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轮转二十载,洪熙盛世谱华章。
长春宫庭院,秋叶金黄,铺陈一地碎金。
太上皇朱棣斜倚在铺着厚厚锦垫的躺椅上,须发已尽白如霜雪,然面庞红润,气息悠长绵厚。
《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虽无法逆转岁月,却让他年近八旬之龄,依旧精神矍铄,目光清明如昔。
他手中捏着一份最新的《大明周报》,目光却并未落在字上,而是穿透疏朗的梧桐枝桠,凝望着远处奉天殿巍峨雄浑的轮廓。
二十年光阴荏苒,大明在他儿子朱高炽的仁政抚育和孙子朱瞻基的铁腕开拓下,已如参天巨树,根系深扎三洲沃土,枝叶遮蔽寰宇苍穹。
欧陆烽烟早已平息,法兰西、英格兰、伊比利亚尽纳版图;非洲黄金海岸稳固,商路如血脉贯通。
美洲新陆之上,阿兹特克与印加的遗迹旁,矗立起崭新的城池与卫所,汉家衣冠、大明律令已深入广袤丛林与高原腹地。
“日月山河所照,皆是明土……”
朱棣低声呢喃,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却无比满足的笑意。
这句当年孙儿掷地有声的宣言,如今已非宏愿,而是煌煌现实!他亲手开启的永乐盛世,在洪熙朝得到了最辉煌的延续与升华。
“爹,时辰快到了。”
洪熙皇帝朱高炽温和的声音在旁响起。
他亦已年近花甲,身形比年轻时更显富态,眉宇间沉淀着二十载帝王生涯的雍容与宽厚,唯有看向父亲时,那份孺慕与恭敬丝毫未减。
朱高炽身后,太子朱瞻基肃然而立。
年近不惑的朱瞻基,容颜仿佛被岁月格外眷顾,并未留下多少刻痕,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沉淀着远超年龄的智慧与威压。
他的身形挺拔如渊渟岳峙,一身明黄太子常服,非但不能遮掩,反而更衬出那股历经岁月淬炼、深不可测的帝王之气。
朱瞻基目光沉静如水,仿佛眼前即将进行的并非那象征至高权柄的交接,而是一件早已注定、水到渠成的寻常事。
“快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我从刚穿越到这里的太孙,到如今监国理政、统御四方的太子。十年太孙,二十年太子……终于也要坐上那个位置了。”
朱棣缓缓点头,在儿子朱高炽和孙子朱瞻基一左一右的恭敬搀扶下,从容起身。
他虽年寿已高,须发皆白,然修炼《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数十载,根基深厚无比,步履依旧沉稳有力,身形挺拔如松。
那份由无数次生死搏杀、乾坤独断所铸就的、睥睨天下的雄主气度,非但未曾因岁月而稍减,反而沉淀得更加渊渟岳峙,如影随形。
此刻,朱棣鹤发童颜,目光如电,缓步而行,脚下地面虽铺着厚重的仪毯,却仿佛如履平地。
朱棣欣然受之,心中那份圆满之感更添几分暖意。
今日,他毕生心血所系的煌煌大明,将在他眼前完成这最为平稳也最为辉煌的权力传承,由他亲手选定的继承人,好圣孙朱瞻基,接过这前所未有的重担。
奉天殿前广场,旌旗蔽日,百官如林,肃穆无声。
洪熙皇帝朱高炽身着庄重繁复的十二章衮服,立于丹陛最高处。
他目光缓缓扫过下方山呼万岁的群臣,扫过广场上陈列的、象征着帝国疆域无远弗届的宏阔仪仗,最终,带着无比的欣慰与如释重负,落在那静立阶下、气度沉凝如山岳的太子身上。
“朕,御极二十载。”
朱高炽的声音洪亮而平稳,以内力催动,清晰地传遍广场每一个角落。
“赖天地祖宗庇佑,赖文武群臣尽心,赖黎民百姓戮力……”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深深投向朱瞻基,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倚重与骄傲。
“更赖太子朱瞻基,夙夜匪懈,辅弼匡正,开疆拓土,奠定万世不拔之基!”
“今寰宇一统,海内升平,朕年事渐高,精力日衰。为社稷永固,为江山承继,朕决意效法古之圣君,禅位于皇太子朱瞻基!自即日起,朕退居太上皇之位,颐养天年。”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如惊雷炸响,撼动云霄,其声势之雄浑磅礴,远胜二十年前朱棣禅位之时!
