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的食堂里,饭菜的香气依旧,但空气中却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异样。
沈铭端着餐盘,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他能感觉到,从他踏入食堂的那一刻起,至少有十几道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这些目光里混杂着好奇、探究,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疏远。
邻桌的几个年轻干部正在低声交谈,虽然声音刻意压低,但零星的词语还是顺着空气飘了过来。
“……三千万……真的假的……”
“……听说是市里领导的亲戚……”
“啧,水深得很……”
“……可惜了,本来还觉得他挺能干的……”
谈话声在注意到沈铭的视线后,戛然而止。那几人匆匆扒拉了几口饭,便端着餐盘起身离开,走的时候,眼神都不敢与沈铭交汇。
沈铭面色如常地吃着饭,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但他心里清楚,王安达他们撒下的毒种,已经开始发芽了。
谣言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有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人们更愿意相信的“可能性”。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凭什么能坐上县委办副主任的位置?凭什么能得到县委书记的鼎力支持?凭什么能办成那么多老油条都办不成的事?
相比于“能力出众、一心为民”这种平淡的解释,“背后有人”、“利益交换”这些充满阴谋论色彩的猜测,显然更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和阴暗想象。
回到办公室,小王又泡了杯茶送进来,脸上的担忧比昨天更重了。
“沈主任,您别往心里去。那些人就是闲得没事干,胡说八道。”他把茶杯放下,忍不住为沈铭辩解。
“没事。”沈铭抬眼看了他一下,笑了笑,“有时间在这儿替我担心,不如去把下午开会要用的材料再核对一遍。”
小王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看到沈铭那平静无波的眼神,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点了点头,退出了办公室。
沈铭的平静并非伪装。他知道,这种时候,任何一点情绪波动,都会被外界解读为“心虚”。他要做的,就是和往常一样,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他点开“清河在线”的论坛,那个帖子已经被顶成了热门,回复量超过了五百条。
里面的风向,已经彻底被带偏了。
除了最初那些“理性探讨”的论调,更多更具煽动性的“爆料”开始层出不穷。
一个Id叫“体制内的小虾米”的用户,用一种讳莫如深的语气写道:“别的我不敢多说,只透露一点,这次交通改革,从头到尾就没上过县里的常委会讨论。懂的都懂。”
下面立刻有人跟帖:“我靠!这么大的项目,不上会研究?这是谁给他的权力?”
另一个Id叫“清河包打听”的用户,则贴出了一张模糊的照片。照片上,沈铭正和几个人在一家饭店的包厢里吃饭。
照片的配文是:“大家看看这是谁?坐在他对面的,就是那家省城高科技公司的副总!说是工作餐,谁信啊?背后有什么交易,自己品!”
沈铭认得那张照片,那是智慧交通系统上线前,对方公司的技术团队来做最后调试,赵长东特意安排的一次工作便餐,在场的还有交通局和公安局的负责人。可在这张经过刻意裁剪和角度选择的照片里,只剩下了他和那位副总,气氛显得格外“私密”。
谎言与真相交织,猜测与暗示齐飞。
整个舆论场,已经变成了一个针对沈铭的巨大泥潭。他们要把他塑造成一个独断专行、任人唯亲、中饱私囊的贪腐形象。
沈铭关掉网页,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他在脑海中复盘着对方的每一步棋。从引发公众对财政支出的质疑,到暗示程序不合规,再到伪造证据进行人格攻击。一套组合拳,打得环环相扣,狠毒无比。
他们很聪明,没有直接攻击改革的成果,因为交通的改善是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的,直接否定,只会被人当成傻子。
他们选择攻击的是“动机”。
他们要让所有人相信,路虽然通了,但沈铭的口袋也满了。
一旦这种印象形成,沈铭所做的一切,都将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他的公信力,这个他最强大的武器,将荡然无存。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那代表着【危机预警】的图标,毫无征兆地、剧烈地闪烁起来!
不再是之前那种遭遇物理危险时的尖锐红光,而是一种令人心悸的、如同中毒般的暗黄色光芒,并且持续不断地搏动着,仿佛一颗正在被污染的心脏。
一行行冰冷的文字,在沈铭的意识中浮现。
【危机预警(中级)已激活!】
【检测到大规模、有组织的舆论攻击,目标明确,手段专业!】
【攻击核心:摧毁个人公信力,污染政治声誉。】
【当前舆情发酵等级:中度。潜在危险等级:极高!】
【警告:若无法有效遏制,将在72小时内对宿主的政治生涯造成不可逆的毁灭性打击!】
沈铭的瞳孔猛地一缩。
毁灭性打击!
