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废弃海军船坞那巨大、阴冷、弥漫着机油与铁锈气味的“蝙蝠洞”布景,在经历数周如同精密外科手术般的紧张拍摄后,终于被暂时封存。
巨大的tumbler蝙蝠车被小心翼翼地罩上防尘布,那些闪烁着幽蓝光芒的“高科技”仪器也停止了嗡鸣。整支剧组轰然开拔,涌向了芝加哥真正的血脉与骨骼——
那些冰冷、坚硬、如同哥特丛林般矗立在密歇根湖畔的摩天大楼群,以及那些藏匿在钢铁森林阴影下的、更加破败、混乱、充满罪恶气息的街区。
哥谭市的灵魂,将在这些真实的、带着历史尘埃与城市呼吸的街道上,被一针一线地编织出来。
“Action!”
喊声在芝加哥河畔一条被临时封锁的、狭窄而湿漉漉的后巷里响起。这里是剧本中布鲁斯·韦恩童年噩梦开始的地方——犯罪巷的具象化。
雨水冰冷地砸在坑洼不平、积着黑水的路面上,溅起浑浊的水花。空气中弥漫着垃圾腐烂的酸臭和廉价霓虹灯破碎光线混合的诡异气息。
昏暗的路灯下,扮演幼年布鲁斯的小演员蜷缩在湿冷的墙角,小小的身体因恐惧和寒冷剧烈颤抖着,那双清澈的眼睛里盛满了无法理解的绝望,死死盯着几步之外。
摄像机在滑轨上无声而稳定地移动,捕捉着小演员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身体的战栗。
汪言坐在导演椅上,身体微微前倾,紧紧锁住小演员那双盛满惊恐的眼睛。他没有喊停,任由那令人窒息的沉默和恐惧在冰冷的雨水中蔓延、发酵。
周围的灯光师、录音师、造雨组的工作人员都屏住了呼吸,生怕一点细微的杂音破坏了这精心营造的、令人心碎的绝望氛围。
“cut! Good take!” 汪言的声音终于响起,打破了沉寂。他快步走到小演员身边,脱下自己厚实的防风外套,不顾上面的雨水,一把裹住瑟瑟发抖的孩子,
将他紧紧抱在怀里,低声安抚:“做得非常好!非常棒!结束了,都结束了!” 他的动作带着一种与片场指挥官身份不符的、近乎笨拙的温柔。小演员在他怀里渐渐停止了颤抖,小声啜泣起来。
这只是芝加哥实拍的开胃菜。真正的硬仗,在几天后于芝加哥金融区核心地带——拉萨尔街(LaSalle Street)打响。
这里被临时改造为哥谭市金融区的核心,即将上演一场精心设计的“稻草人”乔纳森·克莱恩利用改良版“恐惧毒气”制造大规模恐慌,以此要挟市政府的重头戏。
场景涉及数百名群众演员模拟恐慌奔逃、多辆汽车连环相撞爆炸、以及最关键、也最危险的——在摩天大楼中层制造一场小范围的、可控的“毒气泄漏”爆炸效果!
巨大的鼓风机发出怪兽般的咆哮,将掺杂了特殊无害染色粉尘的“毒气”模拟物,从预设的爆破点猛烈喷涌而出!黄绿色的烟雾如同活物般翻滚弥漫,瞬间笼罩了街道的一角!
刺耳的警笛声、人群惊恐到极致的尖叫声、汽车碰撞的巨响、玻璃碎裂的声音……通过隐藏在各处的扬声器同时爆发,汇成一股足以撕裂耳膜的混乱音浪!
数百名训练有素的群众演员在动作指导的指挥下,如同受惊的兽群,在狭窄的街道上疯狂奔逃、推搡、摔倒!特技演员驾驶着经过特殊加固的车辆,精准地撞上预设的障碍点,安全气囊瞬间爆开!
爆破组负责人紧盯着倒计时器,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手指悬在起爆按钮上……
汪言站在高处的移动指挥塔上,手里拿着步话机,目光快速扫过下面如同炼狱般的混乱场景,同时关注着分布在街道各处、隐藏在“恐慌人群”中的十几台不同角度的摄像机传回的实时画面。
“群演A组注意!冲过街角后立刻左拐进安全通道!b组保持混乱!那个穿红裙子的女士!对,就是你!摔倒!现在!往左边倒!”
