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基飞快上前一步,拦着蔡邕不让他下拜。
在马日磾、卢植、叔父三人看好戏的眼神下,袁基无奈地笑着,说:
“蔡公何必如此?解除党锢、召开辩经大会、让蔡公回归洛阳,这几件事都是天子极力促成。蔡公这礼,还是留着日后拜给天子,基就不受此礼了。”
大恩不言谢,蔡邕听闻此话后,听从袁基的意思,只简单拜了个礼。
但他忍不住握起袁基的手,并一直拍着袁基的手背,表达自己浓浓的感激之情。
“士纪,叫某伯喈,不要叫蔡公,显得疏远。”
闻言,袁基点点头,喊道:“伯喈。”
“士纪!哈哈哈……”蔡邕这个开心啊,伴随大笑,忍不住继续拍着袁基的手。
一旁的袁隗见此,几步走上前,把袁基的手从蔡邕手中抽出来——蔡伯喈下手没轻没重的,别把士纪手给拍疼了。
紧接着,袁隗笑着对蔡邕说:“伯喈,不如吾等便启程,返回洛阳吧!”
蔡邕赞同地点点头。
不过随即,他又像想起来什么一样,扭过头,对着牛车的方向高声喊:
“阿琰!快出来见见几个长辈!”
蔡邕往牛车的方向走去。
这边四人的目光也都随之投向牛车。
很快,从上面走出来一个三岁小女孩。
小女孩被快步上前的蔡邕抱下来,放在地上,牵着来到袁基四人面前。
对面的四人不约而同都露出笑容。
袁隗更是忍不住直接开口,感慨道:“令爱都长这么大了啊。上一次见她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婴儿。”
蔡邕逃亡扬州这一路,并没有带着妻子和小蔡琰,他目标太过明显,不如让妻女换条路走。
所以这是袁基第一次见到蔡琰。
面前的小女孩眼神透着机灵,但举止十分端正,一看就是个很守礼的孩子。
小蔡琰一入场,立马变成五个人的团宠。
众人围着她,你一言我一语地逗着。
蔡邕挨个给蔡琰指:“这个叫卢公,这叫袁公,这个叫马公,这个也叫袁公。记住了吗?”
蔡琰听后,点点头,转圈开口喊人:“卢公,袁公,马公,袁公。”
这一圈叫下来,叫得众人的心都软了。
袁隗更是忍不住凑到袁基耳边说:“士纪!士纪你同荀氏女什么时候也生个这么乖巧可人、聪明伶俐的孩子出来?到时候你们都忙,就可以经常送来叔父府中,叔父帮你们照顾。”
袁基骤然听闻此话,先是一愣,随即就被逗笑了。
孩子这个事,得看缘分,哪能想要什么样就要什么样的?不过,叔父暗戳戳催生的样子还挺搞怪的。
袁基立马出言安抚长辈关切之心:
“那实在是太好了!有叔父这句话,士纪和吾妻便都放心了,只要叔父到时不嫌烦就好。”
袁隗一口应下:“不烦不烦,叔父高兴还来不及呢。”
袁隗是真的很喜欢小孩子,他很快就又转过头,去逗小蔡琰。
“童子,你可读过什么书?”
蔡琰点点头,刚要张口回答,就听袁隗说:“真棒,这么小就读书了,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蔡琰眨巴了一下眼睛,然后跟小大人一样,继续点点头。
袁基几人均被这一幕逗得哈哈大笑。
不过,众人只说笑了一会儿,就听到远处传来了一阵震耳的脚步声。
脚步声越来越近,是从洛阳方向来的,听起来似乎还有甲胄摩擦的声音。
很快,有一队士卒出现在袁基等人的视野中。
蔡邕见状,立马将蔡琰塞回牛车里,他自己则站在牛车前,牢牢护着。
对面兵卒举起手中刀刃,向着他们所在方向走来,一副来者不善的样子。
袁基招来一旁的典韦、颜良、文丑、纪灵和一众部曲,并快步上前。
离士卒十米远处,袁基停下脚步,并开口询问:
“某太仆袁基。汝等乃何人手下兵卒?前来所为何事?”
众人见到如此高官,都慢慢放下手中的刀,不敢轻动。
此时,站在前方的百夫长模样的人回话:“回袁太仆!我等尊各位常侍之命,前来捉拿罪人蔡邕!”
百夫长见此场面,心里反而挺高兴的。
弟兄们本来就不想来抓蔡伯喈。蔡公是谁?名头如此之大的人,他们若一个不小心伤了,岂不是惹祸上身?
不过既然有袁太仆在,这事就好解决多了。
百夫长立马接着开口:“下官等不知袁太仆在此,言行冒犯,还请袁太仆见谅!”
袁基点点头,态度有些和缓地说:“蔡公不可称罪人,其乃携陛下诏令回洛,汝等不知,某不怪罪。”
“汝等今日就先回吧,回去同众位常侍们如实禀告。若彼等不接受,就让他们来找某。”
对面的百夫长听此一言,如蒙大赦,顿时松了口气。
他眼里带着些许感激,看向袁基,郑重开口:“唯!”
阎王打架,小鬼遭殃,有袁基的一句话,最起码这队人马不会受到什么责罚。
袁基看着面前这名百夫长处事泰然,站得亦身姿挺拔。
于是开口礼貌地多问一句:“请教足下姓名,以便日后相认。”
对面百夫长见袁基言语竟如此客气、尊重,顿时更加恭敬:“不敢称请教,下官幽州玄菟人徐荣,徐伯显,现为羽林郎!”
如此,其人便不是百夫长,而是军职介于屯长和百夫长之间的羽林郎。
此名一出,袁基心中顿时了然。
徐荣,是东汉末年少有的统帅级别人物,曾在诸侯讨董期间,处于董卓一方,接连战胜曹操、孙坚、鲍信等人。
他的立场,其实算另一种角度的坚定——谁掌握了洛阳朝廷,他就听谁的。
前期董卓掌握,他就是董卓手下将领,打遍十八路诸侯;后期王允掌握,他就听令于王允,迎战李傕郭汜。
归根究底,身为幽州玄菟人的徐荣,只是想要名正言顺的中央军权,此亦能作为军官身份的象征。
袁基没有表示太多,只是亲和地笑了笑:“伯显,好字,某记住了。汝等快回洛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