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姑父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姑姑来借粮未果后,他找上门时有些凶神恶煞的样子。
如今细看,倒觉得他是个不错的人,长得也不难看,中人之姿,倒是看起来有些亲和。即便是人到中年也没发福的迹象,看起来还有些文人儒雅的样子。
这不科学啊!
人怎么可能短短几个月就变化如此之大?
难道真的是相由心生的缘故?
我正满心疑惑时,姑父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打量,朝我温和一笑,“生生,看什么呢,过来坐。”
我有些愣愣地走过去坐下,偷偷观察姑父的一举一动。他说话轻言细语,举手投足间都透着股温和劲儿,完全不是我记忆中那个泼辣的人。
他和陈老板聊天的时候也是不卑不亢,聊起生意来也是有理有据,甚至还给我们的花茶和养生材料包提了一些意见。事后我和陈家姐姐思索了他的话,也觉得很有些道理。
我想不出原因,本想着去问一问系统,可它这几天没了动静,不知道是休眠了还是掉线了。
我对姑父这个人并不了解,只想着是不是他经历了什么突然之间想通了、开窍了,或是诸如此类。但这些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也没有细究。
一个人变好了是好事,犯不着追根究底去探寻缘由!
我在旁边听了一会儿,也大致明白了。姑父今日过来是与陈老板谈论生意的,如今快到了采藕的季节,姑父收购了几个村的莲藕,只等过阵子成熟之后转卖到城里去。
姑父没有门路,陈老板虽然也不做这一行的生意,但陈老板人脉广,给他引荐了其他人,所以这次姑父专门来城里找陈老板商讨此事。
陈老板说:“莲藕这样的鲜货,最难的便是保存,放不了几天就坏掉了,所以一定要把控好时间,采早了或是采晚了都是不行的。”
姑父回答道:“藕田倒是一早就预定好了,也付了定金出去,采藕的工人也安排好了,只等买家通知就可以开工了!”
“到时候多出来的部分,我打算做成藕粉,等价格合适的时候再出手。”姑父补充着,陈老板听了连连点头,“藕粉倒是可以拿到我的店铺里面寄卖,我看你外甥女的那个养生系列产品也可以加入进去。”
我也点头,“藕粉是滋补佳品,可以做成糖水、甜品一类,一年四季都可以服用。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姑父再来的时候是运送新鲜的莲藕来城里,他还给我带了个消息,说家里的房子过几日准备上梁了,家里带话让我回去感受一下热闹。
我跟着姑父运莲藕的牛车一起回去的,省去了脚程。
回来的时候,我带了一包城里买的糖果,房屋上梁的时候大家都会撒糖,算是提前庆祝房屋即将落成,也让大家沾一沾喜气。
我自然愿意凑一凑这个热闹,也想看看新修的屋子大概是个什么样子的。
到了家里,才看到爷爷和爹娘如今还住在棚子里,屋子有个大概的雏形,房梁已经架好,工匠们正在做最后的修整。
我把糖果递给爷爷,爷爷笑得眼睛眯成了缝,直夸我懂事。
爹娘也迎上来,脸上满是疲惫却又带着期待。
我走进屋子,里面虽然还未完工,但格局已经清晰,比之前的旧屋宽敞明亮了许多。
上梁仪式开始,人们围在屋子周围,热闹非凡。姑姑姑父带着表姐和表弟也过来了,听说还备了礼物。
爷爷站在高处,将糖果撒下,孩子们欢呼着去抢。我也跟着人群一起欢笑,感受着这份喜悦。糖果很甜,就像我们未来的生活一样,甜丝丝儿的。
仪式结束后,姑父把我拉到一旁,神秘兮兮地说:“生生,这次莲藕生意要是成了,我打算再做些其他的,到时候还得你帮我出出主意。”
我欣然答应,我虽然懂得不多,但是我有系统,系统懂得的可太多了。
看着忙碌的家人和崭新的屋子,心中满是温暖。我知道,日子会越来越好,未来充满了希望。接下来,我要和家人一起努力,把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等我再次回来的时候,家里的房子已经盖好了,进新房那天刚好是九月九日重阳节。
按照习俗,进新房要摆宴席庆祝。爷爷和爹爹一大早就起来杀了一只自家养的肥鸡,娘亲在灶房里忙活着蒸糕、做菜。哥哥和姑父则在院子里布置桌椅。我和表姐、表弟去采摘了茱萸,准备插在门上。
邻里之间也来了不少人帮忙,洗菜、炒菜、烧火都有人来搭把手,倒也不显得忙碌。
宾客陆续到来,基本都是村里的乡亲,还有家里的一些亲戚。宴席上,大家欢声笑语,纷纷夸赞新房子漂亮。
宴席就摆在院子里,说是宴席,其实也就是些家常菜,比平时多了一盘肉菜罢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聊着家常。
这时,村里的李婶突然神秘兮兮地说:“我听说啊,这新房进宅有个讲究,要是在这一天家里能来个贵人,以后这日子肯定越过越旺。”众人听了,都来了兴致,纷纷猜测这贵人会是谁。
正说着,远处来了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家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竟是陈老板。大家都没想到陈老板会来,爷爷和爹娘还有姑姑姑父赶紧上前迎接。
陈老板笑着说:“听闻你们家进新房,我特意来凑个热闹,也沾沾喜气。”说着,让人抬上了贺礼,竟是好几匹棉布和几大盒喜饼。
众人都惊叹不已,纷纷说这陈老板就是那贵人。宴席继续,气氛更加热烈了!
爷爷端着酒杯,激动地说:“多亏了大家帮忙,咱们家才有了这新房,日子也会越过越好。”大家纷纷回应,举杯共饮。
虽然只是普通的自家酿的酒,菜也大多都是素菜,但大家吃得开心,也喝的尽兴。
到了众人皆散去,我才有时间去打量我们家的新房子。新房子是用泥土坯砌的墙,其实若是用青砖来做更好,但预算不够,只能用土砖。
只是构造和房梁选用的是最结实的木头,屋顶也换上了村里大多数人用的青瓦片。这样即便刮风下雨也是不怕的,牢固得很。
新房子一共有四间,刚好够住,想着哥哥以后是要成亲的,所以也分得了一件大的。我的房间倒是小上一些,但温馨够用,也不用像从前一样,挤在父母的房间里搭张小床。
厨房没有重新做,修房子的木材还剩下一些,用来加固了牛棚。门口的茉莉花还保留着,瓦匠师父重新把那片收拾了一下,如今是个不错的花坛子。
我想等来年开春的时候把那些茉莉花分栽一下,这样越长越多,过几年也会有繁盛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