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昨晚睡得太晚,所以,直到十点他才起床。
再次来到空间内,看了看鱼塘。如今最少有几百条鱼在里面了,多为草鱼。黄鳝也特别多,估计有上千条了。要不是那些甲鱼把还没长大的小鱼小虾吃了,估计更多了。现在甲鱼也有几百个之多。不过还都很小,再过七八日,也就是水塘内的七八百天。估计到时候,就有吃不完的大甲鱼了。
此时黑土地上,水稻已经熟了。是他穿越来的第三次成熟了。依然用意念收割,把稻壳碾成粉,做成饲料放入几百条猪槽内。
接着把大米打包掉,又是二十吨收入仓库。如今仓库已经有了五十五吨大米了。又收了上千颗鸡蛋入库。抓了一条五六斤的草鱼,这才心满意足的出了空间。
今天搞个红烧鱼吃吃。
半个小时后,吃了个大饱,才吃完半边身子。这江南西省的辣椒还真是辣,纯辣啊,辣的天灵盖都冒汗了。
用牛皮纸包了两份热饭,剩下的鱼肉也分成两份,一起和牛皮纸包上。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年代,大部分时候只有三个菜加辣椒。冬瓜,南瓜,丝瓜。各种辣椒,青椒,朝天椒,又尖又辣。从小肛门就受罪,嘴巴都会辣出一圈红的。
没食物的年代就是这样。不是因为喜欢吃辣,是因为没菜。辣椒又能做霉豆腐,辣酱饼。这两个东西够咸够辣,吃大拇指那么多霉豆腐,就能吃下一碗饭,不过那是八九十年代的事情。
七十年代,吃干饭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喝粥那都是好生活,大多数时候吃粗粮。吃一两个红薯就当一顿饭了。
下午一点,院外传来魏达的喊声“快点出来满仓弟,一起去接知青了。”
魏满仓穿着五六个补丁的衣服裤子出了门。
“我说满仓弟,你小子身体可以啊。这才四天,你的纱布就拆了,除了少了一撮头发,伤口都好完了。这个疤好像也不长,才三公分的样子。这要是过两个月,长出头发来,这疤都看不见了。”
“达哥,你这身新衣服真好看,灰黑色中山装。没见你穿过啊。不会是偷拿大队长的衣服穿了吧?”
魏达愤怒道“啥叫偷?我需要偷吗?他的不就是我的?以后我还要给他养老送终呢。”
“达哥牛逼,我们走吧。大队部汇合,我去赶牛车过来。”
到牛棚牵出老牛,套上牛车往大队部赶去。
到了大队部。那里还有一个人在等着。魏达则是抱来一个木水桶,放到牛车上。
三人上了车往红旗公社赶去。车上的另一人是知青队长,名李援朝,二十五岁的样子。
那时候出生大部分都是小名,读书的时候,才取个大名。要不然他都取不上这名。五零年出生的他,还没抗美援朝这回事呢。
他手腕处戴着一块让人羡慕的上海牌男士手表。
李援朝看了看手表时间问道“下午两点能到吗?现在是一点二十了。”
魏满仓回道“咱这牛车,一点五十准能到。这才十六里地,不远,李知青您把心放肚子里。”
“听说你这牛倌前几天掏鸟窝,从五六米的树上摔下来了。可我看你活蹦乱跳的,不像摔了样子。”
“李知青你看我头上那块疤的地方,头发都没有。”
“哦,摔到脑子了,没什么大问题吧?”
“没事,伤筋动骨一百天,我多休息休息,照样上工的。”
“你上工就是赶牛车,或者放牛,倒是轻松,确实能上工。”李援朝羡慕的道。
路上扯淡,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很久。二点四十五分,他们赶到了红旗公社驻地。
李援朝下了车,走入了公社内部。而魏满仓和魏达,经过一路奔波。直接把牛车赶到一处大树底下,躺在了牛车上。
魏满仓道“达哥,你不是来这给女知青好印象的吗?干嘛跟我一样的躺牛车上?”
“刚才李知青不是说了吗。新知青至少要在一点五十以后才会到。我先躺会儿。我说弟弟啊,我爷爷14岁都生下我爸了。你小子都14了也要抓紧啊,对象都没影。”
“你们一家都是结婚早的,我一点都不羡慕。我还小,等到了十八我再考虑结婚也不迟。法律规定了男人二十才能结婚,女人十八。”
说到结婚年龄不禁让魏满仓想起了,1936年女子结婚年龄是16岁,1950年女子结婚年龄是18岁,1980年法律规定女子年龄是20岁。但是古往今来,结婚早的一般都定在13岁左右。乾隆皇帝88岁还娶了13岁的富查氏。
正当魏满仓想的入神的时候,魏达说道:“什么二十岁?二十个屁,你看村里有谁去办结婚证的?不都十六七岁就结婚了?像我这种17岁结婚的少而已。十八岁还不嫁人,那都是老姑娘了。满仓弟,你是要等以后娶老姑娘吗?”
