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音洞的深处,从不是世人传言的幽暗死寂。
洞顶垂落的钟乳石,泛着月华般的清辉,石缝间窜出的“露草”缀着剔透水珠,
风一吹便簌簌滚落,落地时竟化作细碎的灵蝶,振翅掠过层层叠叠的奇花异草
花瓣燃着幽微灵火,青碧蔓延处浮起淡白雾,连趴在草叶上的七星瓢虫,甲壳都泛着灵蕴流转的微光。
更深处,涛声如雷。
一条大江横亘洞内,江水并非寻常清浊,而是翻涌着靛蓝与鎏金交织的灵液,
浪头拍击崖壁时,溅起的水花在空中凝结成转瞬即逝的灵鱼,又或是轻啼一声便消散的青鸟。
江风裹挟着浓郁的灵气扑面而来,吸一口都能让修士震颤,却也带着几分令人心神恍惚的诡谲。
“这……到底是真的?”
狐三攥着腰间的狐尾玉佩,指尖微微发颤。
他身后跟着两名同伴,蝶舞已祭出灵器,悬在身前,剑灵光却在忽明忽暗,显然被周遭异象所扰;
蛇则捂着胸口,脸色发白:“洞内怎会有如此壮阔的江?
这些灵蝶、灵鱼,触之即散,倒像是……”
“像是幻境。”狐三接过话头,声音紧绷,
“可这灵气做不得假,我的灵骨都在发烫,仿佛要自行运转功法。”
三人正惊疑间,视线尽头忽然出现的,那道白色身影。
步履轻缓地,朝着大江走去。
他每踏出一步,脚下便有青芽破土而出,转瞬绽放成不知名的灵花;
周身萦绕的淡白灵蕴,像是有了生命,不断溢出、凝聚
——左侧化作奔跃的灵鹿,鹿角挂着晨露;
右侧凝成盘旋的青鸾,翅尖缀着霞光;
甚至有几只灵兔从他身侧跑过,踩过的地方留下点点灵光。
“是那位!”狐三低呼出声,眼中满是震撼,“他怎会在此?而且……这些灵蕴所化的生灵,竟像是随着他的心意而生!”
狐三眯起眼,死死盯着他的身影,语气凝重:“不对劲。
他周身的道韵越来越浓,可这些异象太过匪夷所思
——幻音洞的阵法虽强,却绝无可能凭空生出一条灵江,更别说让灵蕴具象化。”
话音刚落,扶苏已走到江岸边。
他停下脚步,望着眼前波涛汹涌的灵江,周身的灵蕴愈发浓郁,竟与江水中的灵液遥相呼应。
浪头更高了,江面上开始浮现出更复杂的景象:
亭台楼阁在雾中若隐若现,又有身披甲胄的灵兵列队而过,甚至能听到隐约的钟鸣与道音。
“快看!”
李砚突然指向扶苏头顶,“那是什么?”
众人抬头,只见江年周身的灵蕴盘旋上升,渐渐凝聚成一片小型的星云,
星云中既有山川河流的虚影,又有草木虫鱼的灵动,仿佛将一方小世界浓缩其中。
而星云中央,扶苏的身影依旧挺拔,只是双目微闭,眉心处亮起一点淡金色的光点,正是道蕴初显的征兆。
“他在……凝聚道蕴?”狐三失声,
“可成道之路向来凶险,怎会在这般异象丛生之地?万一被幻境所扰,走火入魔便是万劫不复!”
狐三眉头紧锁,忽然想起什么,沉声道:“传闻幻音洞的核心,便是‘虚实同源’之阵。
入阵者所见,皆是自身灵识与天地灵蕴交融的投影
——你信它是真,它便有灵;你认它是幻,它便消散。
这位大人,此刻,怕是在以阵为镜,勘破虚实之道!”
就在这时,一道冷峻的声音,突然在洞内回荡,不高,却穿透了涛声与风声,
直入三人耳中:“天地灵蕴,生于混沌,化于人心。何为虚幻?”
