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殿下。”
“请让微臣为殿下牵马。”
李进恭敬地从朱涛手中接过缰绳,然后才面带笑意地说:“殿下果然神机妙算,臣不敢居功。从发芽到种植,每一阶段臣都详细记录,包括生长周期、土豆特性以及种植技巧,皆一一记载,只等殿下查阅。”
李进句句属实!
他按照朱涛所教的种植方式,在试验田搭建了暖棚,打破了季节的限制。为了培育良种,他亲力亲为,每一颗发芽的土豆,几乎都是他亲手照料。
为选出最优品种,他每日详细记录。
短短两个月。
他从一个对农事一无所知的书生,成长为一位精通耕种的能手!
其中付出的辛劳与汗水,
全都被写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
连原本挺拔的背影,也逐渐弯了下去。
早已不见当初文弱书生的模样。
正是因为他这份踏实与勤苦,才真正赢得了扬州百姓的心。扬州终于出现了一位愿意与百姓同耕共苦的好官!
“你辛苦了。”
“你的功绩,孤不会忘记,天下也不会忘记。”
“等孤返京后,定会启奏皇上,封你为扬州侯若:水;,小:?说,群5?;?7.?水.群飞备;,用,群0,1!”
“凭这一份功绩!”
“就足以让你名垂青史!”
“你已立下不世之功,堪称国家栋梁!”
“恳请封爵!”
“眼下只是嘉奖!”
“待天下大兴之时,你便是我大明的重臣!”
“能安定社稷的重臣!”
朱涛深吸一口气,神色凝重地握住李进的手,说道:“我给你的只是起点,这一切都是你自身努力的结果,不必推辞,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早有准备的人,不是谁都能把握住命运的机会!”
“感念殿下厚爱!”
“感念陛下隆恩!”
“臣必竭尽全力,尽心竭力,至死方休!”
李进眼中含着热泪,神情坚定。短短六十多天,不过是两月有余,却如煎熬般度过。他深知百姓的艰难,也最理解农耕之苦。这份爵位,他心怀愧疚,但他对得起黎民百姓!
“这些话,日后再说给陛下听吧。”
“陛下愿意听。”
“但我却不愿听。”
“我和太子还有重任要交给你!”
“将你安排在户部,实在屈才了!”
“虚心求教!”
“勤奋好学!”
“我会为你寻一位良师,安排你在中书省任职!”
朱涛望着李进,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这几日我就不走了,给我安排一间屋子,把你写的书都搬过来。这几日我恐怕要彻夜研读,等待土豆成熟的日子。如此国之利器,若我未能亲见,将是人生一大遗憾!”
“臣明白。”
“臣立刻为殿下安排住处。”
“愿陪殿下左右,为殿下讲解。”
李进脸上满是欣喜,甚至忘记了身份之别,直接拉着朱涛的手就要回家。
朱涛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在扬州的所见所感,皆是真实,李进确实是个好官,是个能为百姓撑腰的好官!
“咱们家王爷真是勤勉。”
“还从没见过王爷这般熬夜读书。”
苏锦墨与同为锦衣卫的穆正天守在门外,听着屋内未息的声音,还有朱涛爽朗的笑声,眼中皆闪过一丝惊讶。他们这位王爷,除了善战,竟也如此好学。
“这是百姓的福分。”
“有这样的王爷,还有太子这般宽厚的储君。”
“大明江山才能长久稳固。”
“这才是值得我们誓死效忠的理由。”
穆正天反倒露出笑容:“能为这样的王爷守门,他必有天佑,这正是大明百姓所期待的主上。”
“是啊。”
“值得高兴。”
“如此王爷!”
“实乃世间之福!”
“百姓之福!”
“不过我可不想像他这样日夜操劳!”
苏锦墨先是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又摇了摇头。跟随这样一位王爷,真的能过上理想中的日子吗?
恐怕未必。
“李进,你是老天送给大明的奇才!”
“这么多学问,你只用了两个月就掌握了。”
“孤王不仅佩服你的聪明,更敬佩你的坚持。”
朱涛整整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翻阅李进的笔记和他的推演过程,眼中忍不住流露出赞叹。他和太子自诩读过万卷书,但在李进面前,竟有些羞愧。
“殿下太高看我了。”
“我不过是大明万千学子中的一员。”
“我的天资并不出众。”
“我只是做我能做到的事。”
“只要能帮到百姓。”
“吃点苦,受点累,没关系。”
李进一如既往地谦虚,而他内心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自己不过是运气好些,成了马三刀的侄子,又被齐王看重,给了他施展才能的机会。这份恩情无以为报,唯有誓死效忠。
因此,
他不在意自己有多大的学问。
也不在意自己有多高的官职。
他只想踏踏实实地为朱涛做些事。
尽一个臣子应尽的本分。
“李进。”
“孤王小看你了。”
“你不是中书省能容得下的人。”
李进的一番话彻底打动了朱涛。看着他那坚定的神情,朱涛语气沉稳地说:“扬州府之行,就当作是对你的一次磨炼。我会安排你拜刘伯温为师。大明未来的宰相之中,一定有你的一席之地!”
“先别说话。”
“听我说完。”
“我不知道你有多高的天赋,但光是这份心性,就胜过天下无数读书人。不骄不躁,不忘本心,谨守臣道。你就是太子心中最理想的丞相人选。”
“扬州城只是你的起点。”
“就从那里一飞冲天吧!”
“李进。”
“孤王会助你,助你成为大明的宰相!”
朱涛的声音虽轻,但在李进耳中却如惊雷一般。他从未被如此坚定地信任过。而眼前这位,是当今天子最宠爱的儿子,是太子最器重的弟弟,是未来大明最尊贵的亲王!
“感谢的话不用说了。”
“你已经用行动给了孤王最好的回报。”
朱涛望着激动得说不出话的李进,轻轻挥手,目光落在桌上那摞厚厚的笔记上,眼神中燃起炽热的光。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其价值远超整个大明国库!
这正是朱涛称李进为天才的原因。
这些笔记,几乎可以决定大明的兴衰!
“好了。”
“你辛苦一天了,回去休息吧。”
“孤王还想再看看它们,看看我大明的栋梁,为大明写下的奇迹!”
朱栢仍旧低头看着手中的书页,语气淡淡地吩咐:“关门,别来打扰孤。”
“臣告辞。”
李进原本还有些话想说,但想到齐王府的规矩,便咽下了话语,离开前只是对着朱栢深深一躬,低声说道:“王爷也请早些歇息。”
“你们二人轮流守着。”
“一人先去歇息,后半夜再来换班。”
待李进走远,朱栢的声音再次从房中传出,苏锦墨与穆正天在门外同时抱拳回应:“谨遵吩咐!”
“这与千年后所见几乎一模一样!”
“这李进确有大能!”
“细想之下,也合情理。”
“我大夏上下五千年,乃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代代皆有英豪挺身而出!”
“方能立于天地之间,长盛不衰!”
天将破晓,衙门里的雄鸡开始啼叫,朱栢才将手中的册子合上,口中喃喃自语:“至少从今往后,百姓不必再受饥荒之苦。当然,田地还是要耕种,土豆也必须推广,官仓每年的存粮将成倍增长,如此三策并行,若大明还不能富国强民,那才是怪事。”
“门外是谁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