这四个字,比上次渣土车撞过来时那“致命危险”的警告,更让他感到一阵寒意。
物理上的危险,他可以凭借强化的体魄和反应躲开。但这种来自看不见的舆论场的绞杀,无形无影,却能杀人于无形。它要摧毁的,是一个干部赖以生存的根基——人民的信任。
手机铃声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是县委书记赵长东。
“小沈,网上的事情,我都知道了。”赵长东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依旧沉稳,“你不要有思想包袱,清者自清。我已经让宣传部门去处理了,准备发一个官方的澄清通告。”
“书记,不能发。”沈铭立刻说道。
“为什么?”赵长东有些意外。
“现在发,就是自乱阵脚。”沈铭的思路在【智谋】的加持下,变得异常清晰,“对方就是想把我们拖进一场无休止的自证和辩论里。我们今天澄清了三千万,他们明天就会造谣五千万;我们今天解释了工作餐,他们明天就能p一张我进会所的照片。我们永远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擦,只会越描越黑,让那些本就半信半疑的群众,觉得我们是在‘狡辩’。”
电话那头沉默了。赵长东在官场多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没想到,沈铭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还能保持这般冷静的判断。
“那你的意思是?”赵长东问道。
“让他们闹,闹得越大越好。”沈铭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冷意,“现在这盆脏水,还只在清河县这个小池塘里。他们要想真正扳倒我,光在网上造谣是不够的。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把火烧到县外,烧到市里,甚至省里。他们会把这些精心编织的‘黑材料’,递到更高级别的领导那里,或者捅给更有影响力的媒体。”
“你……”赵长东倒吸一口凉气,“你是想……引蛇出洞?”
“蛇已经出洞了,只是还没亮出它最毒的牙齿。”沈铭看着窗外,目光深邃,“我要等它把毒牙亮出来,一口咬上来的时候,再一棍子把它打死。书记,我需要您帮我做一件事。”
“你说。”
“稳住。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要替我辩解,甚至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对我的‘怀疑’和‘疏远’。”
赵长东愣住了,他一瞬间没明白沈铭的意思。
“他们想看的就是我们内乱,想看您为了自保而抛弃我。我们就演给他们看。”沈铭解释道,“让他们觉得,他们的计策成功了,我成了一个孤立无援的靶子,这样他们才会更大胆,才会把所有底牌都亮出来。”
电话那头,赵长东久久没有说话。他握着话筒的手,能感觉到自己手心里的汗。
这个年轻人,太可怕了。
他不仅是在应对一场危机,他是在享受这场狩猎。他把自己当成了诱饵,正在布置一个巨大而凶险的陷阱,等着对手往里跳。
“好。”良久,赵长东才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我信你。但是,你自己要把握好分寸,火烧得太旺,是会烧死人的。”
“我明白。”
挂了电话,沈铭心中的那股寒意,已经彻底被一股沸腾的战意所取代。
他重新打开那份《公交线路优化及新增方案》,将其中关于“安捷市政服务公司”的那一页抽了出来,放进了碎纸机。
这张牌,还不到打的时候。
他要的,不仅仅是查处一个钱小海,他要的是把钱大海、王安达、李顺风这三个人,以及他们背后可能存在的保护伞,一网打尽!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只剩下沈铭一个人。
他没有回家,而是在反复推演着整个事件的走向。
【危机预警】的暗黄色光芒依旧在他脑海中搏动,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警钟,提醒着他危险正在步步紧逼。
突然,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一条加密信息,来自市电视台的女记者,韩雪。
信息很短,却让沈铭的瞳孔骤然收缩。
“沈铭,小心!我刚收到一份匿名快递,里面是一份关于你的非常详细的‘举报材料’,图文并茂,看起来极其逼真。对方还附了一封信,暗示我如果不在市台的王牌新闻栏目《焦点追踪》里曝光,他们就会把材料捅给省里的《民生观察》。”
“最关键的是,信里提了一句,他们已经联系上了你那位‘前女友’李娟,她‘愿意’站出来,以受害者的身份,讲述你是如何‘利用职权,始乱终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