扶苏依旧闭着眼,眉心的道蕴光点愈发明亮,
周身的星云开始旋转,那些灵蕴所化的生灵、建筑,也随着星云的转动,而聚散不定。
灵鹿奔着江水中的亭台跑去,却在触碰水面的瞬间消散;
青鸾掠过星云,翅膀扫过的地方,草木瞬间枯萎又重生。
“所见皆为识,所思皆为念——念起则生,念灭则散,是为幻?”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自问,又像是在与天地对话。
江岸边,那丛刚刚由灵蕴化出的心兰突然摇曳起来,花瓣上的灵火忽明忽暗,仿佛在回应他的话语。
狐三三人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扶苏周身的道韵正在变得愈发凝练,而洞内的异象也愈发离奇:
灵江的水面开始倒映出无数光影,有他修炼的模样,有他斩杀凶兽的英姿,甚至有他曾因道心不坚而迷茫的瞬间。
“那是他的过往!”
李砚低呼,“这阵法竟能引动人心深处的记忆?”
“非是阵法引动,”
扶苏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明悟,“是道心映照。心之所向,灵蕴随之,那便为真?”
话音落下的刹那,他猛地睁开双眼。
眉心的道蕴光点,骤然爆发出璀璨的光芒,周身旋转的星云瞬间收缩,化作一道淡金色的气流,缓缓融入他的体内。
那些灵蕴所化的生灵、建筑、过往光影,并未消散,反而变得愈发清晰
——灵鹿低头啃食灵草,青鸾落在江岸边梳理羽毛,江水中的倒影与扶苏本人的动作如出一辙。
灵江的波涛渐渐平息,靛蓝与鎏金交织的灵液变得温顺,
江面上浮现出清晰的纹路,正是道蕴流转的轨迹。
狐三浑身一震,忽然明白了什么,喃喃道:“原来如此……虚实本无界。
灵蕴是真,人心所感亦是真;
幻境由念生,念若坚定,幻亦可化为真。大人他……竟是勘破了这‘虚实同源’的道!”
蝶舞松了口气,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难怪他能在异象中凝聚道蕴。
他不是在对抗幻境,而是在接纳它,融入它,最终将虚幻的灵蕴,化为自身的道基。”
扶苏缓缓抬手,指尖轻触身前的灵鹿。
那灵鹿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掌心,触感温热,绝非虚幻。
他望向狐三三人,声音虽依旧冷峻,却多了几分道韵流转的平和:“世间万物,皆由道生。
幻由心生,真亦由心生,所谓虚实,不过是道的两种表象罢了。”
随着他话音落下,洞内的异象并未消散,反而与周围的环境彻底融合
——钟乳石的清辉更盛,凝露草的水珠不再化蝶,却能滋养出更浓郁的灵气;
灵江的波涛恢复了汹涌,却多了道蕴流转的秩序,江水中的灵鱼、青鸟,竟能在虚实之间自由转换。
狐三走上前,对着江年拱手行礼,语气满是敬佩:“恭喜道友勘破虚实之道,道蕴大成!”
扶苏微微颔首,目光望向平静下来的灵江,眼底映着灵液的流光:“此洞名为幻音,实则是道心的试炼场。
若非借此处灵蕴与阵法,我也难以如此快地触摸到道的本质。”
狐三好奇地走上前,伸手触碰江岸边的青鸾。
指尖触碰到羽毛的瞬间,青鸾轻啼一声,振翅飞起,在她头顶盘旋一周,才化作灵蕴消散。
她惊喜道:“竟能与这些灵蕴所化之物互动?这便是‘幻化为真’的境界吗?”
“算是初窥门径。”扶苏淡淡道,
“道蕴在身,便可引动天地灵蕴,随心而化。只要道心不坠,幻即是真。”
蝶舞望着扶苏周身,那流转的淡金色道韵,眼中满是向往:“道兄这一步,怕是已远超同阶修士。
往后在成道之路上,定能少走许多弯路。”
扶苏没有接话,只是望向幻音洞深处。
那里的灵蕴愈发浓郁,隐隐有更强大的气息在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