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四月二十日,巳时初刻(上午九时许),北京城,太仆寺旁,侯恂临时寓所正堂内,空气中弥漫着上好龙井茶的清香。

侯恂的情绪在朱慈烺安抚下,已逐渐平复,虽眼眶依旧泛红,面容带着憔悴,但那双眼眸中,已重新燃起了那个年代属于士大夫的责任感,他坐在座位上,双手捧着温热的茶盏,内心逐渐开始暖和起来。

朱慈烺坐在主位,神色平和,目光扫过堂内众人,最后落在侯恂身上,他抬手指了一下侍立在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赵啸天,语气轻松地介绍道:

“对了,侯大人,孤还未曾为你引见。”朱慈烺微微一笑,“这位,是赵啸天,赵指挥使。或许侯大人未曾听闻其名,但啸天于孤,于大明,却有擎天保驾之天功。”

朱慈烺的语气带着肯定:“赵啸天原是运河兴漕帮的总舵主,江湖豪杰,义薄云天。当日京师骤变,孤与慈炯、慈炤仓皇南奔,前途渺茫,险象环生。全赖赵啸天率领兴漕帮众弟兄,不惜代价,沿途护送,水路陆路,历经艰险,方得平安抵达济宁。”

缓了缓,朱慈烺说道,“而后,孤才在济宁整军经武,赵啸天及其麾下精锐,亦成为孤之臂助,现掌锦衣卫事,负责侦缉、护卫重任。可谓于危难之际,方显忠义本色。”

这番介绍,语气平和,将赵啸天的出身、功绩清晰地勾勒出来,其中,更是直接点明了赵啸天与太子殿下非同寻常的信任关系——过命的交情。

侯恂闻言,脸上立刻露出肃然起敬的神色。他连忙放下茶盏,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朝着赵啸天,躬身郑重行了一个大礼,声音带着敬意:

“赵指挥使,高义薄云,忠勇可嘉。老臣在此,真心谢过指挥使救护殿下之天恩,护驾之无上天功,”说到动情处,他的声音再次哽咽,“若非指挥使及兴漕帮义士们仗义出手,我大明国本,恐将,恐将……不堪设想啊,老臣感激不尽。”

赵啸天虽如今身居高位,但面对侯恂这等曾居督师之位的重臣如此郑重礼谢,也不敢怠慢。他立刻踏前一步,抱拳躬身还礼,声音洪亮坦诚,带着江湖人的直率:

“侯大人言重了,折煞末将了。”他直起身,虎目中光芒炯炯,“啸天不过一介粗人,江湖草莽,蒙殿下不弃,授以重任。所为之事,不过遵循本心。”

想了想,赵啸天补充道,“知恩图报,乃江湖铁律;忠君爱国,更是男儿本分。俺赵啸天,生是大明人,死亦必做大明的鬼!要让俺像那些没骨头的软蛋一样投,降鞑子、降流寇?嘿,门都没有,那还不如脑袋咕噜滚了,死了算了嘿嘿。”

顿了顿,赵啸天语气加重,说道:“侯大人,俺读书不多,讲不出岳武穆爷爷‘精忠报国’那样文绉绉的大道理,但这句话,俺刻在心里呢!殿下信重,将士用命,俺赵啸天这条命,就卖给殿下,给我大明了。”

说完,赵啸天重重拍了好几下胸脯。

这番毫不矫饰的话语,充满了江湖豪侠的赤诚,让侯恂听得心潮澎湃。他重重颔首,眼中满是激赏:“赵指挥使所言,字字珠玑,句句在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需赵指挥使这般忠义之士,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老夫,敬佩之至!”说着,再次抱拳一揖。

赵啸天连忙摆手:“侯大人快别如此,俺们这些粗人,更佩服您这样的老大人。身陷牢狱,刀架脖子,硬骨头不弯,打死不降贼!嘿,俺赵啸天看来,这才是真读书人的气节,俺老赵和弟兄们,打心眼里服气侯大人。”

