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身处欧洲的俞良,开拓自己时尚圈事业的同时,国内也传来了好消息。
贾跃亭,也就是乐视那边,经过几天的商议,最终决定投资《何以笙箫默》。
而且还没有还价,直接同意了7000万元的投资额,份额占50%。
主控权依然保留在俞良,也就是制作方良图娱乐,唯一的条件,也是俞良在酒桌上答应过贾跃亭的网络播映权免费授予乐视平台。
贾跃亭还特意打来越洋电话,明确表示制作全程由俞良团队自主决定,7000万资金如何使用,乐视概不干涉。
总之,贾跃亭确实是有诚意的。
当然,俞良其实也是有诚意的。
贾跃亭和乐视那帮管理层不傻,俞良报出的7000万看似高昂,实则相当合理。
仅以俞良目前的号召力,以及刚刚3000万卖给他们的《唐人街探案》,这么说吧,《何以笙箫默》在未经过市场检验的情况下,网络独播权市场价就可以叫到2000万元以上。
再加上电视台发行收入,尽管传统媒体影响力和财力有所下滑,但现在还是电视台时代,如果俞良为男主角,女一男二女二,也是知名演员,而且电视台认可的话,最少会按照制作成本的百分之八十给钱,最少5000万。
此外,这剧,必定是一部备受期待的偶像剧,那就能找品牌方植入,这收入也相当可观。
这还没算后面的二三等轮数。
而且若剧能够成为爆款,哪怕是小爆款,乐视不仅能回本,还能赚一笔。
再说了,以俞良如今的身价,即便开出2000万片酬,也未必能请动他出演。
综合来看,乐视的钱绝对没多花。
甚至还得了实惠。
所以乐视团队经过专业测算,发现俞良确实没有虚报价格,合作条件相当公允。
当然,其实乐视现在也不在乎赚不赚,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优质内容吸引用户,提升平台活跃度与粘性。
这才是他们的核心诉求。
电话中,贾跃亭也委婉表达了这一层意思。
不过,俞良哪能保证这一点。
只能说,剧的好坏能保证。
至于剧火不火,说实在的,圈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保证。
所以俞良只承诺,会用心制作。
贾跃亭也不是不讲道理的,听后,对此表示理解。
其实他也知道,乐视投资的项目众多,投资失败,而且没水花的剧或者电影多了去了。
只是对俞良抱有更高期待,希望这部剧在乐视独播的时候,吸引更多的用户。
但他也知道自己急了,所以也是连忙改口。
表示称无论结果如何都愿意接受。
同时再次强调,这7000万资金如何使用,全由俞良团队自主决定,乐视不插手。
也不过问制作细节。
当然,俞良也清楚,别看对方很多事情不管,说的也好听,但是只有一个前提,成片质量要过关。
但俞良觉得这也正常,甚至都不用对方说,他都会好好拍的。
而且,他还真不信乐视那边什么要求也没有。
不过他知道,要求肯定不会过分。
但总得来说,条件让俞良十分满意。
毕竟一分钱没花,除了网播权收益没了,但还有50%的份额呢。
之后,俞良暗自盘算,这7000万应该怎么花。
他想过,3000万可以作为自己的片酬,不过呢,他也知道什么都涨价了。
现在的4000万,说实在的,还真不一定禁花。
所以俞良决定,也不一定那么多,看情况。
他绝不会为贪图利益而粗制滥造,毕竟这是良图娱乐首部自制剧,关乎公司品牌形象与未来布局,于情于理都必须认真对待。
而且粗制滥造,还得罪贾总,总之,杀鸡取卵的事儿他不会干。
不过说实在的,其实俞良也有点后悔,早知道当时多向贾跃亭多要点了,就算不是一个亿,八千万也行啊。
但是事已至此,还找人要钱就不合适了。
至于签合同,这就要等到他回去了。
不过也不急,都到这地步了,贾跃亭就算再能忽悠,也不能忽悠到他的头上。
因为忽悠他,就等于忽悠张艺谋了。
贾跃亭不会干这种事儿,况且现在的乐视可有钱了。
这件事情定下后,即便远在欧洲,俞良也立即开始了项目的远程统筹。
他首先联系顾白,暂缓《微微一笑很倾城》的进度,集中精力完善《何以笙箫默》剧本。
顾小白表示剧本已基本成熟,再打磨一下就可以送审,不过还是先把当前版本的给俞良用邮箱发了过来,俞良审阅后,觉得不错,告诉顾白,等完善好,便安排提交广电送审,并托人加快审批流程。
其实俞良对过审有信心。
毕竟题材在那了,偶像剧题材不触碰红线,内容轻松活泼,过审相对容易。
当然,很多事情,得回去才能继续安排,影视剧立项,远不止剧本过审这么简单。
