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深秋,汝南易主、司马家族被掳的消息,如同两道惊雷,接连炸响在邺城魏王府的上空。曹操震怒之余,心中那份对司马懿本就深藏不露的忌惮,此刻如同被浇了油的野火,骤然升腾。
一、 洛阳策谋,修书逼降
洛阳州牧府密室内,林羽与诸葛亮、庞统正在商议如何处置司马懿家小这步“险棋”。
庞统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进言道:“主公,司马懿此人,心思深沉,鹰视狼顾,非久居人下之辈。今其全家老小尽在我手,此乃天赐良机!可令其父司马防修书一封,陈说利害,劝其来降。司马懿若降,我得一大才;若不降,其背负不孝之名,曹孟德生性多疑,见此书信,必心生芥蒂!无论如何,我皆可从中得利。”
诸葛亮轻摇羽扇,补充道:“士元之计甚善。然,需防曹操将计就计,或对司马懿不利,或以此大做文章,煽动舆论,斥我胁迫人质,有失仁义。故,此信需以司马防口吻,言辞恳切,重在叙说家族安危、汉室大义,弱化胁迫之意。”
林羽颔首:“便依二位先生之策。请司马防过来一叙。”
须发皆白、神色憔悴的司马防被带入密室。林羽并未以势压人,反而待之以礼,赐座奉茶,温言道:“司马公,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共知。今汉室倾颓,正需忠良之士匡扶。令郎仲达,才华盖世,屈身事曹,岂不可惜?今公与家人暂居洛阳,衣食无忧,然骨肉分离,终非长久之计。羽欲请公修书一封,召仲达来归,共扶汉室,使公一家团聚,共享天伦,岂不美哉?”
司马防深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更兼牵挂儿孙安危,沉默良久,长叹一声,道:“将军既如此说,老夫……写便是。” 他提笔濡墨,字字斟酌,写下了一封充满父子情深、忧心家族、并隐约提及“林将军乃汉室忠臣,待士以诚”的书信。林羽看过,命人用特殊药水处理,使其看起来像是历经辗转才送到司马懿手中,随后派遣一名死士,设法混入邺城。
二、 邺城风波,仲达请辞
数日后,那封经过精心“做旧”的家书,通过“谛听营”的秘密渠道,终于递到了司马懿手中。司马懿展信阅读,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持信的手微微颤抖。信中父亲的笔迹、关切的言语、家族命运的担忧,尤其是“全家皆在洛阳”一句,如同重锤击在他的心头。他独坐书房,直至深夜,烛光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脸庞。投降林羽?此人虽势大,然根基未固,且与曹操已成死敌,前途未卜。不降?父母妻儿尽在敌手,不孝之名足以毁他一生,更可怕的是,曹操会如何看他?
翌日清晨,司马懿求见曹操。魏王府大殿气氛凝重,曹操高坐其上,面色阴沉。司马懿伏地叩首,双手呈上父亲书信的抄本(他留了原件),声音悲怆:“魏王!臣……臣父及全家老小,尽为林羽所掳!父命垂危,家书催归……臣……臣请辞去官职,前往洛阳,以全人子之孝!恳请魏王恩准!” 说罢,以头触地,泣不成声。
曹操接过竹简,目光锐利如刀,迅速扫过信上内容,又死死盯住跪伏在地的司马懿。他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司马懿之才,他深知;其野心,他亦有所察觉。如今其家人尽在林羽掌握,他司马懿是真要尽孝,还是借此机会另投明主?就算他是真心的,一个心系敌营家小的谋士,还能全心全意为自己出谋划策吗?更何况,此事若传开,其他将领、谋士若有效仿,军心何存?
刹那间,曹操脑海中浮现出那句他奉行一生的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他脸上瞬间换上一副悲悯关切的表情,起身离座,亲手扶起司马懿,叹道:“仲达何至于此!人伦大孝,天地共鉴!孤岂能不成全?你且放心前去,探望双亲,安抚家小。孤准你辞呈!待你安顿好家事,若愿归来,孤虚席以待!” 言辞恳切,仿佛一位体恤臣下的仁主。
司马懿感激涕零,再三拜谢,退出大殿。望着司马懿离去的背影,曹操眼中的温情瞬间化为冰寒刺骨的杀意。他转身对阴影中侍立的心腹侍卫统领许褚(或类似角色)低声道:“仲达此行,恐为林羽所迫,心神已乱。若其真投荆州,必为我心腹大患。你……派得力人手,于其前往洛阳途中,‘妥善’送他一程。记住,要做得干净,如遇流寇劫杀。” 许褚心领神会,默默领命而去。
三、 途中断魂,枭雄之刃
司马懿离了邺城,只带数名贴身仆从,车马简从,一路向南,心事重重。他并非完全相信曹操的“仁慈”,但也存有一丝侥幸,希望尽快赶到洛阳,见机行事。行至兖州陈留郡与豫州颍川郡交界的一处荒僻山道时,夜幕降临。
突然,两侧山林中响起尖锐的哨声,数十名黑衣蒙面、手持利刃的悍匪呼啸而出,直扑司马懿的车驾!这些人行动迅捷,配合默契,出手狠辣,绝非寻常山贼。司马懿的仆从奋力抵抗,顷刻间便被斩杀殆尽。司马懿本人虽略有武艺,但寡不敌众,很快被乱刀砍倒,血染荒草。黑衣人迅速搜查其随身物品,取走那封真正的家书原件以及任何能证明其身份的信物,随即如同鬼魅般消失在夜色中。
次日,地方官府发现尸体,仅能根据残破车驾和衣物推断为遭劫遇害的行商,草草记录在案。一代未来的枭雄,尚未展露其毕生才华,便在这肮脏的政治阴谋中,黯然陨落。
四、 余波荡漾,各方动向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 洛阳反应:林羽接到“谛听营”关于司马懿“遇匪身亡”的密报时,先是一怔,随即与诸葛亮、庞统相视苦笑。庞统叹道:“曹孟德……果然狠辣决绝!” 诸葛亮则道:“此虽折我一潜在助力,然亦除一未来大敌,且曹操背负杀贤之名,于我舆论有利。” 林羽遂下令厚待司马防等人,对外则宣称痛惜司马懿之才,谴责曹魏境内匪患猖獗,暗指曹操治理无方。
* 曹魏内部:曹操对外宣称痛失良才,厚加抚恤(做样子),但核心谋士如荀攸、贾诩等皆心知肚明,噤若寒蝉,对曹操的敬畏与恐惧更深一层。司马防在洛阳闻听噩耗,老泪纵横,对曹操恨之入骨,彻底倒向荆州。
* 江东观望:孙权、周瑜闻讯,对曹操的狠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林羽能逼得曹操出此下策暗自心惊,对荆州的戒惧又加深一分。
* 荆州防务:林羽命赵云、吕玲绮加强汝南城防,警惕曹真可能的报复性进攻。同时,命黄忠、庞统的北路军采取守势,巩固河内占领区。命文聘在东线保持高度警惕,防范孙权趁火打劫。
司马懿之死,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的涟漪深远而复杂。它暂时消除了一个未来的巨大威胁,但也让曹操与林羽之间的仇恨更加不共戴天。时代的车轮,裹挟着阴谋与血腥,继续轰然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