金色粉末透过布料在掌心画出 “传承” 的模糊字样,像是在呼应钟楼上的时光气息。
“都准备好了吗?” 沈时驱车赶来,车窗降下,露出副驾驶座上的木质礼盒,“这是阿莫托人从亚马逊雨林送来的‘记忆草’种子,他说种在老钟楼附近,能和怀表的能量产生共鸣,强化周边的记忆保护屏障。”
林砚接过礼盒,打开后看到数十粒泛着淡绿色光泽的种子,种子表面隐约有金色纹路,与怀表的墨痕同源。“阿莫说这些种子需要用‘记忆本源’能量浸泡后才能发芽。” 她从登山包取出能量容器,将种子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金色能量顺着瓶口缓缓注入,种子瞬间迸发出细碎的金光,像是被唤醒的生命。
两人驱车前往老钟楼时,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路过巷口的面馆,老板张叔正忙着煮面,看到他们的车,隔着玻璃挥手喊道:“小林老板,沈医生,听说你们今天要在老钟楼种‘记忆草’,我特意煮了你们爱吃的牛肉面,等会儿记得来拿!”
林砚笑着点头回应,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自从《全球记忆守护公约》签署后,镜海市的市民对 “记忆保护” 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人主动加入协会成为志愿者,有的帮忙整理受害者档案,有的参与 “记忆安全” 科普宣传,还有的像张叔一样,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他们的工作。
抵达老钟楼时,记忆保护协会的核心成员已经等候在广场上。张阿姨扶着拄拐杖的王伯,老人怀里抱着一个旧花盆,里面是他精心培育的 “忘忧草”—— 这是王伯记忆恢复后,特意从老家移栽来的,他说要和 “记忆草” 一起种在钟楼旁,象征 “忘记痛苦,守护美好”。年轻的志愿者们则拿着铁锹、水壶等工具,围在广场中央的空地上,兴奋地讨论着种植计划。
“按照计划,我们先在钟楼周围种上‘记忆草’,形成第一道能量屏障;再将王伯的‘忘忧草’种在中心位置,借助两种植物的共鸣,强化记忆保护效果。” 林砚将浸泡好的种子分给志愿者,又拿出怀表放在空地上,金色墨痕顺着地面蔓延,在泥土上画出二十个均匀分布的种植坑标记,“怀表的墨痕已经标注了最佳种植位置,每个坑之间间隔两米,这样能让能量均匀覆盖整个广场。”
沈时蹲下身,用铁锹挖开第一个种植坑,泥土湿润松软,还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他将一粒 “记忆草” 种子放入坑中,再浇上少量 “记忆本源” 能量水,种子瞬间扎根,冒出嫩绿的芽尖,速度快得让人惊叹。“这植物的生长速度也太快了吧!” 志愿者小周瞪大了眼睛,手里的铁锹差点掉在地上。
“‘记忆草’能吸收周围的‘记忆本源’能量,生长速度自然比普通植物快。” 林砚解释道,她将怀表贴近刚冒芽的幼苗,金色墨痕顺着茎叶流动,幼苗瞬间长到半尺高,叶片上还浮现出细小的金色纹路,“等它们长成后,叶片会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波,与老钟楼的铜钟产生共鸣,形成覆盖整个老城区的记忆保护网。”
王伯颤巍巍地走到中心位置,将 “忘忧草” 放入种植坑中,嘴里轻声念叨着:“老伴,你看,我终于能为守护记忆出份力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像我们一样,被夺走珍贵的记忆了。” 他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充满了希望,旁边的张阿姨悄悄递过一张纸巾,眼眶也红了。
种植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广场上突然来了一群孩子,他们手里拿着画笔和画纸,围在种植区外,认真地描绘着 “记忆草” 幼苗的模样。“小林姐姐,我们能画怀表吗?”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起画纸,上面已经画好了老钟楼的轮廓,“老师说怀表是记忆守护者的象征,我想把它画下来,挂在教室里提醒大家保护记忆。”