看着这一文一武,一老一壮,两位背景迥异却同样忠贞不二的臣子相互敬重,朱慈烺心中欣慰,插话道:“好了,二位皆是我大明栋梁,孤之股肱,就不必如此客套谦让了。都请坐回,坐下说话。”

待二人重新落座,堂内气氛更加融洽。朱慈烺目光温和地看向侯恂,问道:“侯大人,眼下住处、用度可还周全?有何需求,不必顾忌,尽管对孤直言。你现今最要紧的,是好生将养身子,日后还有重任需倚仗老大人。”

侯恂连忙起身,躬身回道:“谢殿下关怀!常侯爷安排极为周到,张大田将军照料细致,一应物品皆已备齐,老臣并无短缺。身子骨虽经磨难,却也无甚大碍,将息几日便可。”他顿了顿,脸上露出决然,说道,“殿下,老臣确有一事,思忖已久,恳请殿下准允。”

“哦?侯大人请讲。”朱慈烺示意他直言。

侯恂点点头,起身,快步走到一旁书房,迅速取出一封墨迹干透、信封严谨的火漆密信,双手捧着,回到朱慈烺面前,深深一躬,将信呈上,语气恳切郑重:

“殿下,老臣昨日闻听殿下率王师光复京师,欣喜若狂,夜不能寐!思前想后,自觉如今能为殿下、为大明略尽绵力之事,首在武昌宁南伯左良玉处!”

听到“左良玉”,朱慈烺心里一震,这正是他现在最想侯恂做的。

侯恂抬起头,目光灼灼:“左良玉此人,殿下或已知晓。他早年乃老臣帐下一亲兵,因其勇悍机敏,老臣一路亲手提拔,自什长、把总、守备、都司、参将、副将,直至独领一军。”

缓了缓,侯恂说道,“左良玉,其人虽性情桀骜,然确有其才,于辽东、中原诸役,屡立战功,方有今日镇守武昌、拥兵数十万之局面。此子近些年,老臣在牢狱之中也听说了其,诸多桀骜事情,心恨不能及早劝解,让其在此路上愈发得寸进尺……”

侯恂所指的,就是近几年自己在牢狱中时,那左良玉对崇祯皇帝和上级军令阳奉阴违,让其追击张献忠也不用功,而是慢慢尾随,自己做大,也间接让张献忠等贼子做大。

忽然话锋一转,侯恂对朱慈烺重重躬身,说道:“但,请殿下放心,老臣知道这左良玉,其对老臣,尚存几分旧日情谊与敬畏。过去且不多说,今后,老臣定能为殿下详细劝解,定能确保其手下数十万大军,真正成为我大明的重要力量。”

说着,侯恂双手将那封信举高,说道:“此信,乃老臣昨夜亲手所书,其中详陈殿下之神武、京师之光复,详说我大明中兴有望。更以老臣之名,恳切规劝其认清大势,摒弃观望,倾心归附殿下,共扶社稷!”

朱慈烺点点头,侯恂见太子殿下并无不满,继续说道,“老臣恳请殿下,选派得力干员,火速将此信送至武昌,亲交左良玉手中。若得其效命,则长江上游可定,湖广无忧,张献忠等宵小亦将震慑,于殿下匡复大业,助益莫大。”

侯恂说完,满怀期待地看着朱慈烺,胸膛微微起伏。

朱慈烺并没有立刻去接那封信,也没有立刻回答。他身体微微后靠,右手食指在紫檀木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轻微的“笃、笃”声。

朱慈烺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透眼前小院,望向了湖广大地,望向了那个拥兵自重、态度难以琢磨的左良玉。

