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原本因乌洛兰跑了,到手的侯位也跑了,以致心里懊悔愤怒不已。
但不久后,他就瞬间不气恼了。
乌洛兰的人头,早晚都是他的,侯位也是!
当然,吕布如此想,孙坚等人亦是如此想,所有人都对鲜卑将领的人头惦念不已,皆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要继续征战沙场。
吕布更是直接开口:“卫将军!之后的对战中,布愿为前军!”
孙坚听后,也抢着开口:“卫将军,坚愿为前锋!!!”
其他人自然也不甘示弱。
如此积极是好事。
袁基自然也感受到了众人激昂的情绪,笑着开口:
“诸位能有如此冲劲,是吾最愿看到的事。此次战果,我等还需让鲜卑人反应一段时日。希望不久后,各位的热情不会随着时间冷却,依旧如此信心满满!”
此言一出,吕布立马开口回答:“请卫将军放心!!!”
孙坚也抱拳,高声回答:“请卫将军放心!!!!!”
董卓也随着众人高喊。
他从头到尾倒是一直很沉稳,毕竟董卓此次征战的终极目标就是入卫将军麾下。
他的目光更长远,知道此战过后,袁氏的威望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什么侯位、官位,都是虚的,加入卫将军的阵营才是最重要的。
袁基笑着看向下首众人,他对他们还是比较放心的。
“各位都累了,回去好好休息,明日辰时,来此处正式议事!”
“遵命!!!”
一众将领都走了出去,袁基眼神示意颜良、文丑、黄忠、夏侯渊等人也可以去休息。
他微笑目送众人离开。
于是议事大帐内,只剩下了袁基、贾诩、荀攸、典韦。
四人转到一旁的小桌案,围坐一处。
袁基对着贾诩、荀攸笑道:“此战过后,也不知檀石槐还敢不敢出兵了?”
贾诩听闻此言,也忍不住笑起来:
“无妨,他不出兵,我们先出兵也可。”
荀攸在一旁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到时三路军队一出,他们即使不想出兵,也不得不出兵了。”
三路出兵,是最开始就定好的总路线,若是鲜卑人不出兵,袁基等人也要出。
其中——
雁门郡是中路,此路为主力,路线较短,一路北进可直捣鲜卑王庭南大门。
缺点是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有山谷、有河流,需要防备设伏。
云中郡是西路,居左,地形是一马平川的草原,适合派遣骑兵作战,可飞快支援各路。
缺点就是缺乏地形掩护,行军意图容易暴露,粮草运输也很明显。
代郡的高柳出兵,为东路,居右,此路出击,可切断鲜卑东西两方的联系,并随同中路,共同夹击鲜卑王庭。
缺点也有,此路地形为典型的坝上高原,气候寒冷,亦有草原,也许一个不察,布局就被高地势的敌军尽收眼底。
但地形的缺点对双方来说是共同的,利用好了,缺点就可化为我方致胜的法宝。
三路相互策应,共同出击,最终的目的地都是弹汗山下的鲜卑王庭。
此三路的大体兵势,袁基三人早在出发前就商议完毕,此时再议,则是议各路具体的排兵布阵了。
袁基见贾诩、荀攸都胸有成竹,仿佛还有些其他想法的样子,提议:
“此战的排兵布阵,不如我等各自在手心处写出想法,看看我三人所想,是否一致?”
贾诩微微坐直,自是点头同意。
对于主公时不时发起的小游戏,贾诩、荀攸等人早已习惯。
且贾诩确实有些想法,看主公的表情,他认为他同主公定能想到一处去。
荀攸自然也赞同主公的提议,他从一旁桌案上取来笔墨,分发三份,并抬笔于手心处写了起来。
一时间,三人皆埋头写字。
字很少,所以三人几息就写完了。
“不如我们一同举手可好?”
贾诩和荀攸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三、二、一。”
“咻——”三人共同举起了手。
相互看了看。
又默默将手放下了。
一旁的典韦捂嘴。
“哈哈哈哈哈!”
典韦没捂住,大笑出声,笑得座席都开始震了。
袁基和贾诩立马一个眼风扫过去,荀攸面无表情看向典韦。
所有目光汇聚于典韦一人身上,典韦委委屈屈地继续捂嘴。
见典韦不笑了,袁基满意转头,开始微笑:“无妨,虽然我三人写的不同,但意思相同,依旧很有默契。”
三人表达意思确实相同,些许区别,就归结于个人性格不同吧。
三人又重新将手伸出来。
袁基写的是:围魏救赵。
贾诩写的是:声东击西。
荀攸写的是:攻其必救。
“看来,某与文和、公达想到一处去了。”
最开始手中文字没对上的尴尬之感过去,默契之感重新占据上风。
袁基笑着看向二人。
贾诩和荀攸也笑着看向袁基,很快三人就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典韦立马加入,将刚才没笑完的继续笑出来。
【以正合,以奇胜。】
除三路出兵之外,三人皆默契地想出一路奇兵。
三路既是主战场,也是吸引目光的主力,与此同时,可令一路奇兵直捣鲜卑王庭,先于三路威胁檀石槐。
届时,三路将领就会面临艰难抉择。
是继续打?还是反身回去救王庭?
不救?则鲜卑王庭危矣,鲜卑一族可直接宣告失败,且王庭内还有其家眷,大概率还有鲜卑首领檀石槐,他们如何能不救?
救了!则会被袁基军前后夹击,必然会损失惨重。
袁基拿出地形图,在桌案上铺开。
他的手指从云中郡、雁门郡、代郡划过,一路向东。
最终,在代郡的东侧——幽州上谷郡停下。
袁基拿手指点了点上谷郡,“就是这了!”
他的手指开始从上谷郡一路向上。
“从上谷郡北部的燕山山脉处出发,路过坝上高原,可直达弹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