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办公楼的灯光穿透夜色,苏父刚结束一场关于粤北农业扶持政策的跨省协调会,握着手机从会议室出来,特意绕到走廊尽头的露台。晚风带着初秋的凉意吹起他的衣角,他翻开加密通讯录,指尖在“程志远”三个字上停了两秒——这个名字对应的,是现任广东省委副书记,也是他二十年前在发改委共事时的老部下。
电话拨出时,苏父看了眼腕表:晚上八点十五分,既避开了白天的政务高峰,又不会打扰私人时间,是体制内多年练就的分寸感。铃声刚响三声,听筒里就传来程志远浑厚的嗓音,带着刚从文件堆里抽离的沉稳:“苏主任?这个点打电话,是部委有新的政策口径,还是有别的事?”
“志远,没打扰你处理公务吧?”苏父的声音平和,却藏着上位者的从容,“刚跟广东发改委的同志对接完粤北高标准农田的补贴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刚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现代农业的重点,咱们得把政策落细,想着你那边应该能喘口气,跟你聊两句。”
程志远在电话那头笑了笑,语气多了几分熟稔:“刚把明天要向省委常委会汇报的‘双到’扶贫材料改完,正准备歇会儿。您说,我听着——2013年是‘十二五’承前启后的关键年,部委要是有农业扶持的新方向,您提前透个风,我们也好早做准备。”
“政策的事是重点,但今天找你,更想聊聊我女婿李泽岚。”苏父望着远处长安街的灯火,语气里没了对下属的严肃,却多了几分长辈的客观,“他现在是阳山县长,陈卫国那个案子你肯定清楚,是他顶着压力摸出的贪腐线索,硬生生把人扳倒的。如今赵东来刚从珠三角调过去当书记,两人搭档还不到一个月,班子正处在磨合关键期。”
“知道,省纪委的专题报告里重点突出了李泽岚的作用。”程志远的声音顿了顿,显然对这段过往印象深刻,“年轻人有冲劲,陈卫国在阳山经营五年,关系网盘根错节,挪用近千万乡村道路补贴款的事,不少人看在眼里却没人敢碰。李泽岚刚当县长没半年,就敢牵头核查,直接把证据递到省纪委,这份勇气在基层年轻干部里太少见。但报告也提了,他太‘刚’,查案时没跟当时的县委班子提前通气,也没给自己留余地,差点把自己孤立了。”
苏父心里微微一沉——程志远连“孤立风险”都掌握得如此清楚,可见省里对李泽岚的评估既看实绩也看短板。他叹了口气,既没护短也没回避问题:“你说得对,这孩子优点是‘敢干’,缺点是‘不懂绕’。到了阳山,明知陈卫国后台硬,还是一头扎进去查,连我劝他‘先摸透关系再动手’都没听。扳倒腐败分子是好事,可也把自己放在了风口上,现在县里还有不少陈卫国的旧部,明里暗里给他使绊子。”
“更关键的是,他不懂‘磨合’的学问。”苏父话锋一转,点出当前核心问题,“赵东来刚到任,正忙着摸阳山的‘双到’扶贫底数,想先理清思路再定产业方向。结果李泽岚倒好,直接把加工集中区的补偿方案、阳山鸡的养殖扶持计划都摆到桌上催着拍板。不是干事急不对,是他忘了新书记需要适应期,也忘了‘书记抓总、县长抓落实’的规矩,少了点班子协作的‘油滑’。”
这番话藏着三层深意:既肯定李泽岚“扳倒腐败分子”的实绩,又点出他“不懂迂回、不善协作”的短板,更以“老同事+长辈”的身份客观反映问题,既符合发改委副主任的身份,又避免了刻意干预的嫌疑。
程志远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语气多了几分认真:“苏主任,您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基层干事,光有勇气不够,还得有‘分寸感’。省委把赵东来派去阳山,就是看中他懂产业协作,能帮李泽岚补‘协作’的短板。上次清远市委汇报时,赵东来也说,李泽岚‘对阳山的情况摸得透、对农户的事上心,就是得学会跟班子配合,别总自己扛事’,这话很中肯。”
“至于他的实绩,省里也看在眼里。”程志远补充道,“省农业厅上个月的简报里,把阳山列为粤北农业转型试点:高标准农田改造初见成效,试种地块亩均增产快两成;阳山鸡的标准化养殖场刚建起来,已经带动几十户农户增收;就连陈卫国搁置的加工集中区,他也重新做了规划,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绩,没掺半点水分。”
