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修炼与准备中悄然流逝,转眼间便到了下月初十。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王松的脸上,将他从修炼中唤醒。他起身整理好衣装,便等待着交流会的邀请之人。
不多时,门外传来一声清朗的呼喊:“王道友,在下奉韩道友之命,特来邀请王道友参加交流会。”王松赶忙开门,只见一位年轻的炼气修士正站在门外,面带微笑,恭敬有礼。
王松随着这位修士来到了交流会的举办之地——一座隐匿在山谷中的宏伟楼阁。楼阁雕梁画栋,四周灵气氤氲,一看便知非寻常之地。
踏入楼阁,王松瞬间感受到一股热闹的氛围,众多修士三五成群,或是热烈讨论,或是展示着自己的得意之作。
王松走上二楼,就见韩文及几名修士正围坐在一角闲聊,王松刚一露面,韩文便迎了上来,热情地拉着他,将他拉了过去向周围的修士介绍道:“诸位,这位便是我与你们提起的王道友,炼丹技艺高超,日后大家多多交流。”众人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少部分人或点头示意,或抱拳问好。
王松神色坦然,脸上带着谦逊笑容,不紧不慢地与在场修士一一示意。
只有少数性格温和的修士和善的回应着。而多数只是敷衍点头的修士,他们的态度并未让王松有丝毫不满。
他心里明镜似的,自己这新晋炼丹师的身份,与在场众人相比就显得突兀。
自己在筑基之后才踏上炼丹之路,而在座诸位,不少人从叩开修仙大门起,便在家人或师傅的引导下,沉浸于炼丹之道。
毕竟,对普通散修而言,资源匮乏、传承缺失,接触炼丹术遥不可及。
也正因如此,这些炼丹师在漫长岁月里,或因师承,或因交流,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相识相知,或至少听闻过彼此名号。自己这样毫无预兆地加入,就像闯入羊群的异类,难以融入其中。
就在王松思索如何在这略显尴尬的氛围中,寻找交流机会时,韩文再度开口。
他仿佛察觉到王松的处境,大笑着走过来,揽住王松的肩膀,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咱们这交流会,向来海纳百川。王道友虽说炼丹起步晚,可天赋卓绝,短短时日便有如此造诣,大家可别小瞧了。日后相互切磋,定能共同精进。”
经韩文这般打圆场,原本略显冷淡的气氛稍有缓和。
这时,一位筑基中期,身材清瘦,身着素色长袍的中年炼丹师也走上前来,冲王松点点头,他正是刚刚和善的与王松打招呼的人。
他开口道:“诸位参加此交流会就是为了互相交流增加己身,何故如此沉默,不若我先抛砖引玉。”说着便开口讲起自己炼制纳元丹的一些小技巧。
在清瘦男子的带动下,众多炼丹师像是被点燃了热情,纷纷打开话匣子。
一位身着华丽锦袍,气质不凡的炼丹师率先接话:“炼制聚灵丹时,除了对药材和火候的把控,在丹药即将成型之际,以特定频率注入一些灵力,能让丹药的灵力更加凝聚,药效也会提升一个层次。”说罢,他还掏出一枚聚灵丹展示给众人,那丹药表面灵光流转,显然品质不凡。
紧接着,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也站起身来,缓缓说道:“大家都知道炼丹需注重药材的搭配,可鲜有人留意到炼丹时辰对丹药品质的影响。以回春丹为例,若在炼制时借助天地间一些微妙的生机之力,成丹率会大大提高。”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各自的独家心得与经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仿佛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王松坐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正在分享的炼丹师,耳朵竖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他深知自己是野路子出身,所依靠的炼丹传承和熟练度面板,仅仅能确保他依照最基础、教条的方式进行炼丹操作。
那些在漫长炼丹岁月中积累的巧妙经验、独特技巧,对他来说就像隐藏在迷雾中的宝藏,需要自己一点点摸索。
而此刻,这么多宝贵的经验在他面前分享,这机会简直千载难逢,他怎会错过。
虽然大家分享都只是说一下简单的思路,具体的配比秘而不宣,可对王松来说,这已经足够了,能大大打开他的思路。
王松一边听,一边在心中默默将这些经验与自己以往的炼丹经历相互印证,遇到疑惑之处,便在心中暗暗记下,打算找机会向这些前辈请教。
王松正沉浸在周围炼丹师们热烈的交流之中,耳朵竖起全神贯注地捕捉着每一个宝贵的经验之谈。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刚刚那位分享经验的清瘦中年男子,正穿过人群,面带微笑地朝着自己走来。
“王道友,我是冯斌。”清瘦男子走到王松跟前,热情地打起招呼,眼神里满是友善,“一直听韩道友说起你,对你的炼丹天赋那是赞不绝口。今天可算是有幸见到本人了,怎么不上去也给大家分享分享你的独到见解?”冯斌说话间,语气十分客气,让人如沐春风。
王松赶忙笑着回应,微微欠身,礼数周全:“冯道友好,刚刚听冯道友分享的那些经验,那可真是字字珠玑,犹如拨云见日,其他道友的分享也让我这眼界一下子就开阔了不少。
至于我嘛,实不相瞒,我才刚刚接触炼丹没多久,纯粹就是个新手。在各位前辈面前,我觉得还是多听多学,汲取大家的智慧,才是当下对我最好的选择。”王松这番话说得诚恳真挚,丝毫没有故作谦虚的姿态。
冯斌听闻,爽朗地哈哈一笑,伸出手来摆了摆,说道:“王道友你太自谦了,能被韩道友如此看重,还特意担保邀请到这交流会来,那必定是有过人之处的。炼丹这门学问,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只是一方面,天赋才是最重要的。不管资历是深是浅,每个人的见解说不定都能给旁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