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拯救一种生命需要另一种生命付出代价时,善举的边界便开始模糊。
——星历八万九千五百四十二年,联盟伦理委员会紧急听证会记录
星历八万九千五百四十二年,联盟边境的“默然者”星域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一个依赖静默能量维系生存的古老文明“静语族”,其母星的核心陷入沉寂,导致全球生命维持系统崩溃,数十亿生命瞬间陷入生死边缘。然而,常规救援手段均告无效——任何外部的能量干预都会加速静默能量的消散。唯一的希望,落在了刚满六岁、能力正处青春期爆发期的千玥身上。
一、绝境求救:静语族与无法触碰的救援禁区
静语族使者缄默通过星际通讯网络传来断断续续的意念波:“我们的世界……正在失去‘声音’……外部能量是毒药……请救救我们……” 元认知系统“启智”分析后得出结论:静语族的生存依赖于一种负熵能量场,任何正能谱的输入都会像强酸腐蚀纸张一样加速其消亡。
联盟派遣的多支救援队反馈证实了这一点:医疗舰发出的牵引光束在接触静语族大气的瞬间,竟引发了局部能量真空,导致下方城市数万人瞬间昏厥。更棘手的是,静语星域存在天然的规则屏障,联盟现有科技无法突破——任何超光速引擎或空间折跃技术在该区域都会失效。
“我们面对的不是技术难题,而是哲学悖论,” 秦澈在紧急会议上沉声道,“就像试图用火去救一个即将淹死的人。”
二、千玥的直觉与“规则编织”的救援方案
当静语族的绝望意念波传遍联盟时,六岁的千玥正在花园里玩耍。她突然停下动作,小手按在胸口,对身边的蚀骨女帝说:“妈妈,我听到星星在哭……它们很冷,很害怕。”
在随后召开的救援研讨会上,当科学家们仍在争论“能量悖论”时,千玥轻声说:“为什么一定要‘输入’能量呢?我们可以帮星星‘记住’温暖的感觉……” 她无意识地在空中划动手指,一缕缕星光随之流转,编织成复杂的脉络——这正是她之前展现的“宇宙美学”能力的深层应用:规则编织。
“启智”系统捕捉到这一现象后,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千玥的能力或许可以不直接注入能量,而是修复或增强静语族能量场内部的“自洽循环”,相当于帮一个漏气的轮胎修复气密性而非不断打气。然而,系统也发出警告:该方案属于零级未知风险——成功率无法计算,且可能对千玥的意识造成不可逆的负荷。
三、伦理困境:拯救一个文明,是否值得让一个孩子冒险?
救援方案一经提出,立刻在联盟内部引发空前激烈的伦理辩论。
拯救多数派的功利主义考量:以星际伦理学家林素为代表的一方认为,数十亿生命的价值远超个体风险。她引用远古地球的“电车难题”类比:“不行动的代价是眼睁睁看着一个文明消亡,这在道德上等同于我们亲手造成了他们的死亡。”
个体权利与保护优先的原则:另一方以儿童心理学家米拉博士为首,坚决反对将千玥置于险境:“她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不是联盟的公共财产或武器。以拯救为名的利用,是对个体基本权利的践踏。” 米拉指出,千玥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此次救援无论成败,都可能对她的心理产生终生影响。
秦澈与蚀骨女帝的两难:作为父亲和文明领袖,秦澈面临撕裂般的抉择:“作为父亲,我绝不愿女儿冒险;但作为联盟的守护者,我无法对数十亿生命的消逝视而不见。” 蚀骨女帝则紧握千玥的手,她的时间感知能力让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每一种选择背后漫长的因果链条,沉默中蕴含着巨大的忧虑。
四、千玥的自主选择与“心象救援”的实施
就在成人世界争论不休时,当事人千玥走到星图前,静静看了一会儿静语星的方向,然后转向争论的人们,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说:
“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星星哭了,我们不能假装听不见。我知道有危险,但那个星星上的小朋友,他们也想看到明天的花园。我想试试……轻轻地,就像我帮家里那棵快要枯萎的花‘想起’喝水一样。”
这番话让整个会议室陷入寂静。她并非不理解风险,而是用一种近乎本能的共情和责任感做出了选择。
最终,联盟在设定三重应急协议(包括秦澈和蚀骨女帝随时中断救援的权利)后,批准了名为 “心象救援” 的行动。千玥在特制的“共鸣室”内,通过星灵族提供的意识放大器,将自己的意念如丝线般轻柔地“编织”进静语族的能量场。
监测屏幕显示,千玥并未强行注入能量,而是像修复一幅古老的织锦,引导静语族的能量场重新“记起” 其固有的振动模式。静语星的能量读数开始缓慢而稳定地回升。
五、成功的代价与“规则伤疤”的显现
数小时后,静语星的能量危机解除,全球生命迹象恢复稳定。静语族传来充满感激的意念波,称千玥为 “星海之弦的修复者”。
然而,成功的背后是显着的代价:
千玥的消耗:千玥因意识能量消耗巨大而陷入长达三日的沉睡,醒来后一段时间内,她操纵细微规则的能力变得极其不稳定。
规则的“伤疤”:静语星的能量场虽然恢复,但其规则结构因千玥的介入,永久性地带上了一丝她的“印记”——该星域的物理常数出现了微小的、但不可消除的偏移。哲学家们称之为 “拯救的伤疤” ,引发了对“被拯救的文明是否还是原来那个文明”的深远哲学讨论。
星际先例的担忧:此次救援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其他文明得知后,开始向联盟提出各种求助请求,其中不少远超“生存危机”的范畴。元老院担忧:“如果每个文明遇到难题都指望‘神迹’,联盟将沦为‘超级保姆’,而千玥将永无宁日。”
六、伦理框架的重构:从“能否救”到“为何救”与“如何负责”
静语族事件迫使联盟紧急制定 《超常能力应用伦理公约》 ,核心包括:
最后手段原则:千玥的能力仅在所有常规手段用尽且失败,且面临文明级存续危机时方可考虑动用。
知情同意与风险共担:必须获得千玥及其监护人的充分知情同意,并明确告知所有可预见的风险。同时,受益文明需承担部分后续支持责任。
结果评估与长期追责:成立独立委员会评估每次超常救援的长期影响,对产生的“规则伤疤”等问题,联盟与受益文明共同负责研究与管理。
秦澈在公约通过后总结道:“此次救援我们成功了,但幸运并非每次都会降临。真正的挑战不在于我们‘能’做什么,而在于我们‘该’做什么,以及事后如何为行动的涟漪负责到底。”
七、千玥的成长与内心的烙印
事件后,千玥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她有时会看着星空发呆,有一次她问秦澈:“爸爸,我救了他们,但我也改变了他们……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这次经历,无疑在千玥心中刻下了能力与责任的深刻烙印,也为她未来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埋下了审慎与敬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