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拔开笔帽,笔尖因用力而下顿,在纸面上落下决心般浓重的深蓝墨点:
战略规划:
?报纸一:《今日头条》(对标《东方日报》娱乐路线)。
?口号:你所关注的就是头条!
?定位:彻底大众化、通俗化、市井化的综合性日报。
?核心内核:
1.市井为基:扎根屋邨、街市、码头,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
2.分众精准:开设针对性版面,例如:“师奶快线”家庭版、“搵工指南”求职版、“学生天地”校园版。
3.信箱聚民心:设立重磅栏目《阿Sir信箱》(或《阿姐信箱》),聘请资深社工\/律师坐镇,切实解答市民法律、情感、生活疑难,打造“街坊贴心人”形象,构建不可替代的社区粘性与信息枢纽。
钢笔在句尾重重一顿,墨水迅速在纸上洇开一小团乌云般的墨迹,像一个不容置疑的印章。
他迅速翻过一页,笔迹因思维的加速而变得稍显凌厉飞扬:
?报纸二:《凤凰日报》(对标《明报》精英路线)
?口号:洞见时代,引领思潮!
?定位:重视新闻深度、理性评论与国际视野的高品位、高公信力的报纸。
?核心内核:
1.政经深析:聘请资深评论员,提供透彻的政经时事分析,要区别于八卦小报。
2.文化高地:严肃文艺评论、学术动态、高端访谈。
3.精英之选:目标读者:知识分子、专业人士、政商界人士。内容严谨、格调高雅,塑造社会公器形象。
“凤凰……”郑硕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有些沙哑。
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而炽热的微光。
这名字将承载着他一飞冲天的野心,也像一枚烙印,是一份沉甸甸的、不容失败的自我鞭策与期许。
意念微动,向意识最深层的金手指下达指令。
灵魂AI的核心资料库被瞬间激活,无形的触手开始精准检索、锁定目标。
两部未来时空的鸿篇巨着的核心内容被高速提取、剥离,并在他意识的监督下,进行着精密的“本土化”微调与转化——
剔除过于超前的设定或表述,调整部分价值观以契合时代主流:
作品一:《四大神捕》(原作者:温瑞安)
?核心情节剥离:聚焦第二部核心案件与人物冲突。(72年发布了第一部,但该系列核心是从第二部开始的)
?主角更名:无情→无痕
?招式更名:“惊艳一枪”→“破云惊鸿”;“忍辱神功”→“砺锋心诀”
?作者署名:虾和尚。
?投放载体:《今日头条》
?最终目的:吸引大众读者,奠定基础人气与现金流。
作品二:《大唐双龙传》(原作者:黄易)
?修改部分不合理设定。
?作者署名:别龙马。
?投放载体:《凤凰日报》
?最终目的:提升报纸格调,吸引精英读者群。
笔尖在纸上急促地沙沙作响,如同春蚕食叶,将这些决定性的信息牢固地记录下来。
这四部跨越时空的杰作,四个风格迥异、来历神秘的笔名。
(《昆仑》、《寻秦记》、《四大神铺》、《大唐双龙传》)
就是他用来撬动香江庞大舆论版图、开辟自己疆域的第一批,也是最关键的一批攻城槌!
他铺开新的稿纸,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因谋划大业而有些急促的心跳,开始继续书写《昆仑》接下来的章节。
灵魂AI不仅提供了完整流畅的文本,还细致地根据目前七十年代香江流行的。
略带古白话韵味的文风、读者普遍节奏相对明快,冲突直接的阅读习惯以及主流忠义、家国的价值观。
对文本进行了润色调整,确保其既能凭借卓越的故事性、想象力惊艳四座。
又不至于因过于超前或晦涩而显得格格不入,被市场拒之门外。
他像一个拥有无限素材的裁缝,细心地将这些华美的锦缎裁剪成符合当下潮流的款式。
写作持续了整整几个小时,期间只有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老旧挂钟指针规律的滴答声,以及窗外海风穿过缝隙时发出的呜咽。
咸湿的空气似乎凝结在笔尖,字字句句都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重量。
直到窗外天色被厚厚的灰云覆盖,细密的雨丝终于飘洒下来,敲打在蒙尘的玻璃窗上,发出细碎而连绵的声响,如同催促的鼓点。
郑硕才猛地停下笔,长时间紧握钢笔的手指关节僵硬发白,手腕传来一阵阵酸胀的刺痛。
他用力揉搓着手腕,指腹按压着酸痛的筋络。
抄袭那些在前一世光芒万丈的名着巨作,在最初的些许涟漪后,并未在他心底掀起持续的道德波澜。
抄袭前世的名作巨着,并未让他内心产生过多的道德不适感。
这是他在这个危险时代安身立命、乃至图谋发展的最大依仗,是命运给予的残酷金手指。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更何况,那些原本时空里的天才们,即便被自己提前“借”用了部分创意和故事的骨架,以他们的惊人才情和喷薄的创造力。
也必定能沿着不同的轨迹,创造出同样辉煌、甚至更加耀眼的成就。
历史车轮滚滚,不会因一颗小石子而彻底改变方向。
“是时候了。”
他低声自语,如同一声战号。他站起身,骨头因久坐而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他仔细地将两份书稿——《昆仑》那充满侠骨柔情的开篇,以及《寻秦记》那构思奇绝的穿越故事的初稿章节,分别装入两个略显陈旧但厚实坚韧的牛皮纸袋中。
他小心地抚平袋口的褶皱,用结实的棉线仔细捆扎好。动作一丝不苟,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
------
下午两点刚过,雨势渐歇。空气被雨水洗刷得格外清新,带着泥土和海藻混合的凉意。
郑硕踩着吱呀作响、有些湿滑的木楼梯走下阁楼。
几乎是同时,客厅里那张蒙着旧绒布的沙发上传来了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