选角、宣传、音乐制作、组建班底……后续工作千头万绪。
最重要的是,导演还没找呢。
但关于导演人选,俞良并不担心。
7000万投资加热门Ip的组合,足以吸引优秀导演主动接洽。
当然,这是没办法的时候,才用的方法,还是先自己找为主。
他认识不少导演,到时候想想谁合适,就去接洽,实在不行,再去吸引。
总之,在导演这里,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大。
演员方面,俞良倾向于启用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
作为公司首部自制剧,明星加持有助于提升项目热度与口碑。
俞良也没自傲到单凭自己扛剧。
至于培养新人,后面再说。
再说了,眼下他确实“无米下锅”。
俞良也是知道了,那些日后走红的演员,大多早已被各大公司签下,一步步培养出来得,哪轮得上他。
就算有没被签的,估计岁数也小,出来都没出来。
根本无从下手。
虽说,他也想过找那些长得好,但是上一世听都没听过的新人,但是吧,他一有这个想法,心底里就觉得不能这么干,不然妹有好果汁吃。(读者不允许,没名气没人看)
总不能直接在微博上发名字寻人吧?
若真这么做,哪怕不会以他是穿越人士,也估计会被当成神经病。
他这个明星还做不做了?
不过话说回来,该签约的新人还得签,即便困难重重,这件事也必须做。
而且公司还是得招人,尤其是影视方面的人才。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人单干,迟早累死。
要想做大做强,必须组建自己的团队。
好吧,其实也是被逼的。
他不得不组建自己的团队了。
原因那很简单,这次义父工作室的人都不能帮他了,因为都是忙活义父新电影去了。
所以这次只能他自己来了。
不对,还有个濮伦...
但是这玩意顶啥用啊。
......
“总裁先生,感谢您和香奈儿公司对我的信任。”(法语)
法国巴黎,香奈儿总部。
尽管他只是中国区代言人,香奈儿总裁却亲自出席签约仪式,并在签署合同后与他亲切交谈,所以双方签完合同。
俞良主动伸手与总裁相握,用法语表达了感谢。
他一向入乡随俗。
当然,这份诚意也源于香奈儿开出的优厚条件。
只能说,作为国际顶级品牌,即便只是中国区代言,香奈儿给的是真的大方,不过给不了的价格。
他和香奈儿签约两年,每年150万欧元。
按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每年1200多万元。
对香奈儿而言,这个数字或许不算什么。
全球代言人的费用远高于此。
但对俞良来说,这无疑是笔巨款,刷新了他的代言费纪录,此前巴宝莉每年支付850万人民币,而香奈儿直接涨了近400万。
说实话,放眼国内,能拿到这个级别代言费的艺人屈指可数。
同时,也大大缓解了俞良的压力。
因为目前不仅他个人账户见底,公司账上,也因为分红、买拍摄设备、买小说Ip,基本上也不剩多少。
虽然《唐探》票房分账预计超过一亿,但款项还要等等。
不过香奈儿表示会把钱尽快打到他的账户,所以香奈儿的这笔钱犹如久旱逢甘霖。
所以俞良觉得,舔对方没毛病~
尽管他的法语只是临时学的几句客套话,连日常交流都勉强,但这份姿态本身已足够表达诚意。
总裁用英文回应。“俞,你的法语很棒,相信有你的加入,香奈儿在中国市场一定会发展得更好。”(英文)
无论国内国外,人情世故的本质并无不同,只是表现形式各异。
总裁对俞良印象颇佳,而且印象很深。
首先,俞良自打担任香奈儿香水形象大使以来,该系列产品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份额显着提升,尤其在中国的销售增长尤为亮眼。
能带来实打实的业绩,能赚钱,自然记得他。
此外,俞良也是香奈儿合作过的少数亚洲面孔之一,更是目前唯一达到代言人级别的亚洲艺人。
物以稀为贵,加上他带来的商业回报,总裁想不记住他都难。
而一旁的皮卡今天格外高兴。
作为中国区的总经理负责人,他一手推动了这次合作,而且香奈儿在华业绩的节节攀升,更让今天成为他的高光时刻。
皮卡当时就想到,中国有句话讲得好,升官发财就在眼前。
寒暄过后,合同也签完了,皮卡就陪同俞良离开总部。
两人同乘一车,俞良的助理和濮伦以及别的工作人员,坐另一辆车跟随。
前一天,俞良已按代言人流程参观了香奈儿内部展厅,深入了解品牌历史与产品线。