作为穿越者,朱慈烺脑海中的历史记载信息,远比侯恂所知的更为复杂冷峻。

左良玉,这个名字在明末的历史上,是一个充满矛盾与争议的符号。他确实勇猛善战,早年随侯恂、曹文诏等人在辽东与清军血战,功勋卓着;转战中原镇压农民军时,也一度是让李自成、张献忠头疼的劲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的膨胀,左良玉此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悍将。他拥兵自重,跋扈专横,屡屡不听朝廷调遣,甚至因私怨坐视杨嗣昌兵败,间接导致张献忠再度坐大。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京师陷落侍,他左良玉手握重兵,却始终按兵不动,坐观成败,其心思,深不可测。

至于其兵力,所谓“八十万”、“百万”,不过是虚张声势。根据后世史家分析判断,朱慈烺知道,其核心能战之兵,最多不过三十万,其余多为裹挟的流民、军眷,战力堪忧。而且,按着历史记载,到了1644年,左良玉起家的老部下损耗严重,军队纪律涣散,已远非昔年那支精锐。

然而,利弊权衡,左良玉此人又绝不能忽视。 他雄踞武昌,扼守长江咽喉,若他能真心归附,则可屏障江南半壁,震慑四川的张献忠,极大减轻北方压力。若其心怀异志,自立,甚至投靠他人,则后果不堪设想,大明面对的也将是另外一番困境。

朱慈烺知道,关键点,确实还真就在于侯恂。

历史明确记载,左良玉对这位一手提拔他的老上司,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尊敬。侯恂的话,他大概率会认真权衡,甚至言听计从。历史上,侯恂对左良玉的影响力,远非常人能比,这也是这位左良玉复杂心性之外,少有的一些确定性。

对于朱慈烺来说,左良玉这步棋,必须下,而且要下得巧妙,既要拉拢,也要制约。

堂内一片寂静,只有朱慈烺手指敲击扶手的轻响。他在琢磨,怎么对左良玉呢?就如此去信?还是?

侯恂举着信,心情从最初的兴奋,渐渐变得有些忐忑不安。他也知道,太子殿下很可能对那左良玉有深深怀疑,进而不一定愿意拉拢。

黄得功、常延龄、杨彪、赵啸天等人也屏息凝神,等待着太子的决断。他们都清楚,左良玉的态度,关乎整个南方战略,但此心性多变,也确实不好抉择。

片刻之后,朱慈烺手指的敲击声戛然而止。他眼中闪过一丝坚决,缓缓站起身。他没有先去接侯恂的信,而是踱了几步,走到堂中,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侯恂脸上。

朱慈烺端起茶几上的茶杯,呷了一口温热茶水,整理一下最后的思绪。随后,他转身,面向侯恂,语气郑重:

“好!侯大人此议,深合孤意。”朱慈烺首先肯定了侯恂的建议,让其松了一口气。

朱慈烺继续说道,“宁南伯左良玉,国之柱石,雄踞上游,其部之向背,关乎江南半壁安危。孤早已期盼其能明辨是非,率众来归,共扶社稷。有侯大人亲自修书担保,晓以大义,陈以利害,孤相信,宁南伯必能做出明智抉择!”

听到太子如此表态,侯恂脸上顿时绽放出光彩,激动地就要再次行礼。

朱慈烺则抬手虚按,止住了他的动作,话锋一转,继续说道:“然,国之大事,非仅凭私谊可定。既欲让左将军倾心报国,朝廷亦需示以诚意,予其名分,明确权责。”

朱慈烺目光锐利地看着侯恂,重重说道:“侯大人,眼下国事维艰,军政需一体,方能号令统一,聚力破敌。孤已设黄得功将军之前军都督府、常延龄将军之中军都督府,分统现在我大明新军主力。”

顿了顿,朱慈烺加重语气,说道,“今,为统筹长江沿线及湖广、川陕军务,孤意,增设右军都督府!”

