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许以更高爵位,更丰厚的赏赐,甚至承诺助其恢复部分故土,务必使其断绝与夏朝往来,彻底归心我大清。
只要林丹汗不倒向大夏,张行这驱虎吞狼之计,便不攻自破!”
范文程的分析鞭辟入里,殿内不少大臣,尤其是汉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皇太极也微微颔首,范文程所言,确实切中了要害。
拉拢林丹汗,成本远低于一场大战,且能消除北疆隐患。
“范先生所言甚是。”皇太极肯定了范文程的建议,随即话锋一转,眼中寒光乍现,“然则,对大夏此番挑衅,我大清若毫无表示,岂非令天下人小觑?
张行既然敢伸手,就要有被剁掉爪子的觉悟!除了拉拢林丹汗,我大清势必要予以反击,诸位认为,该如何应对?”
话音刚落,武将队列中,一人按捺不住,当即出列,声若洪钟:“皇上!微臣愿往!”众人看去,正是豫亲王多铎。
多铎年轻气盛,骁勇善战,但脾气也如同火药桶般一点就炸,是出了名的性烈如火。
他昂首道:“这张行不过一西南土酋,侥幸得了些地盘,就敢藐视我大清天威!微臣请旨,愿亲率本部精兵,前往漠南!
一则为宣示皇上恩威,督促林丹汗早日归顺;
二则协同蒙古诸部,寻机痛击夏军,定要打得那张行小儿不敢再北顾草原!”
多铎话音刚落,站在他身旁的睿亲王多尔衮眉头微皱,出于谨慎,他轻轻拉了一下多铎的衣袖,低声道:“十五弟,漠南情势复杂,林丹汗心思难测,夏军火器犀利,不可冲动……”
然而多铎正在兴头上,且向来有些不服这位同母兄长的管束,只是梗着脖子道:“十四哥何必长他人志气!我满洲铁骑天下无敌,何况还有蒙古诸部相助!岂会怕他区区夏军?”
他再次转向皇太极,目光灼灼,“皇上!微臣定能扬我国威,震慑宵小!”
皇太极看着自己这位勇猛却略显莽撞的弟弟,心中权衡,多铎勇武有余,但谋略稍逊,让他独自处理如此复杂的漠南局势,确有不妥。
但此刻,也需要一员虎将前去震慑,展现大清强硬姿态。
他目光扫过其他将领,正思索间,贝勒岳托出列道:“皇上,多铎亲王勇猛无畏,乃我军中翘楚,然漠南之事,关乎北疆全局,是否需再派一稳重之将同往,以为辅佐?”
皇太极沉吟片刻,觉得岳托所言有理,但一时并未指定人选,而是对多铎道:“多铎,你的忠勇,朕深知,然多尔衮与岳托所虑,亦不无道理。
漠南之事,以招抚林丹汗为首要,武力威慑为辅,切记不可冒进,堕入夏人圈套。”
多铎见皇太极并未完全驳回,立刻道:“皇兄放心!微臣并非一味莽撞之人,此去定当见机行事,先以皇上恩德招抚林丹汗,若其冥顽不灵,或夏军胆敢挑衅,再以雷霆之势击之!”
“好!”皇太极见多铎并非全然不听劝诫,稍感欣慰,“既如此,朕便命你为钦差,携朕旨意与厚礼,前往漠南。
首要之务,是确保林丹汗及其察哈尔部真心归顺,切断其与夏朝的联系。
其次,统筹协调科尔沁、内喀尔喀等已归附蒙古部落,严密监视夏军动向。
若事有可为,便寻机给予夏军教训,打击其嚣张气焰!朕会令礼部、兵部全力配合你。
多铎,务必要让张行知道,这北方草原,是谁的天下!”
“喳!微臣遵旨!定不负皇兄重托!”多铎大声领命,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战意。
处理完漠南紧急军务,皇太极又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战略方向。
“漠南之事,暂且如此安排,接下来,朕欲与诸位再议一议朝鲜之事。”他目光扫向宁完我等熟悉汉地及周边事务的臣子,“宁先生,你一直关注朝鲜动向,且说说看。”
宁完我出列,从容奏道:“皇上,眼下正是彻底解决朝鲜问题的天赐良机!大明内忧外患,流寇肆虐,伪夏崛起于西南,其朝廷焦头烂额,财政枯竭,根本无力也无意再次大规模支援朝鲜。
朝鲜国小力微,此前虽已与我大清结盟,但其心未必真顺,且屡有反复。
若不趁此良机,以泰山压顶之势,彻底将其纳入我大清版图,使其成为如漠南蒙古般忠实藩属,甚至直接设官治理,则后患无穷。
拿下朝鲜,其人口、财富、粮食,资源皆可为我所用,必将极大增强我大清国力,为日后南下中原,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皇上!”
宁完我的分析,将征服朝鲜的战略意义阐述得淋漓尽致。
殿内群臣,尤其是那些渴望战争和掠夺的满洲贵族,听得眼中放光。
皇太极微微颔首,宁完我之言,深合他意,一个彻底臣服、资源丰富的朝鲜,对正处于上升期的大清来说,诱惑巨大。
“宁先生所言,正合朕心,朝鲜之事,亦当开始筹备!”皇太极话音落下,关于朝鲜的议题如同一块投入狼群的鲜肉,瞬间点燃了满洲贵族的热情。
与对神秘大夏的谨慎不同,朝鲜在他们眼中,俨然是块已知且肥美的猎物。
多铎第一个按捺不住,他刚得了漠南的差事,此刻却还想再争一份功劳,高声道:“皇上!奴才愿往朝鲜!定将那朝鲜国王擒来,献于陛下阶前!”他这话虽有表功之嫌,却也代表了多数满洲将领的心思。
贝勒阿巴泰也不甘示弱,出列道:“皇上,我曾随先皇征讨朝鲜,熟悉其地形势,愿领一军,为皇上踏平朝鲜!”
紧接着,固山贝子硕托、镇国公艾度礼等宗室勋贵也纷纷出列请战,一时间殿内请战之声此起彼伏,群情激昂。
唯有睿亲王多尔衮,眉头微蹙,沉默不语,他并非不赞同征朝,而是觉得此刻朝廷精力似乎过于分散,漠南未平,又启东征,恐非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