汪言的声音透过步话机,清晰而稳定地传到每一个区域负责人的耳中,精准地调度着这场庞大混乱的每一个细节。
“爆破组!3、2、1……起爆!” 随着他最后一个字落下。
轰——!
预设在大楼三层窗口的爆破点猛地炸开一团橘红色的火焰!冲击波裹挟着更多的染色粉尘烟雾喷涌而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让整个街区的地面都仿佛震动了一下!
飞溅的玻璃碎片在慢镜头下如同水晶雨般散落!火光映照着下方奔逃人群扭曲惊恐的脸,画面极具冲击力!
“cut! cut! cut! 所有人原地待命!安全组检查爆破点!医疗组待命!” 一连串的指令如同连珠炮般从汪言口中吐出。他摘下防毒面具,顾不上被烟雾熏得有些发涩的眼睛,立刻扑到监视器前,快速回放各个机位捕捉到的爆炸瞬间。
“导演!爆破点b3的火焰高度低了0.5米!粉尘扩散范围比预期小了15%!冲击波震碎下方咖啡厅玻璃的效果没达到!” 爆破组负责人气喘吁吁地跑上来汇报,脸色发白。
汪言盯着屏幕,眉头紧锁。画面很震撼,但离他想要的那种“恐惧毒气如同地狱恶魔降临人间”的、带有强烈压迫感和毁灭性的视觉效果,还差了一线。尤其是下方咖啡厅的玻璃窗,只是被震出了裂纹,而非剧本要求的完全粉碎飞溅。
“重来。” 汪言的声音没有任何犹豫。
“重来?!” 爆破组负责人和旁边的华纳制片人代表安德鲁·米勒同时惊呼出声。安德鲁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
“汪!你知道重拍这样一场大场面要烧掉多少钱吗?布景重置、群演重签、封街申请延期、安全评估重新做……这至少是几十万美元!而且风险……”
“风险我承担。” 汪言打断他,目光依旧锁定在监视器上,手指在几个关键画面上快速点着,“火焰高度和粉尘浓度必须达到设计标准!
咖啡厅的玻璃必须粉碎!我需要那种毁灭性的冲击感,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恐惧!这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是必须做到!”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爆破组,调整装药量和粉尘混合比例,重新计算安全距离。群演组,通知大家休息一小时,报酬按双倍算。安德鲁,封街和安全评估的问题,我去跟芝加哥市政和警察局谈。”
说完,他不再理会安德鲁铁青的脸色,拿起步话机,声音沉稳地传遍整个片场:“各位辛苦了!刚才的拍摄非常棒!但我们追求完美,需要再来一条!一小时后我们重新开始!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各组负责人,重新检查所有环节!”
没有抱怨,没有骚动。经历了“蝙蝠洞”的磨合和汪言一次次用行动证明的“解决问题”能力,整个剧组对他产生了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
他们相信,只要汪言说“重来”,那就一定有必须重来的理由,而他一定有办法搞定那些麻烦的官僚和该死的预算!
这种信任感,像一种无形的粘合剂,让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在短暂的休整后,再次高效、有序地运转起来。爆破组立刻投入紧张的调整工作;
群演们在工作人员安抚下原地休息,领取双倍报酬的通知让他们喜笑颜开;道具组飞速修复和重置被破坏的布景……
一小时后。
更加猛烈的爆炸!更加汹涌的黄绿色烟雾!如同海啸般席卷了预设区域!下方咖啡厅的整面玻璃幕墙在剧烈的冲击波下轰然粉碎,化作漫天晶莹的“碎片雨”,在慢镜头下折射着火光和混乱的街景,视觉效果震撼到极致!
“cut! perfect!” 汪言看着监视器里完美的画面,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放松的笑容。他对着步话机,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毫不掩饰的赞许:“干得漂亮!所有人!芝加哥的披萨和啤酒,我请!”
片场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疲惫被成功的喜悦冲淡,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种攻坚克难后的巨大成就感中。
安德鲁看着这沸腾的场面和监视器里无可挑剔的画面,张了张嘴,最终把那些关于预算超支的抱怨咽了回去,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个年轻人……真是个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