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炭素一役的胜利,让韩风对“基本面与技术面共振”的理念深信不疑。他花费更多时间钻研财报,构建更为精细的选股模型,感觉自己在投资的迷宫中,终于找到了一盏可靠的提灯。
然而,市场很快用一记闷棍告诉他,任何一盏灯,都可能骤然熄灭。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东方雨虹(002271)。这家建筑防水龙头,几乎符合他模型中的所有“完美”标准:
· 基本面优异:营收、净利润连续多年稳健增长,是细分领域绝对龙头,机构持股比例高。
· 技术形态教科书:股价长期处于上升通道,所有均线(5日、20日、60日)呈清晰的多头排列,mAcd在零轴上方运行,量价配合良好。
“这是标准的‘白马股’走势,强者恒强。”韩风确信自己找到了一个安全的港湾。他在股价平稳站上60日线后,于35.6元重仓买入。
买入后的最初两周,风平浪静。股价在小幅通道内震荡,偶尔创出新高,一切都在沿着“完美”的剧本演绎。韩风甚至开始规划这笔投资带来的潜在利润。
突变,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了。
一个看似普通的周二,东方雨虹平开低走,午盘前突然开始放量下跌。起初,韩风以为是正常回调,“站在所有均线之上,没什么好怕的。”
但下跌持续到了下午,跌幅扩大至5%,一根阴线接连击穿了5日和20日均线。
“这……”韩风盯着屏幕,眉头紧锁。这不符合“多头排列”的常态。他安慰自己:“可能是获利盘回吐,60日线是强支撑。”
第二天,灾难降临。
公司没有任何利空公告,但股价直接低开,毫无抵抗地砸穿了被视为生命线的60日均线。均线系统那优美的多头排列,在短短两天内被彻底砸得粉碎。技术图形完全走坏,他的买入逻辑瞬间崩塌。
“为什么?”韩风的脑子里一片轰鸣,“基本面没变,图形之前那么好,怎么会突然破位?”
他疯狂地搜索一切信息,只找到一些模糊的“市场传闻”,关于房地产产业链资金紧张、原材料成本上升等。但这些因素并非一日之寒,为何偏偏在此时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反映在股价上?
他赖以生存的技术系统,第一次展现出如此无力和滞后的一面。它像一个精密的地震仪,准确地记录了过去的风平浪静,却在真正的海啸来袭前,哑然失声。
按照系统规则,破位必须止损。
但这一次,按下卖出键时,他感到的不仅是割肉的疼痛,更是一种信仰被撼动的茫然。如果如此“完美”的指标都会瞬间失灵,那么他辛苦构建的交易系统,根基何在?
止损带来的亏损是具体的数字,而信任危机带来的空洞,却深不见底。
他在日志上画下一个巨大的问号,旁边写道:
“技术指标是对过去行为的描述,还是对未来走势的承诺?”
当‘完美图形’被轻易撕碎时,我究竟该相信什么?”
“或许,市场上从来不存在‘完美’的系统,只有对风险永不停歇的敬畏。”
这一次失灵,没有让他愤怒,反而让他陷入更深的思考。他意识到,投资之路,或许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系统漏洞,然后又不断打上补丁的、没有终点的循环。而真正的成长,就藏在这信任、崩溃与重建的循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