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 秋 夷洲近海
黎明时分,吕蒙兴奋地冲进舱室:都督快看!我们到家了!
晨光中,夷洲的海岸线若隐若现。水手们纷纷涌上甲板,欢呼声此起彼伏。
周瑜摩挲着怀中已经恢复平静的琉璃瓶,对亲卫笑道:传讯夷洲,我们带回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清晨,阳光洒在码头上,波光粼粼。早已得到消息的留守将士们整齐地列队,等待着周瑜的归来。他们身着戎装,神情肃穆,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
当周瑜的船只缓缓靠岸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周瑜身着一袭青色长衫,身姿挺拔,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夷洲总管快步上前,向周瑜行礼后说道:“都督,成都方面连续送来三封急信,都是关于万博会的筹备情况。”
周瑜微微点头,接过信件,然后走进了夷洲总督府。府内的书房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周瑜坐在书桌前,仔细阅读着来自成都的信件。
第一封信是月英写来的,她详细描述了格物万博会的盛况。万博会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和工匠,展示了各种新奇的发明和技艺。月英在信中还提到了她对黑石的研究进展,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探索,她已经初步掌握了黑石的一些特性和用途。
第二封信是诸葛亮写来的,他通报了内阁改制的情况。在内阁的努力下,各项改革措施正在稳步推进,国家的治理逐渐走上正轨。同时,诸葛亮也提到了曹魏的最新动向,曹魏似乎在暗中策划着什么,需要密切关注。
周瑜看完信件,心中感慨万千。他对吕蒙说:“看来我们离开的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
吕蒙点头应道:“是啊,都督。不过,这些事情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周瑜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风景,沉思片刻后说道:“立即组织人手,将我们带回的物资和资料分类整理。特别是那些星图、琉璃工艺和猛火油配方,要优先送往成都。这些都是国家的重要财富,不能有丝毫的耽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夷洲港变得异常忙碌。工匠们研究着新式的造船技术,学者们翻译着带回的典籍,而周瑜则开始撰写详细的远航报告。
某个深夜,当他再次取出那幅星图时,发现上面的星座似乎比之前更加明亮了。与此同时,怀中的琉璃瓶再次发出微光,这次浮现的不再是星象,而是一行模糊的文字:
【三光聚义,归墟之门】
周瑜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他觉得这封信一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迅速走到书桌前,铺开纸张,提起毛笔,准备回信。
他的笔触流畅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的深思熟虑。“星图异动,瓶显真言。”周瑜写道,“这是否意味着某种天机的显现呢?我对此深感好奇。不知成都近日可有特殊天象?”
他的问题简洁而直接,透露出他对月英所传递信息的重视。写完后,周瑜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信件,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信息。然后,他将信折叠起来,装入信封,用蜡封好。
信使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周瑜将密信交给他,并嘱咐道:“此信至关重要,务必尽快送达成都。”信使郑重地点了点头,接过信后,转身快步离去。
当信使乘坐快船驶离岸边时,东方的天际正好现出第一缕曙光。那微弱的光芒逐渐变强,照亮了整个海面。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这个全新的时代,也正像这曙光一样,在悄然中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