苏父心里微微一松——程志远提到“补短板”,说明省里对李泽岚的定位是“培养”而非“否定”。他没顺着话头夸女婿,反而更冷静:“我跟他说,当县长既要‘敢碰硬’,也要‘会转弯’。赵东来懂‘双到’扶贫的统筹方法,能帮阳山对接珠三角资源;他懂当地情况,能跟农户打成一片,两人本该互补。可他总想着‘自己把事干好’,忘了‘班子一起干才更稳’。我不求你特殊照顾,只求你多留意这个班子——要是有省里的农业项目,比如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让他们俩一起参与,既能磨合班子,也能让李泽岚学学‘怎么跟搭档配合’。”
这番话说得极有分寸:不提“提拔”只说“项目历练”,不提“个人关照”只说“班子建设”,既守住了“不越级干预”的规矩,又清晰传递了诉求。
程志远听出了苏父的意思,语气里多了几分坦诚:“苏主任,您放心。省里正筹备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国务院刚批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十二五’要建成4亿亩,阳山作为反腐后的重建县,本就在重点考虑范围内。要是李泽岚和赵东来能把加工集中区的补偿纠纷理顺,下个月省农业厅的调研组去考察时,再把‘班子协作推进产业’的思路讲清楚,这个试点名额大概率会给他们。”
“这对李泽岚也是历练。”程志远继续说道,“项目涉及资金协调、部门联动,得跟不同层面的人打交道,能让他慢慢学会‘迂回’和‘协作’,补上‘油滑’的短板。赵东来经验丰富,也能在旁边提点他,比他自己摸索强。”
这话已是明确的“机会预告”:没有承诺,却基于“班子建设+政策导向”给出了路径,既公平又给了苏父定心丸。
苏父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语气也轻松了些:“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这孩子性子倔,认定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你要是见到赵东来,帮我提点一句,别让他因为‘不懂绕’再吃亏。”
“您放心,我会留意的。”程志远笑着说,“对了,部委要是有高标准农田的补贴细则,还请多想着点阳山——他们俩想干实事,咱们得给政策架子,让李泽岚的‘冲劲’用在刀刃上。”
“这是应该的。”苏父应道,“我让政策研究室的同志跟广东发改委对接,把阳山的项目纳入重点支持范围,争取下个月把补贴细则定下来,给他们添点底气。”
两人又聊了几句部委与地方的政策衔接,没再提李泽岚——点到为止,再聊便落了俗套。挂了电话,苏父站在露台吹了会儿风,才转身走回办公楼。路过办公室时,他叮嘱秘书:“明天把粤北高标准农田的补贴材料整理出来,优先对接广东发改委,重点提阳山,标注清楚是‘支持反腐后县域农业转型’。”
秘书愣了愣,随即点头:“好的,苏主任。”体制内的默契,往往就藏在这些“标注”里。
与此同时,阳山县委办公楼的县长办公室还亮着灯。李泽岚刚看完财政局长送来的加工集中区补偿款专项审批方案,手机突然震动——是赵东来发来的消息:“刚跟省农业厅通了电话,下个月他们来考察高标准农田,要求咱们一起做专题汇报。明天上午九点我去你办公室,咱们碰框架,顺便聊补偿纠纷——你熟悉农户情况,多说说想法,契合‘双到’扶贫的要求。”
李泽岚看着消息,指尖顿了顿——他没想到新书记会主动来他办公室,还特意让他“多说说想法”。之前总觉得赵东来是“外来领导”不懂实际,现在才明白,书记要的不是“独断”而是“协作”。
他回复:“好,我提前整理农户访谈记录和产业数据。补偿纠纷方面,农户主要怕‘失地没收入’,或许能结合加工集中区岗位搞‘补偿+就业’,契合‘造血式’扶贫的思路,您看可行?”
没有了之前的“直接催办”,多了几分“主动请教”——李泽岚隐约懂了,苏父说的“油滑”,或许就是这种“给搭档留余地”的协作。挂了电话,他在《阳山县2013年农业发展规划》上画圈,加了行字:“与赵书记对接,同步推进补偿与就业方案”——字迹比之前多了柔和,少了锐利。
他不知道苏父刚打过电话,也不知道调研背后藏着“历练机会”。他只清楚,扳倒陈卫国不是终点,借着2013年农业政策的东风,跟赵东来一起抓好高标准农田、落实“双到”扶贫,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县长的本分,也是他要补的“课”。
窗外夜色更浓,月光下的农田里,高标准农田的雏形已现。李泽岚拿起手机给苏晴打视频,听着妻子说“爸让你多跟赵书记配合”,他笑着应下。挂了电话,他重新核对补偿数据,灯光下的身影专注而坚定——他知道,守住为民初心,学会协作成长,就不会辜负这片土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