缓了缓,朱慈烺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这右军都督府大都督一职,孤意,便由侯大人你,亲自出山担任,总揽长江中上游防务,招抚节制左良玉等部,经略湖广,伺机图川,牵制陕西山西。”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殿下。”侯恂浑身剧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右军都督府大都督,正一品武将实权军职,这是何等显赫的要职!位列武臣极品,掌一方征伐军政大权。

侯恂不敢相信,毕竟自己也还算是陛下亲定有罪之人,如今太子殿下竟然直接原地启用,还是一步登天的重用大用,让侯恂满心除了感恩大恩之外,更多的是不敢相信,难以置信。

不过,作为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官场老手,侯恂心思稍微回味一下,就忽然明白了太子殿下这个决定背后的深意——太子殿下此举,不仅是极高的信任,更是将一副千钧重担,直接压在了他的肩上。

太子殿下直接原地让自己独领右军都督府,掌独立一方征讨事宜,那这右军都督府的重任,就要自己出全力,因为右军都督府与自己彻底绑定在一起,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左良玉部的几十万大军。自己想要完成重任,就必须全力把左良玉用好,如此一来,左良玉几十万大军,自然就归到右军都督府麾下,成了太子殿下直接统管的势力。

侯恂心下想到此,更是骇然。太子殿下小小年纪,十五岁的年龄,竟然就能如此炉火纯青地多重用人,这步棋竟如此老辣,自己这位多年官场老人都一下子难以琢磨透彻……这太子殿下的心性,简直是妖孽般的。

想到此,侯恂没有任何犹豫,猛地离座,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花白的头颅深深低下,声音激动:“殿下,殿下如此信重,老臣……老臣何德何能!”

但转而,侯恂坚定眼神,重重说道,“但,值此家国危难之际,老臣又岂能做那小女子惺惺之态?殿下既以国士待臣,臣必以国士报之!这右军都督之职,老臣……万死不辞!定当竭尽残年之力,为殿下,为我大明,效死方休。”

朱慈烺快步上前,亲手将侯恂扶起,语气温和:“侯都督请起,孤说过,不必多礼。日后相见,军务紧急之时,方便即可,勿需动辄跪拜。”他看了一眼黄得功、常延龄等人,笑道:“黄都督、常都督他们,都已知晓孤这脾性。”

侯恂起身,心中暖流涌动,更是感慨万千:“老臣遵命。”

朱慈烺扶他坐回座位,继续踱步,完善着他的布局:“侯都督,既设这右军都督府,左良玉部,自然当归入此府辖制。”

侯恂心里扑通落地,果然,被他猜到了,这太子殿下设自己这大都督职位,背后,就是要直指左良玉部。

朱慈烺继续说道,“这样,侯都督,你即刻修书,告知左良玉,孤,晋其为右军都督府从一品都督同知,由你直接管辖管理,其部暂仍镇武昌。其麾下兵马编制、粮饷补给,暂由其自行整饬筹措,待其,寻合适时机至京述职后,再由侯都督你与其共同拟定详细方略,报孤核准。”

顿了顿,朱慈烺补充道:“侯都督你在信中可明言,令其放心扩编精锐,保持战力。当前要务,是严密监视张献忠动向,伺机出兵四川,扼制其扩张。具体进军方略,由侯都督你与其根据前线情势,共同筹划,报孤决断即可。”

这一连串的安排,恩威并施,权责清晰,既给了左良玉极高的名位和自主权,又通过侯恂这位他无法拒绝的老上司,实现了有效的节制。更妙的是,将具体的作战筹划权下放给侯恂和左良玉,既显示了信任,又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侯恂是何等人物?宦海沉浮数十载,瞬间便洞悉了太子殿下这番布局的深意和巧妙之处。

这不仅是一纸任命,更是一个牢固的绑定。自己这个右军大都督,与左良玉这个都督同知,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左良玉若忠心用命,则右军都督府将成为太子手中一支强大的力量;左良玉若心怀异志,自己首当其冲,而太子殿下……以他展现出的手段和魄力,绝不会坐视,届时恐怕自有雷霆手段。

