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影计划”一经提出,便再无回头路。安全屋内的气氛从之前的凝重探讨,瞬间转入一种分秒必争的、高度专注的执行状态。所有人都清楚,凌玥的潜入是整个行动成败的关键,而她所携带的装备,则是她能否在龙潭虎穴中生存并完成任务的生命线。
仓库区域再次被启用,但这次,所有的准备都围绕着凌玥一个人进行。长条桌上,琳琅满目的单兵装备和特殊器械被重新筛选、优化、甚至为了适应独自行动而进行改造。
核心隐匿装备:光学迷彩原型服
凌玥取出了那件米色风衣和与之配套的贴身内衬。这一次,她不再只是演示,而是开始进行最后的调试。
“迷彩效果基于纤维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偏转和模拟,”她一边检查着衣领内衬里细如发丝的线路和微型供能单元(空间合成的高密度电池),一边对围拢过来的队员们解释道,语气如同在讨论一件普通的工具,“它在静止或缓慢移动时,能与大部分背景色融合,视觉上近乎消失。”
霍霆深拿起那件风衣,手感比看起来要重一些,面料带着一种奇特的凉意和韧性。他注意到在腋下、肘部、膝盖等关键活动部位,都进行了特殊的剪裁和加固,既保证了灵活性,又避免了因动作过大而破坏迷彩连续性。
“能耗是最大问题,”凌玥将一个香烟盒大小、厚约一厘米的备用能源块接入风衣内衬的隐藏接口,“满负荷状态下,持续工作时间不超过三十分钟。必须用在最关键的时刻。”
猴子好奇地想伸手摸一下启动后的效果,被凌玥用眼神制止:“光线散射区域不稳定,触摸会产生明显轮廓。这是最后的手段,不是隐身衣。”
针对性能量屏障屏蔽器
面对古堡外围那未知的能量场,凌玥和山猫投入了最大的精力。一个看起来像是老式收音机和金属探测仪结合体的装置被放在桌子中央,上面布满了旋钮和一个小小的信号强度表。
“根据‘影蛾’失联前传回的干扰信号特征,我尝试做了逆向分析和模拟,”山猫指着装置内部几个由空间实验室合成、闪烁着微光的奇特晶片,“这些晶片能产生一种相位抵消波,理论上可以在能量场上暂时‘切开’一个极小的、不稳定的缺口。”
凌玥拿起这个略显笨重的装置,掂量了一下:“重量还是偏大,需要进一步轻量化。而且,我们无法预知能量场的具体频率和强度,这玩意很可能第一次实战就会烧毁。”
“所以我还准备了备用方案,”山猫又拿出几个巴掌大小、类似强力磁铁的扁圆形物体,“这是‘共振扰流器’,无法开辟通道,但贴在能量场发生器附近或者特定节点上,可能引起局部紊乱和警报,为你制造几秒钟的机会。”
生存与侦察装备
· “生命线”口粮升级版: 凌玥准备了更高能量密度、更小体积的压缩口粮,以及几个装有高浓度灵泉稀释液的水囊,能在极短时间内补充体力和精神力。
· “洞察之眼”与“谛听之耳”: 准备了更多纽扣摄像机和更隐蔽的耳内式骨传导录音设备,确保情报记录万无一失。
· 微型氧气瓶与综合防毒面具: 应对可能存在的毒气或缺氧环境,面具经过了特殊改良,对多种已知化学毒剂有过滤效果。
· 高强度纤维索与改良飞爪: 绳索进一步轻量化,飞爪结构优化,确保无声挂钩和高强度承重。
· 医疗急救包: 包含了强效止血粉、广谱解毒剂、强心针等核心药品,以及缝合针线、手术刀片等基础器械,全部做了防水和减震处理。
· 冷兵器与投掷物: 那套薄如柳叶的飞镖被再次打磨,边缘的锯齿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格斗匕首的刀柄缠绕上了防滑吸汗的特殊纤维;还有几枚特制的烟雾弹和震撼弹(非致命,主要用于制造混乱和脱身)。
凌玥如同一个最苛刻的工程师,对每一件装备都进行了反复测试。她穿上光学迷彩服,在安全屋模拟的不同光线环境下移动,由其他队员观察并指出任何可能存在的破绽;她测试屏蔽器的开关速度和稳定性;她演练在负重状态下,如何快速使用纤维索攀爬……
而在这个过程中,她悄然动用着灵溪空间的力量。许多装备在队员们看不见的角落,被送入空间由【自动化装备维护舱】进行最后的精度校准和性能微调。大量的备用电池、特殊弹药、急救药品、黄金外汇、以及那几套完全独立的“幽灵”身份证明和配套衣物,都被她悄无声息地纳入空间仓库。这些东西,将是她真正孤身奋战时,超越所有明面装备的、最后的底牌。
看着凌玥一丝不苟地准备着这些堪称超越时代的装备,队员们心中的担忧稍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敬畏的信心。他们这位组长,仿佛一个无尽的宝藏,总能拿出令人惊叹的东西。
霍霆深全程沉默地协助,帮助测试装备,提出改进意见,但他紧蹙的眉头始终没有松开。他知道,无论装备多么精良,独自潜入的风险都不会减少分毫。
当所有装备最终被打包进一个经过特殊设计、内部有巧妙夹层和缓冲、外表却只是一个普通大型登山包的行囊时,时间已是深夜。
凌玥最后检查了一遍背包,拉上拉链,发出清脆的“嘶啦”声。她直起身,看向她的队员们,眼神平静如水,却又仿佛有火焰在深处燃烧。
“装备,只是工具。”她的声音在寂静的仓库里格外清晰,“最终,还是要靠这里。”她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握了握拳。
没有人说话。所有的嘱托、所有的鼓励,都已冗余。
“潜影”的利刃,已然淬火完毕,只待出鞘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