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的。”陈来连忙抬起一个小巴掌,赶紧解释。
热水瓶本来就是她故意摔的。
原剧情里,原主也是这么小小一个,陈海涛和岳燕都去上班了,家里只有原主和刚满一个月的弟弟。
说这对夫妻心大吧,他们不敢把儿子放在单位的托儿所。说他们不心大吧,他们敢让一个五岁的孩子照顾刚出生一个月的小婴儿。
小孩子能懂什么,力气又小。
给弟弟冲奶粉的时候手滑,一不小心把热水浇到了胳膊上,好在热水瓶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不是很保暖了。
但还是有些热度,原主的胳膊被烫出了一连串的水泡。
“天杀的!我们家里出了个败家子啊,这么好的热水瓶说摔就摔了!不就是烫了几个泡,你去屉子里找根针戳了就行了。”岳燕看着地上的碎片心疼极了,一个眼神都没有分给瘪着嘴要哭不哭的原主。
关心完热水瓶,又想起自己的宝贝儿子。
“哎哟我的乖儿子,死丫头你没把我儿子烫着吧?你给我小心着点。”
小小的原主本来还想去岳燕和陈海涛那里哭两声,就像弟弟没出生之前一样。
但曾经那对疼爱她,把她捧在手心里的父母已经消失了。
不就是一个热水瓶吗?比起原主受的委屈,一个热水瓶算个屁。
牛爷爷和王奶奶也是这样想的,不就是一个热水瓶吗?孩子没事就行。
“你这个小家伙真把牛爷爷吓坏了,糖没了吧?来,牛爷爷这还有糖,但是一天不能吃太多。”说着从自己兜里掏出几颗糖蹲下身塞到陈来的小口袋里。
塞完还轻轻拍了拍她的口袋。
再次站起身,牛爷爷的火力全开,“说吧,到底是因为什么,小来是我们厂里看着长大的,她是个什么孩子我们大家都有数。”
牛爷爷叫牛秀成,一生无儿无女,不是鲁城本地人,五年前随着纺织厂一起来的鲁城。
虽说只是厂里的门卫,但他们纺织厂的厂长也姓牛。
大家伙品来品去,总觉得他们有点亲戚关系,说不准就是他们厂长的某个长辈,轻易得罪不得。
至少陈海涛是不敢得罪的。
“小孩子,多少都是有点调皮的,孩子现在小,我现在好好教教,等长大了就不好改了。”陈海涛打着哈哈,上前就要牵陈来的手,要把她拉回家。
陈来赶紧往后躲,站在牛秀成身后探出一个脑袋撅着嘴。
“我不调皮!是爸爸妈妈有了小弟弟,不想养我啦!”陈来这句话说的委屈极了,语调拐了好几道弯。
众人再看向徐来的时候,感觉她身上哪哪都不对。
以前梳的溜光的小辫子,如今一高一低,乱糟糟的顶在头上,一看就是好几天没梳过了。
脸上甚至还蹭了一抹灰,胸前也有些斑驳痕迹。
再往下看,鞋子好像也穿反了,怪不得刚才走路有点别扭。
王奶奶的眼睛瞬间湿润了,出来看热闹的邻居瞬间噤声,眼前这个小可怜,真的是陈海涛家的那个小乖崽吗?
“孩子说的是真的?”王奶奶眼神锐利,今天陈海涛不说出点东西来,这事没那么容易过去。
陈来再次举手,“真的!”
“你这孩子,爸不就刚才吓唬你一下,你就这样说爸爸妈妈,乖孩子不能这样的。”陈海涛心里气的要命,还要装作温和宠爱的模样,脸皮一阵扭曲。
术业有专攻,反正陈海涛的演技在陈来这里不及格。
“哇!爸爸好吓人,牛爷爷王奶奶救救我!”
陈来是个小孩子,小孩子的特权就是能实话实说,还能想哭就哭。
看到陈海涛恨不得能吃了她的眼神,她哭两声又咋了。
陈海涛心里叫糟,看到牛秀成直接把陈来抱了起来,面带不善的看着他,直觉告诉他不太好。
“按理说,这是你们家里的事,我们这些做邻居的不该管。”牛秀成沉声说道,没等陈海涛露出客套的微笑,又补了一句。
“但小来是我们从小看着长大的,我们都知道小来不是你们夫妻俩亲生的,我老牛把话放这了,你们要是不想养这孩子,我来养!”
牛秀成心疼的抱着怀里的陈来,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
多好的孩子啊,怪可怜的。
牛秀成说这话的意思半真半假,如果可以的话孩子生活在正常的家庭里是最好,但如果陈海涛实在不算是个人,那么他老牛也能说话算数。
陈海涛怎么想?
他真的在考虑,当初把陈来抱回来是因为他们生不出孩子,现在有了自己的亲生孩子,这个抱来的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没等他想明白,周围观察他的众人谁还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真的心动了。
“陈海涛,你这办的真不叫个事!”和他在一个车间的工友忍了又忍,实在忍不住怼了他一句。
“小来这么好的孩子,就算不是亲生的,养了这么多年,从那么一丁点养到这么大,你对她难道一点感情都没有吗?”
“感情还是有的,他儿子还没出生的时候,他可是整天把小来抱着到处溜达,要星星不给月亮的。”只是亲生儿子出生后,珍珠也就变成了鱼目。
现在看来,以前对女儿的好,是真是假,还有待商榷。
牛秀成的建议太过于诱人,以至于陈海涛没能掩饰住真实想法,叫邻居工友们都看了个一清二楚。
他不擅长演戏,干脆摊牌了。
“我实话跟大家说了吧,我家里条件不好,养两个孩子实在有些困难。小儿子每天要喝奶粉,三天两头还生病,我和燕子确实有些承受不住。”
陈海涛打着铺垫,即使看到周围邻居有些不忿,也没有打算住嘴。
“陈来这孩子,越大越调皮,实在管不住。燕子要照顾小儿子,我还得上班,我们也没有个长辈来帮衬,可能是我们和这孩子没缘分,我们也不强求……”
说到底就是不愿意让小来占了你儿子的资源呗。
双职工家庭,家属看病都是单位付账,就算每天都要喝奶粉,还能喝不起?
他们厂里还有一人上班,养活一家六口的。
人家日子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