这已不仅仅是对新君登基的礼敬,更是对洪熙一朝开创的煌煌盛世的由衷礼赞,对即将由这位武功赫赫的太子开启的全新时代,所寄予的无限期许!
冗长而庄严的禅位大典,在礼乐钟鼓声中,一丝不苟地进行着。
象征着皇权的金册金宝,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由洪熙帝(太上皇)郑重交予太子。祭告天地宗庙的诏书,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当朱瞻基终于稳稳坐上了那由整块紫檀雕琢、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御座。
接受下方文武百官如潮水般涌来的三跪九叩大礼时,整个广场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抽紧,随即,更加炽烈、更加狂热的欢呼声浪冲天而起,席卷一切。
“武圣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圣”——这年号如金石掷地,昭示着这位新君以无上武功奠定了帝国前所未有的疆土根基,更寄托着天下万民对其未来开创至圣伟业的无限期许。
朱瞻基,武圣皇帝,正式君临这日月山河所照的庞大帝国!
冰冷的紫檀触感透过衮服传来,身下是象征九五至尊的龙椅。广场上山呼海啸的声浪,如同实质般冲击着感官。
这一刻,朱瞻基的心中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激动。
“从现在开始,我是皇帝了。”
朱瞻基,武圣皇帝,正式君临这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
他目光沉静,扫视着丹陛之下俯伏的臣工与沸腾的广场,随即沉稳开口。
那声音并不刻意高昂,却蕴含着无上威严,如同金玉交鸣,清晰无比地压过了山呼海啸的声浪,传遍四方。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仰承父皇洪熙皇帝陛下隆恩,只受禅让之重,即皇帝位,建元武圣!尊父皇洪熙皇帝陛下为太上皇帝!尊皇祖永乐太上皇帝陛下为太皇太上皇帝!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太上皇帝万岁!太皇太上皇帝万岁!武圣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更加响亮的呼声再次响彻云霄。
礼乐稍歇,新登基的武圣皇帝朱瞻基并未安坐龙椅,而是起身,步履沉稳地走下丹陛。
他径直来到特设的软椅前,对着端坐其上的太皇太上皇朱棣,以及侍立一旁的太上皇帝朱高炽,郑重其事地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礼。
“孙儿叩谢皇爷爷,儿臣叩谢父皇隆恩!定不负所托,守土开疆,护我大明万世永昌!”
朱瞻基的声音清晰有力,饱含敬意。
朱棣看着跪在面前的英武孙儿,眼中锐光更盛,抬手虚扶。
“好!好孙子!起来!这江山交给你,爷爷放心!记住,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的刀,还为你悬着呢!”
话语简短,却带着沙场淬炼出的铁血与期许,掷地有声。
太上皇帝朱高炽则满眼欣慰,上前一步,亲手扶起儿子,温言道。
“瞻基,你文韬武略,远胜为父。望你继往开来,以仁德抚育万民,以勇毅震慑四方。我与你爷爷,便在后方,看着你将这大明盛世,推向更高峰!”
言语间是父亲的自豪与帝王的嘱托。
丹陛之下,特设的软椅上。
太皇太上皇朱棣端坐着。
他修炼《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数十载,虽已年高,须发尽白,然面庞红润光泽,气息悠长沉稳。眼神虽因阅尽沧桑而更显深邃内敛,但那洞悉世事的锐利光芒,依旧在其深处熠熠生辉。
此刻,朱棣正凝望着刚行完大礼,返回到御座之上的孙儿。
他看着朱瞻基端坐龙椅,那份比当年自己登基时更加内敛、更加渊深似海的帝王威仪,听着广场上山呼海啸般的“武圣”尊号,以及那新加于己身的“太皇太上皇帝”的尊崇。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在朱棣胸中翻涌、交融——是看着自己亲手奠基、儿孙发扬光大的帝国攀上前所未有巅峰的欣慰。
是见证一个超越了自己的绝世雄主诞生的自豪。是终于卸下所有重担、再无牵挂的释然。
以及,一种此生功业圆满、了无遗憾的终极满足感。
朱棣缓缓地、深深地、无比悠长地舒出了一口气。
这口气,仿佛将他峥嵘岁月里所有的金戈铁马、帝王心术与此刻的无上荣光,都尽数吐出,融入了这奉天殿前浩荡的秋风之中。
也就在这吐纳之间,他体内那修炼了数十载、早已圆融如意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内力,仿佛与这天地间浩荡的秋风、与脚下这片他亲手缔造,又见证其辉煌的帝国山河、与胸中那盈满的圆满之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鸣。
一股玄奥的气机在他周身流转,并非狂暴的突破,而是一种水到渠成、返璞归真的升华。
他的气息在吐纳之末,经历了一个极其短暂、近乎“归寂”的瞬间,随即如同深潭之水,复归平静,却变得更加圆融、深邃、浩渺,仿佛更深地嵌入了天地自然的韵律之中。
长春内力也慢慢蜕变成了长春真气。
一抹无比安详、无比宁静、甚至带着孩童般纯净满足的笑意,悄然浮现在朱棣的嘴角。
他的目光越过巍峨的宫墙,投向那秋日里澄澈得如同琉璃般的、无限高远的苍穹。
也就在这气机微妙变化的瞬间!