“达哥,十八以上就是老姑娘?待会来的知青估计大部分会超过18岁。你不是不喜欢老姑娘吗?怎么跑来看女知青,他们可都是老姑娘。”
“这事一码归一码。除了结婚这事。只要女人长的好看,18到四十我都喜欢。”
玛德,这家伙还是博爱份子,大海王。
“待会女知青来了,帮我注意着点满仓弟。胸大屁股大那种身材的我喜欢,记下名字告诉我。可惜啊,满仓弟榆木疙瘩。不懂男女之间的快乐。那种身材的女人,晚上折腾起来,这味道没办法跟你说,只能告诉你四个字,弹性十足。等你找了媳妇就会明白,我的爱好了。”
不知不觉,两人瞎扯淡了一个多小时。这时候李援朝和两个人已经走出了公社,在外面等着新知青。
远处传来手扶拖拉机的轰鸣声,黑烟往上冒着。
魏达立马坐起身来跳下了车,整了整衣服,又拍了拍身上。生怕身上有脏东西一样。
五六分钟后,拖拉机停在了公社外面的空地上。
车上四十多人,陆陆续续下来。叽叽喳喳的聊着。
李援朝和另外两个男人,分开两三米站着。
其中一人喊道“去莲花大队的过来我这边。”
李援朝喊道“去红河大队的来我这里。”
剩下的一个知青队长“去红星大队的快过来,带好你们的行李。”
看着往红河大队的几个年轻女知青,魏达表现的很活跃。跑上前去帮人搬行李。
他一眼就看上了一个凹凸有致的姑娘,而且长着一对桃花眼。
魏达对那姑娘说道“你好,欢迎来到我们红河公社。姑娘我帮你拿行李,那牛车上,木桶里有水喝。”
接过那姑娘的行李。那姑娘回了句谢谢!便没有说话了。
他又笑眯眯的问道“这位女同志,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魏达,肌肉发达的达。”
别人都没问他,他就先说了自己的名字。
那桃花眼知青,眨了眨水汪汪的眼睛回道“我叫叶子红。”
魏达一听,这么简单的名字?就这?
“你这名字好特别啊,挺好听的。”
趁着叶子红转身去喝水的空档,魏达上下观察着她的身材。
还不错,要身高有身高,要身材有身材,穿着这身暗红色衣服也漂亮。
却说另一边张慧敏和周海妹提着行李也往李援朝这里赶来。
等15个知青都到齐后,李援朝说道“我先自我介绍下,我叫李援朝,是红河大队的知青队长。以后你们有事都可以来找我。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红河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在把你们的行李都放到牛车上。那个木桶里有水喝,渴了的同志,可以喝那里的水。”
趁着众人放行李的空档,魏满仓也偷偷打量了一下这些知青,尤其是女知青。九个女知青算的上漂亮的也就五个人吧。其中就有叶子红,张慧敏和周海妹。另外两个是二十多岁的女青年。
见有男知青坐在了牛车上。李援朝立马说道“给我下来,这牛车不是你们坐的。这一堆行李就七八百斤,还想坐牛车?累死了牛,大队部可不会答应。你们跟着牛车走就是,顶多可以拉住下牛车上的木板,带带你们走路的步子。听明白了吗?同志们。”
一帮人又累又饿,从上午下火车,就坐着拖拉机往公社赶,都没有吃饭。部分人在路上啃了些干粮面饼之类的。
有点走不动道儿。
张慧敏和周海妹互相扶着跟着牛车走着。
走了七八里地,李援朝才让这帮人就着几棵大树休息起来。
周海妹和张慧敏两人干粮都吃完了。谁叫她们力气小,提不动东西,也不敢带太多干粮。三天的火车,已经让他们消耗了所有大饼。这时候正饿的不行。
魏满仓从牛车上自带的麻布袋里拿出两份牛皮纸包的红烧鱼饭和两双筷子。其实他是从空间里拿的。
带着两个牛皮纸包裹,朝着张慧敏两人休息之地走去。因为空间里的仓库,时间是静止的,所以这饭和他刚放进去的时候一样是温热的。
魏满仓跟两位女知青打招呼道“两位知青,一路奔波辛苦了。这里离我们红河大队部还有八里地。我看两位女同志精神有点不好,是不是饿了?我这有两份中午做的饭菜,要是不嫌弃,就吃吧。”
要是平常,一个少年如此跟她们套近乎,她们只会起身走开。或者狠一点,给对方一个白眼,让这小孩知道老娘的厉害。
但是目前的处境,她们俩的确又累又饿,快饿的走不动路了。喝水又不管饱。
肚子里的肥虫在造反抗议,她们只能害羞又不好意思的接过牛皮纸包裹和筷子。
二女打开一看,这里面的饭菜还冒着丝丝热气。一看大米饭和鱼,便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即使再饿,也保持着端庄,毕竟这里有这么多双眼睛。
这时魏达跑了过来。“满仓弟,真有你的,还带饭菜过来。我怎么没想到呢?你这是开窍了啊。知道哄女人了。还有没有饭菜,让我在那叶子红面前也表现表现。”
“达哥,谁家会做这么多大米饭?这是我的下午饭,提前做好的。哪还有剩余?我家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平常只能吃红薯。这点大米,也是最后的两斤了。家里只剩下一斤半。我还等着秋收后,大队里按公分发粮食呢。”
“满仓弟,我也就问问,你不用说这么多吧?”
魏满仓凑到魏达耳边说道“我是说给那些知青听的,省的他们得红眼病。”
“我说满仓弟,你现在脑子好使了啊。”说完不做停留,厚着脸皮去给那叶子红解释去了。他刚才还打包票来着,那拿饭出来的是他弟弟,一定会给他这个做哥哥的一份的。
五六分钟二女就将红烧鱼饭菜吃完了,还夸这饭菜很好吃。
能不好吃吗?这可是万年贡米,吃白饭不用菜都好吃。
休息了十多分钟,李援朝招呼着大家继续往前走。
路上,魏满仓听到后面有几个知青在嚼他的舌根。说他小小年纪不学好。碰到漂亮姑娘就送饭菜,是个小色狼。
他也不理会,认认真真的赶着牛车。
五点多的时候,一帮一路奔波的知青,拖着沉重的步伐,终于到达了终点——红河大队的大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