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元宵节年就算是过完了。
元宵节要吃元宵的,农村没有现成的元宵卖,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做的。
一大早起来,我就洗锅生火,炒了一些花生和芝麻,等下捣碎了用来做馅料。小火慢炒,很快屋里就弥漫着花生和芝麻的香味。
我把家里的石臼拿出来洗干净,把炒好的花生和芝麻盛出来放凉。这时,元宝也起来了,给花生去皮和捣花生碎的活就交给元宝来做。
元宝捣花生碎的功夫,我在旁边熬一点糖浆。锅中加水和白糖,小火慢熬,熬到白糖融化,锅里起大泡,大泡变小泡,白色变成糖色时,糖浆就熬好了。
这时元宝也已经把花生和芝麻捣成了碎末,我把碎碎倒入大一些的盆子里,加入一大勺猪油和熬好的糖浆,拌匀,又加了一点面粉,再次拌匀,馅料就做好了。
我尝试了一下,可以捏成团,但有些松散。我又加了一些猪油和糖浆,拌匀之后又试了一次。这次可以捏成完整的团子了。
我和元宝一起合作,把馅料全都捏成小小的丸子。古代没有冰箱,但好在天气冷,我把丸子放到了院子里,没过多久丸子就冻的梆梆硬。
我把准备好的糯米粉倒进蒲罗里,又准备了一锅凉水备用。馅料丸子蘸上凉水放进糯米粉里滚来滚去,就会沾上糯米粉。二次沾凉水再滚一遭,如此反复个四五次,就滚成了元宵。
第一次做,元宵有大有小,很不均匀。但所幸我和元宝都不太在意,锅中烧开水后加入元宵开煮。煮熟之后,我和元宝各吃了两碗之后就再也吃不下了。看着剩下的好几个元宵,我里都陷入了沉默。想着啸天大概是不能吃这个的,只好留着当夜宵了。
正收拾妥当,李胜过来叫我们出门去镇子上。这阵子元宝和李胜的关系好了许多,听到李胜的声音,元宝兴冲冲的跑去开门。
元宵节镇上有元宵灯会,我、李胜还有几个村里的同龄人早就约好一起去看灯会,当然,元宝也必须要带上。
我们都穿上厚厚的棉服才出门,一路上笑笑闹闹,竟也不觉得冷。到镇上的时候天色还早,我们四处闲逛,问清楚等会的位置,约好天黑之后在哪里汇合,又约好若是没遇上就亥时在这里集合一起回去。
大家说定之后就很快散去,各逛各的。我和元宝还是例行跟着李胜,他主意多又与我们相熟。最最重要的是,我还不是很明确的分清古代的计时方式,跟着他也可以避免落单。
虽然灯会还没有开始,但街上已经很热闹了。各式各样造型的灯笼被挂了出来,有兔子灯、鲤鱼灯、四角宫灯,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灯。我和元宝边走边讨论要买哪一盏回去,看看这盏也好看,那盏也好看,恨不得都没回去挂起来日日观赏。又碍于银钱有限,遗憾不能都买回去。
夜幕降临的时候,整条街道仿佛一瞬间被点亮了起来。灯火辉煌,流光溢彩,街道旁各色的灯笼如繁星一样璀璨夺目。我们踏着光影,走在街道上,听着周边小贩们的叫卖声,好一幅繁华的景象。
忽然,听到前方有商铺的小贩在吆喝,“猜灯谜咯!猜灯谜咯!猜对灯谜店家免费送灯笼!”
大概是免费那两个字直击了我的灵魂,我突然涌起了一阵胜负欲,我可是现代人,以前念书的时候也是背过不少灯谜,也在网络上玩过不少梗的现代人。猜灯谜,可是我强项。
我和李胜、元宝挤到了第一排,问清楚猜灯谜的流程。原来是五文钱猜一次灯谜,猜中了五文钱如数奉还,还可以挑一盏灯笼带走;如若没有猜中,那五文钱就归店家所有。
搞清楚规则,我们仨跃跃欲试,我率先掏出五文钱试试水。
我抽中的灯谜是“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小贩念完灯谜,我开始细细思索,举头望明月是李白的诗,下一句是低头思故乡。
“我知道了!是当归!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所以是当归!不知我猜可对?”
我说完,小贩连连点头称是,取下一盏做工精巧的梅花灯。
我给了元宝五文钱,让他也去试一试。元宝给了钱,指着一张灯谜让小贩取下来。
只见灯谜上写着:“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猜一物品。”
元宝思索了一会儿,就猜了出来:“是伞!对不对?人在伞下,水在伞上。”我惊讶地看着元宝,这孩子有慧根啊,我还没有头绪,他已经猜出来了,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见元宝都猜了出来,李胜也上前去试了一试,他得到的灯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李胜听完一脸茫然地看我,“怎么到我就这么难?”小贩说这个灯谜要难一些,相应的奖品也更好一些,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四角宫灯。四角宫灯我们看了,不管是造型和做工都更胜一筹,我们苦思冥想了许久,也没有想到合乎解释的答案。
这时,旁边一位书生轻轻对着我们说,“十文钱,我告诉你们答案!”
“这可以吗?”这不算作弊吗?
“你只说答不答应?店家也没说不可以请外援啊!”书生一脸理所当然。
我们点了点头,书生说:“是个忍字。”李胜把答案告诉了小贩,小贩说猜对了,把那盏四角宫灯取下来交给了我们。
无人的角落里,我们偷偷摸摸的把十文钱给了那位书生,虽然有点忐忑,但这盏宫灯实在好看。宫灯四角周全,飞檐上还雕着繁复的纹路,壁纸上还画着翩翩起舞的仕女图。十五文,绝对物有所值。
书生看我们这副乡下人进城的模样,拍了拍折扇道:“不必担心,我这叫知识付费。你们猜不出来但有钱,我猜得出但没钱,我们之间的交易合理合法,也不违反商家的规定,何乐而不为呢?”
知识付费?好现代的词汇,大概也是个来自现代的老乡,但此时时机不对,我身边还跟着元宝和李胜,我并无想法上去相认,希望以后有缘还能遇见吧。
临别前,我还是询问了这位老乡的姓名,他叫傅知行。知行合一,倒是个好名字。
有缘再见了,傅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