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既然涉及御前苏公公、芳若嬷嬷,本宫也不能自专,颂芝带人押着这些人随本宫去见皇上。”华妃吩咐好,又嘱咐丽嫔这个草包美人,“你也别跟着了,回宫好好歇歇。”华妃不确定菀答应之后会不会得宠,还是别让丽嫔冒头了,让她们都集火自己算了。
华妃带着这么多人来养心殿,苏妃早早知道了等在门口,“华妃娘娘。”
“苏公公,后宫有事涉及到御前,本宫特来请示皇上,皇上方便吗?”
苏公公低头哈腰的说,“有空有空,娘娘请。”
进入养心殿后一番行礼结束,华妃坐在皇上对面,缓缓将事情给皇上叙述了一遍,“菀答应,本宫所说可有错漏?”
菀答应跪着听着,华妃居然没有添油加醋,“回皇上、娘娘,并无。”
皇上不在乎这点小事,转着手串,苏培盛和崔槿汐的事皇上不怎么在乎,只是调笑的看了苏妃一眼。苏培盛这老奴只好赔笑。
“苏培盛,芳若在?”
“在后院,奴才去请。”
芳若来的路上已经知道是什么事了,自是暗恨菀答应,本以为唯一得了皇上封号的甄氏是个好的,想烧个热灶,没想到没沾光不说,还惹了一身骚。
芳若来了就自辩,她去了甄府之后,受到了热情接待,菀答应展示了自己的礼仪,行走坐卧都无可挑剔,明显是多年培养出来的,芳若就以为是甄府早早请了教养嬷嬷教导宫中规矩,将宫规简单说了一遍又给了一本宫规书之后,就按着菀答应的要求说起宫中各位娘娘的旧事,芳若还再三保证,自己只是说些大家都知道的事,并未多言。
为了自证自己所言不虚,还指出,自己在甄府见到了宫里放出去的雪玉嬷嬷。
事情发展越来越有趣了。
菀答应急急忙忙解释,甄父甄母是为了培养自己请了几位老师,雪玉嬷嬷仅仅是教导礼仪的老师,并未教导宫规。还说,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能有幸进宫伺候皇上,没有学习宫规,若是学习了宫规也不会、不敢,触犯宫规。
这点华妃是信的,毕竟合宫觐见傻愣愣的站在第一排除了得罪人没有任何好处。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女中诸葛不会不明白。
皇上不耐烦处理这些小事,直接问华妃。
“皇上,想必芳若姑姑和菀答应互相误会了,但错已铸成,不得不罚。芳若毕竟在御前伺候多年,皇上给她个体面,赏她一笔养老钱,放出宫去颐享天年如何?”
皇上想了想,点点头。
华妃就是想借机将对甄嬛有好感的人都清出去,免得后面成为她的助力,同时也告诉其他人,接近甄嬛的都没好结果。
“菀答应嘛,虽然她说入宫前详细未能学习宫规,但合宫觐见后因菀答应不分尊卑被皇后和本宫罚读宫规,也该是了解宫规的。”
皇上也想起菀答应第一天就犯了宫规,之后读了那么多遍,一点效果没有,眉头就皱了起来。
华妃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一半。“如今再犯,首先要改正错误,搬出主殿,同时罚抄宫规百遍,禁足三个月吧!”
皇上点点头,“屡次犯错,也不配有封号,就再加一条褫夺封号吧。”
有容常在和月答应 ,皇上对菀答应也就那样,手办多了就不值钱了。
“皇上考虑的周到,是臣妾妇人之仁了。”华妃先恭维皇上,再说崔槿汐,“崔槿汐嘛,皇上,臣妾想替她求个情,后宫宫女太监本就辛苦,想巴结主子也不过是为了活的好点,臣妾说句大胆的话,不过是有上进心想向上爬罢了。崔槿汐又是从前伺候舒太妃的,臣妾想请皇上给她个恩典。”华妃对皇上眨眨眼。
“什么恩典?”皇上想着华妃掌宫务和潜邸也没出过大岔子,就准了。
“十七弟这么大了,身边也没个伺候的人,十八弟的孩子都要开蒙了。说出去也不像话还以为皇上不心疼这个弟弟呢。”
皇上刚要解释,华妃就替他说了,“我们自然知道是十七弟想要一生一世一双人,侍妾通房不过是个玩意儿,不耽误十七弟找自己的挚爱。皇上就当臣妾这个当嫂子的心疼十七弟。”华妃说着嫂子两个字,看着皇上,见皇上没什么反应,才继续。
“再说,这个崔槿汐曾在十七弟母妃舒太妃跟前伺候过,有她在十七弟身边舒太妃也能安心。”
皇上想了想也对,就同意了。
别说皇室,就是有点钱的地主,家里的通房也不会当个人,不过是他们发泄xx的物件,和现代的塑胶xx没什么区别。
这就是残酷的封建压迫的真相,哪些羡慕古代的姐妹们,你想去古代是代入自己是千金小姐是享受者压迫者,事实是,百分之九十的古代女子都是穷人、丫鬟,是被压迫者。
“如此,苏培盛,按华妃的意思去处理吧。”
苏培盛这时候虽然对崔槿汐有点意思,但还没到情深处,不过是念着同乡之谊,如今崔槿汐也没被罚,反而得了好去处,也只能感叹一句有缘无分。
宫女到二十五岁出宫,没几个能善终的,去果郡王府当侍妾,只要不遇到那极个别的当家福晋,起码能平平安安到老。
等人都走了皇上开始问华妃了,“世兰,刚刚什么意思?”
“皇上,臣妾也是从崔槿汐才想到,如今后宫中还有很多先帝时伺候的宫女,这些人可,可不好管,她们背后有没有主子?自己有没有别的心思?”
皇上顺着华妃的思路想,就没有主子,像崔槿汐这种趁着新人不懂,蒙蔽上位的也不少。
“哪怕仅仅是倚老卖老,也是个麻烦事。臣妾就想着,趁着如今新人入宫位份都低,用的也多是内务府新分配的,将这些老人都放出去。”
皇上同意后,华妃就说了自己的想法。
以给先帝祈福的名义,将宫中二十岁以上或者无主的宫女都发银放还,低于二十岁的,先帝时期的宫女和太监都放到畅春园、汤泉行宫、避暑山庄等离宫去。
这样不仅能清除隐患,还能省一笔银子。等后宫人不够用的时候,再从内务府小选新人入宫就是。
皇上则想的更多的是前朝,先帝时的宫女太监,有多少是老八、老十四他们的钉子,如今都放出去,就算他们再安插,也要费不少功夫,短时间也不能近身伺候,有这段时间自己早就将这些有反心的兄弟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