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夏,曹操大军持续南压,荆北防线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襄阳州牧府内,林羽深知,仅凭现有兵力硬抗绝非长久之计,必须寻得能扭转乾坤的智谋之士。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推荐言犹在耳,但“卧龙”诸葛亮隐居隆中,声名不显,如何能使其心甘情愿出山辅佐,是一大难题。
这一日,林羽正与蒯越商议对策,周芷悄然入内,低声道:“主公,妾身想起一人,或可成为延请诸葛孔明的关键。”
“何人?”林羽立刻追问。
“颍川徐庶,徐元直。”周芷道,“此人乃孔明至交,才华出众,且极重孝义。其母现今独居颍川,地处曹辖腹地,若曹贼知晓其子与荆州有涉,必遭不测。若主公能设法将徐母安全接至荆州,徐元直感念此恩,必来相投。再由他引荐,孔明那关便好过许多。”
林羽眼中精光一闪:“此计大善!速派‘谛听营’最精干可靠之人,潜入颍川,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将徐老夫人安全秘密迎来襄阳!”
“妾身明白!”周芷领命,亲自去安排这项极其重要且危险的任务。
与此同时,林羽并未空等。他依司马徽先前指点,亲往其府上拜会另一位大才——庞统,庞士元。
在司马徽清雅的书斋内,林羽见到了这位其貌不扬却目光如电的“凤雏”。庞统性格狂放,不重虚礼,见林羽亲至,直言道:“将军不必客套。统观将军抗曹保境,是真心为民,非割据自雄之辈。统愿效劳,共御国贼!”
林羽大喜,与庞统纵论天下大势及当前军务。庞统对军事谋略见解极其犀利,尤其擅长险中求胜、出奇制胜之策,令林羽大为叹服,当即拜庞统为军师中郎将,参赞军机。
就在庞统投入麾下后不久,好消息传来。周芷亲自禀报:“主公,幸不辱命!徐老夫人已安全抵达襄阳,安置在僻静宅院,有专人悉心照料。”
林羽立刻请司马徽出面,邀徐庶至州牧府。徐庶见到老母安然无恙,感激涕零,对林羽大礼参拜:“将军活母之恩,重于泰山!庶飘零半生,得遇明主,愿效犬马之劳,以报厚恩!”
林羽扶起徐庶:“得元直相助,如虎添翼也!”同样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庞统同列。
徐庶既已归心,便主动为林羽谋划:“将军,庶之才学,不过中人之资。若欲定天下,非卧龙不可。”
“卧龙?可是诸葛亮孔明?”
“正是!”徐庶肯定道,“孔明之才,胜庶十倍。其常与襄阳名士黄承彦公论道,黄公之女月英,聪慧绝伦,尤善机巧营造,乃孔明未婚之妻。孔明对其颇为敬重。将军若欲请孔明出山,或可先赢得黄公父女的支持。”
林羽心领神会,立刻备下重礼,由徐庶、庞统陪同,亲往黄承彦府上拜访。
黄承彦乃荆州清流名士,见林羽礼贤下士,又见徐庶、庞统这等名士皆已归附,心下先有了几分认可。言谈间,林羽不仅虚心请教治国安邦之道,更对黄承彦提及的民生技艺表现出极大兴趣。当话题引到黄月英擅长的机关之术时,林羽更是由衷赞道:“此乃强兵利器、富国裕民之实学,绝非小道!若能量产精进,于军于民,善莫大焉!”
在一旁奉茶的黄月英,见林羽如此看重自己钻研的技艺,与寻常轻视“奇技淫巧”的士人截然不同,心中顿生知遇之感。黄承彦见林羽确是真心求才、目光长远之人,便抚须笑道:“将军既有此心,小女未婚夫婿诸葛孔明,常怀济世之志,或可与将军一见。老夫可代为引荐。”
有了黄承彦的认可和黄月英的积极影响,诸葛亮对林羽的邀约并未拒绝。数日后,林羽轻车简从,亲赴隆中草庐。
草堂之内,诸葛亮羽扇纶巾,气度超凡。他与林羽纵论天下,从北曹南孙之势,到荆益二州之利,分析得透彻无比,最终提出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以待天时的战略总纲。这一席“隆中对”,为林羽指明了在强敌环伺下鼎足三分之路。
林羽听得心潮澎湃,起身长揖:“先生之言,茅塞顿开!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羽虽不才,愿请先生出山相助,共图大业!”
诸葛亮见林羽诚意十足,战略相合,加之岳父与未婚妻的认可,便坦然应允:“亮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既蒙将军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至此,“凤雏”庞统、“智囊”徐庶、“卧龙”诸葛亮,三位顶尖谋士,尽归林羽麾下!荆州的人才格局,为之一新。
林羽回到襄阳,大宴文武,正式拜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位在庞统、徐庶之上,总揽军政谋略。又特设“将作司”,由黄月英主持,负责改良军械、农具,将其才华用于实处。
得此数位大才辅佐,林羽应对曹操压力的策略顿时层次分明。诸葛亮统筹全局,庞统出奇谋扰敌,徐庶安内协理。荆襄防线虽仍处守势,却更加稳固主动。曹操虽兵多将广,一时也难以取得决定性进展,战局逐渐陷入僵持。
林羽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在智囊团的辅佐下,开始稳步推进“隆中对”的战略,将目光投向了西方的益州……天下的棋局,因这几颗关键棋子的落定,悄然改变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