御座之上,刚刚接受完山呼万岁的武圣皇帝朱瞻基,心弦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拨动!
他体内浩瀚如星海的《万相神功》先天真气,对天地气机与生命气息的感知敏锐到了极致。
目光骤然扫向老爷子的方向!
他看到了!
看到了朱棣脸上那抹仿佛看破红尘、得大自在的安详微笑!
更清晰地感知到了,朱棣周身那与天地共鸣、圆融升华的奇异气韵!
那磅礴的生命气息并未衰减,反而在经历了一次奇妙的“归寂”般的凝练后,如同潮汐般平缓舒展,变得更加深沉内敛,与天地自然之道更加契合无间。
这不是油尽灯枯,而是毕生功业圆满、精神与功法契合达到崭新至高境界的体现!
朱瞻基心中了然,一丝由衷的敬佩与欣喜涌起,忍不住暗笑道。
“老爷子果然是练武奇才,心境通明竟能引动内功再上层楼。以后长命百岁不敢说,但肯定至少能活到九十岁。”
登基大典的庄严肃穆之后,是新帝巡城、与民同乐的盛大庆典。
顺天府的主要街道,早已被汹涌的人潮挤得水泄不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坊市间悬挂着恭贺新帝登基的巨幅红绸。空气中弥漫着爆竹的硝烟味、食物的香气和百姓们难以抑制的兴奋。
当武圣皇帝朱瞻基身着明黄龙袍,乘着由八匹神骏白马拉着的巨大御辇,在精锐禁军的护卫下缓缓驶出承天门时,整个顺天府仿佛沸腾了!
“万岁!武圣皇帝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浪瞬间爆发,直冲云霄。无数的手臂挥舞着,鲜花、彩纸如同雨点般抛洒向御道。
御辇之上,朱瞻基神情沉稳,目光如炬,嘴角噙着一丝温和的笑意,频频向两侧的百姓挥手致意。每一次挥手,都激起更加狂热的回应。
“快看!那就是咱们的新皇帝!武圣皇帝陛下!”
“好年轻!好威武!果然是天生的帝王气象!”
“听说陛下还是太子时,就带兵横扫了欧罗巴!打下了好大的疆土!”
“可不是嘛!‘武圣’这年号,当之无愧啊!”
“皇上登基,咱们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洪熙爷仁厚,皇上武功赫赫,英明神武,这真是天佑大明!”
“看皇上对我们笑呢!真是圣明天子啊!”
“爹!娘!我看到皇上了!我看到皇上了!”
一个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孩童兴奋地尖叫着。
街道两旁,酒楼茶馆的窗户全都打开,挤满了伸头张望的人。
小贩们也顾不上生意,踮着脚,伸长了脖子,只为目睹新帝天颜。更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者,激动得老泪纵横,喃喃念诵着“太平盛世”、“圣主临朝”。
朱瞻基的御辇沿着中轴线缓缓前行,接受着万民的朝拜与祝福。
阳光洒在明黄的龙袍上,熠熠生辉。他听着耳边震耳欲聋的欢呼,看着一张张洋溢着喜悦与希望的脸庞,胸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豪情。
这沸腾的顺天府,这欢呼的万民,正是他誓言守护、并要带领走向更辉煌未来的根基!
“我要日月山河所照之地,皆是明土!”
这句当初刚穿越来时的誓言(第一章),此刻在他心中回响,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晰,都要沉重,也更充满了无上的荣耀与力量。
“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