林砚蹲下身,温柔地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当然可以,你看,怀表的表盘里有金色的墨痕,像流动的星光,你可以试着用黄色和金色的颜料画出来。” 她拿出怀表,打开表盖,金色墨痕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芒,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好奇地盯着表盘,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中午时分,所有 “记忆草” 和 “忘忧草” 都种植完毕。老钟楼周围的空地上,嫩绿的幼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上的金色纹路闪烁着微光,与怀表的墨痕相互呼应,形成一道肉眼可见的淡金色能量屏障。沈时拿出 “记忆波动监测仪”,屏幕上显示的能量波动曲线平稳而强劲,覆盖范围已经达到老城区的每一个角落。
“能量屏障的强度比预期的还要高!” 沈时兴奋地说,“就算‘命运’组织试图在这里启动记忆篡改设备,也会被瞬间屏蔽信号。”
林砚将怀表放在老钟楼的基座上,表盘里的金色墨痕顺着基座的纹路缓缓流动,与 “记忆草” 的能量融合,在钟楼上形成一道巨大的光盾。“这是妈妈当年想要建立的‘时光记忆屏障’,”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现在,终于实现了。”
就在这时,张叔提着保温桶赶来,里面装着热腾腾的牛肉面:“大家辛苦了,快趁热吃!我特意多加了牛肉,补充体力。” 他看着钟楼上的光盾,又看了看周围的 “记忆草”,笑着说,“以后我们老城区,就是最安全的‘记忆守护区’了!”
众人围坐在广场上,吃着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讨论着接下来的计划。张阿姨提议在老钟楼旁建立 “记忆博物馆”,展示这些年收集的时序局旧档案、受害者的记忆恢复故事,还有母亲留下的研究资料;王伯则建议定期举办 “记忆分享会”,让市民们分享自己珍贵的记忆,增强大家对 “记忆保护” 的重视。
林砚认真记录着每一条建议,怀表在她的口袋里轻轻震动,金色墨痕在笔记本上画出 “未来” 的字样。她突然想起母亲在录音笔里说的话:“砚砚,记忆的传承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靠每一个珍惜记忆的人。” 现在她终于明白,守护记忆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无数人用爱与勇气编织的传承之路。
下午,国际刑警李警官传来消息,“命运” 组织的几个隐藏基地已经被摧毁,核心成员也陆续落网,但组织的首领 “先生” 依旧在逃,可能还在策划新的阴谋。“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林砚对众人说,“虽然现在有了记忆保护屏障,但‘命运’组织很可能会研发新的记忆篡改技术,我们需要继续完善‘记忆保护程序’,加强全球监测网络。”
沈时拿出笔记本电脑,调出 “全球记忆安全监测网络” 的实时数据:“目前全球 20 个监测站已经全部投入使用,昨天成功拦截了三起异常记忆篡改信号,分别来自欧洲、亚洲和非洲。我们已经将信号数据共享给当地的记忆保护组织,协助他们追查源头。”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老钟楼上,将 “记忆草” 的叶片染成金色。林砚站在钟楼前,看着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嬉戏,老人们坐在长椅上聊天,志愿者们忙着给 “记忆草” 浇水,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从口袋里掏出怀表,打开表盖,金色墨痕在表盘里缓缓流动,浮现出母亲、阿莫、王伯、张叔等所有人的笑脸,像是在为她祝福。
“沈时,你说我们会一直守护好这些记忆吗?” 林砚轻声问道,眼神里满是坚定。
沈时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会的。因为我们不仅有怀表和‘记忆本源’的力量,还有身边这些并肩作战的伙伴,有全世界热爱记忆与自由的人。只要这份传承不断,记忆就永远不会被侵犯。”
夜幕降临,老钟楼的灯光渐渐亮起,温暖的光芒笼罩着整个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