今天皮卡要带他去完成宣传物料拍摄。
尽管只是中国区代言人,香奈儿却安排他在法国本地拍摄所有平面和视频素材,确实是很有诚意了。
车辆沿塞纳河行驶,俞良望着窗外河景,与皮卡随意闲聊。
看到这条有名的塞纳河,俞良下意识想起一句歌词。
“塞纳河畔左岸的咖啡~”
……后面歌词不记得了。
不过看了一阵,这条被知名的河流,在俞良看来并无特别,他甚至觉得,有点像他老家津市的海河来着。
津市本就以欧式建筑闻名,看了一阵,让俞良觉得越来越像,随后就不看了,感觉没意思。
皮卡敏锐地捕捉到俞良细微的表情变化,那转瞬即逝的不以为然,分明在说“塞纳河不过如此”。
若正常来说,这位中国区总裁或许会不悦,甚至反驳“塞纳河是美的”。
但此刻他并未动怒。
因为他是英国人。
尽管英法在后世同为“老美亲儿子”,但两国民间可不是这样,这么说吧,法德是世仇,英法关系也没好到哪儿去。
皮卡压低声音。“余,是不是有点失望?是的,我也觉得就是条普通的河。”
俞良闻言笑了笑,未作回应。
皮卡之所以小声,是因为司机是法国人...
在法国公司工作,总不能明目张胆地吐槽当地地标,万一被司机打小报告呢?
不然影响仕途啊。
但他又悄声补了一句。“泰晤士河比这儿好看多了。”
俞良依旧笑而不语。
车辆继续前行,两人转而讨论起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虽然俞良与香奈儿总部正式签约,但各区域分部在实际运营中仍拥有较大自主权。
以皮卡负责的中国区为例,从官宣时间到宣传策略,大多由当地团队自主决定,总部通常不予干涉。
面对对方的询问和商量,其实俞良觉得这些事儿,本就不该由自己过问,便表示全权交由皮卡安排。
其实皮卡心中早有打,他计划在四月初尽快官宣。
毕竟俞良最近在中国火热,能尽快官宣就尽快官宣。
其实皮卡觉得,香奈儿已经有些晚了。
想到这里,皮卡就有些不乐意,因为巴宝莉是在俞良最火热的时候官宣的,还把产品植入了电影,他听说巴宝莉因此在华销量增长了不少。
所以皮卡都想好了,如果俞良还要拍什么,他们也不能落后。
随后,皮卡将俞良带至巴黎某摄影棚进行写真拍摄,之后他们还要前往香奈儿公司的另一处场地,如今的奢侈品牌业务分散在不同地点,香奈儿在法国就有好几个公司,戴高乐大街的总部虽气势恢宏,但缺乏自然景观,而拍摄视频和需要花园等实景,因此还需转场其他分部。
拍摄间隙,俞良休息的时候,濮伦拿着手机快步走来。
见对方神色,俞良便知道有工作要处理,所以没等对方说话,他就问道。“什么事?”
濮伦直入主题。“乐视那边又来消息了,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去,想和咱们商量一下电视剧的具体事宜,顺便把合同签了。”
俞良点了点头。
他觉得签合同不是主要的事情,而是肯定有别的事儿,
因为尽管贾跃亭此前承诺不干涉拍摄,但毕竟投入了全部资金,完全不插手怎么可能。
俞良早就想到了。
他判断,对方不太可能干预创作内容,更可能的是希望在剧中植入乐视平台的广告。
这很正常,他计划在主角上网等场景中加入几个自然镜头,这是小事儿。
但若仅限于此,似乎不必如此急切。
俞良估计,乐视是不是要推演员。
俞良并不清楚乐视是否签约了艺人,但若对方真想推荐演员参演,只要不涉及男女一号和重要配角,他都可以接受。
毕竟其他角色的戏份不多,观众关注度较低。
从外部邀请,也多是不太出名的演员。
既然如此,用谁都是用,还能省点钱,以及卖贾总一个人情。
但重要角色绝不能让步。
这是良图娱乐的首部自制剧,之前也说了,俞良还没自信到认为仅凭自己一人就能扛起整部剧的收视。
他需要其他知名演员加持,相信这个理由贾跃亭也能理解,毕竟这是乐视的重点项目,若因选角造成影响,对谁都没有好处。
俞良对濮伦交代。“我们拍完广告不就回嘛,后天...别太赶,约他们大后天见面吧。”
“具体地点由他们定,我们安排也行,你看着协调...还有,联系好律师,可能那天要在酒桌上签合同了。”
濮伦表示知道了,随后便拿着手机离开。
不久,俞良继续投入拍摄。
次日,他又前往香奈儿的另一处场地完成了视频拍摄。
这些写真和视频将在香奈儿官宣俞良成为中国区代言人后,在中国各大网络平台和时尚杂志同步投放。
皮卡也已告知俞良,官宣时间定在4月3日,没多少天了,可见他迫切希望借俞良的影响力,提振中国区销量。
然后他好升官发财...