侯恂明白,这既是对左良玉的笼络,也是对自己的信重,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这位太子殿下的试探,或者说一步试验,若成了皆大欢喜,若有变,再具体拾掇。

“殿下布局,深谋远虑,恩威并济,末将,叹服!”侯恂由衷地说道,心中对这位年仅十五岁太子的评价,拔高到了一全新的高度。“末将即刻重新修书,将殿下恩赏与方略,详尽告知左良玉。请殿下放心,左良玉虽性傲难驯,然于末将面前,尚不敢、亦不会虚与委蛇。此事,末将敢打包票,还请殿下放心即可。”

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好,孤要的,就是侯都督这股担当和信心。”

侯恂想了想,又谨慎地提出一个建议:“殿下,末将以为,为显朝廷诚信,是否可谕令左良玉,亲自入京陛见述职?如此,既可当面宣示恩宠,亦可……”

朱慈烺未等他说完,便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语气透着体谅:“侯都督所虑,亦有道理。然,眼下湖广局势未靖,张献忠虎视眈眈,左将军身负守土之责,不宜轻动。”

想了想,朱慈烺说道,“入京之事,不必强求,可由其自行斟酌时机,待后方稳固后再行前来不迟。孤,信得过他,也信得过侯都督你的眼光。”

这番表态,满是宽宏与大度,更有对部下的体谅。这让侯恂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反而更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殿下胸襟,真如海纳百川!末将明白了,必使左良玉感知殿下天恩,竭诚图报。”

大事已定,朱慈烺坐回主位,对常延龄吩咐道:“常都督。”

“末将在。”

“自今日起,便由你陪同侯都督,熟悉我军当前编制、将领、军法条例、粮饷后勤等一应事务。尤其要让侯都督知晓,我军新立之军规军纪,以及保障队等一概新式编制。”

“末将明白,定当详尽禀告侯都督。”常延龄抱拳回道。

朱慈烺又看向侯恂:“侯都督,右军都督府的具体架构、属官配备,暂且不急。你当前首要任务,仍是静心休养。闲暇时,可多与常都督、黄都督交流军务,用你多年经验,为他们参赞谋划。待左将军那边消息明朗,或其本人抵京后,我等再详细议定右军都督府章程,如何?”

“末将遵命,一切听从殿下安排。”侯恂抱拳,心中已完全进入了新的角色。

见诸事安排妥当,朱慈烺起身道:“时辰不早,军务繁忙,孤等便不打扰侯都督休息了。侯都督若有任何事宜,可随时,直接寻孤哈哈,不用过于拘束。”

“老臣明白,恭送殿下。”侯恂连忙起身相送。

朱慈烺在黄得功、常延龄、杨彪、赵啸天等人的簇拥下,走出这小院。

此刻,风雪天气早已不在,阳光正好,洒在残雪未消的庭院中,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朱慈烺回头看了一眼躬身相送的侯恂,心中默然。

这一步棋,已然落下。能否真正收服左良玉这头雄踞长江的猛虎,巩固江南半壁,进而图谋天下,就看接下来的运筹与造化了。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大唐有一帮古惑仔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三国:我老婆全是神话级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三国:争霸江山美人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碧血大明:穿越系统改写江山我在红楼当情圣,诸位金钗入我怀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大阵主回到东汉当赵云废柴王爷?我反手开启召唤护驾后汉异星录六皇子别装了!你的锦衣卫露馅了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戍边七年,归来已是陆地神仙争霸天下:日月所照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马超:吾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异界打仗太菜我教他们玩孙子兵法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超时空合伙:我的穿越盟友是太子程序带我穿越回去我,修炼葵花宝典后,比女人还妖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铁槊镇唐末穿越水浒传之谋逆大宋:这个潘金莲不对劲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林飞穿越记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穿梭万界,女神越多我升级越快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知不可忽骤得开局乞讨,走上大道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鹿踏雍尘携空间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参暴富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洛神仙界篇我在大明当销冠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