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新西兰乳制品示范中心的成功,触动了跨国乳业巨头 “恒天然集团” 的利益。该集团长期垄断新西兰 70% 的鲜奶收购市场,通过压低收购价、控制加工渠道,将鲜奶加工成乳制品后高价出口,如今惠民不仅带动奶农增收,还自建深加工工坊,直接切断其 “原料供应链”。恒天然新西兰区总裁威尔逊随即采取狠辣打压措施:一是以 “高于惠民 50%” 的价格收购鲜奶,要求奶农签订 “5 年独家供货协议”,违约需赔偿牧场估值的 60%;二是向新西兰海关施压,故意拖延惠民乳制品的出口清关时间,导致多批婴幼儿配方奶粉滞留港口,面临过期风险;三是散布谣言,声称惠民的乳制品 “抗生素超标”,联合亚洲部分超市下架惠民产品。
短短三周,有 60 家奶农因抵挡不住高价诱惑签订协议,亚洲市场的乳制品订单减少 70%,部分不明真相的奶农在恒天然的煽动下,围堵示范中心要求 “退还合作定金”。汤姆找到刘木龙时声音哽咽:“威尔逊给的价格能让我扩建牧场,但我知道他是想垄断我们的鲜奶,可其他奶农都被蒙在鼓里,怎么办?”
刘木龙立刻启动 “全球助人联盟” 大洋洲反击计划:首先,联系澳洲葡萄酒示范中心的杰克(大洋洲农业协会)、南美咖啡示范中心的卡洛斯(南美农业联盟),通过两人协调,国际乳制品联合会(IdF)派专员赴新西兰核查,出具 “惠民乳制品抗生素含量远低于国际标准” 的报告,亚洲超市纷纷恢复上架;其次,苏晴带领公益部,整理恒天然 “往年压价收购、违约扣钱” 的证据 ——2023 年恒天然因市场波动,单方面将鲜奶收购价砍至每升 1.2 新西兰元,导致 30 家奶农破产,这些案例经周雨桐对接的亚洲媒体曝光后,引发公众对恒天然的抵制;最后,思琪发起 “新西兰乳业合作社联盟”,将与惠民合作的奶农整合为联盟,统一提供智能养殖技术、联合工坊加工、全球渠道销售,即使恒天然抬高收购价,联盟通过高附加值产品的利润,仍能让奶农收入比单卖鲜奶多 80%。
更关键的是,刘木龙联合新西兰农业部门,推出 “乳业产业升级补贴”—— 对加入联盟的奶农,每亩牧场补贴 300 新西兰元,同时出台《新西兰鲜奶收购公平法案》,禁止签订 “霸王条款”。恒天然的高价收购仅维持三个月就因成本过高崩盘,签订协议的奶农发现收入远低于联盟,纷纷通过法律途径解除协议。威尔逊在撤离新西兰前,对刘木龙说:“你用‘助人共赢’打破了乳业垄断的规则,这才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道。”
【检测到宿主联动全球助人联盟化解跨国乳业垄断,守护大洋洲奶农权益,系统触发 “大洋洲乳业公益正义” 判定】【奖励:1. 大洋洲乳业产业协同平台(整合养殖、冷链、加工、跨境销售全链条资源);2. 新西兰乳业协会 “年度产业贡献奖”(惠民集团获此荣誉);3. “大洋洲乳业保护基金” 4 亿元(用于支持奶农对抗垄断、升级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