所以完成所有拍摄后,俞良他们以及皮卡等香奈儿中国区的并未在巴黎久留,次日便一同从巴黎飞回京城。
后面都有事情要忙。
与皮卡等人告别后,俞良这次就直接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他与乐视团队再次坐在了酒桌上。
这次贾跃亭并未亲自出席,而是乐视影业总裁张昭等管理层来的,都认识,而且俞良在上次饭局上与张昭相谈甚欢,两人还互加了微信。
果然如俞良所料,除了签合同,对方还有事儿。
在律师看合同的时候,他们再次强调拍摄由俞良团队全权负责,乐视绝不干预。
不过他们也询问了俞良心目中的导演人选。
其实俞良尚未最终确定,但已有大致范围。
他刚出道参演《甄嬛传》时,曾结识《步步惊心》《新还珠格格》剧组的不少导演,如陈明章、丁仰国、吴金元、林玉芬等导演,其中多位擅长偶像剧创作。
这些年他始终与这些导演保持联系,过年过节的发个祝福短信,所以打算从中邀约。
即便这些导演因档期原因无法合作,他也并不担心。
之前也说了,只要放出消息,俞良有信心会有很多导演慕名而来,毕竟这可是7000万大投资的项目,而且主演还是他。
俞良还计划,若最终确定的导演无论是名气还是实力都很到位,不止开高价,他也愿意从自己份额中分出部分,作为拉拢。
因为一旦导演拥有份额,自然会更加尽心尽力,毕竟与自己利益相关。
在行业摸爬滚打这些年,俞良深知导演的用心程度,对作品质量影响极大。
这是良图娱乐在电视剧领域的首秀,他宁愿少赚一些,也要走稳这第一步。
当然,俞良这么大方,也不单单是因为这一部电视剧。
他正在积极组建自己的核心班底,他急需一个好导演。
即便导演不签约入职,维持良好合作关系也行。
乐视方面听后表示完全尊重俞良的安排,不过如有需要协助之处可随时提出。
但这些依旧不是本次会谈的重点。
对方的核心目的是推荐演员。
通过交谈,俞良了解到乐视确实已开始尝试签约艺人,不过用张昭的话说,“尚处于试验阶段”。
而更让俞良意外的是,乐视签约演员的操作。
“什么?你们签艺人,合同才三年?”
这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在鲢看来,艺人合约至少应该签十年!
这还是保底,俞良觉得,还要往里面加一些霸王条款,否则好不容易将人捧红,合同却到期,若对方选择离开,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张昭却从容回应。
“这倒无妨,现阶段本就是试水,若合作愉快,后续续约就行了。”
“况且乐视的发展前景广阔,相信艺人们也舍不得离开...即便真有人想走,有乐视影业在,他们在别处也难有更好的发展。”
他说这话时显得信心十足。
而且这番话不无道理。
眼下乐视势头正猛,母公司乐视网更是如日中天。
照此发展,超越华谊都指日可待。
在这样强势的平台面前,即便只签三年,艺人走红后若敢轻易离开,恐怕也会面临行业封杀的风险。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况。
现实是乐视不到两年就会黄摊子。
俞良甚至怀疑,这些艺人合约还没到期,乐视就完犊子了。
不过他自然不会表露分毫,反而满脸赞同地附和。
“您说得太对了!”
“乐视前途无量,必定发扬光大,越来越强!到时候恐怕您赶他们走,他们都不愿意离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