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芙只能接招,没有出招进攻的机会。
最后,不顾形象,施展她的“死缠烂打拳”,险胜。
当日,羽林卫收到了来自皇帝的训诫大礼包:罚俸,加练,还有一长篇用词激昂的敕书。
羽林卫被皇帝批的一无是处,激得奋起,玩命训练,誓要把丢掉的面子挣回来。
皇帝在背后偷偷的笑。
皇帝又让布芙在五城兵马司和京兆府各打了一架,不负所望,布芙都赢了。
同样,两个衙门也收到了皇帝的训诫大礼包。
从此以后,几个衙门的官员,早朝的时候,遇见布芙都躲着走,似乎看不见布芙,就想不起被皇帝训得体无完肤的经历。
布芙想回北焰军了,自觉差事办的不错,趁着皇帝高兴,赶紧再提提回北焰军的事,又被皇帝驳了回来,让她再等些时日。
布芙不高兴,那又能怎么样,等呗。
皇帝看着几个衙门的最新面貌,十分欣慰,他已经不满足于在武职衙门立标杆,文职衙门也不能落下。
皇帝知道布芙的记性好,让她和国子监的学生比背书。
一本孤本,谁都没看过,国子监随机选了六个学生,布芙和他们一起比看谁背的快。
结果,一个武将,一个女子,竟然赢了他们天天和书本打交道的书生,且是学识拔尖的国子监学子。
一众学子,大受刺激,勤读苦学,更甚从前。
皇帝念了一副对子,让布芙写下来,命工部连夜刻好,挂在国子监讲学育人的核心区域——明伦堂主殿上。
上联:执卷悟经纶,须知文以载道,非仅寻章摘句
下联:佩剑明忠义,当晓武以安邦,岂止策马挥戈
横批:知行合一
以此警醒国子监的学子,别总瞧不上武官。
看看忠勇伯的好记性,过目不忘,你们行吗?且学去吧!
再看看忠勇伯的将军体,一夜练成,你们行吗?且练去吧!
这还不算完,又写了一幅,挂在了贡院。
上联:贡院启贤关,愿士子才情,能着千秋翰墨;
下联:疆场撑浩气,期书生抱负,可酬万里山河。
横批:报国同途
更过分的是,某日早朝后,让六部尚书排队领字,皇帝口述,让布芙写。
礼部领了“礼盛邦兴”;
户部领了“仓廪实民”
……
皇帝让他们自己找人刻出来,要挂在衙门里最显眼的地方,每天上衙的时候都能看见。
几位老大人嘀嘀咕咕:
“皇上这是为何啊?我一文职衙门,为何要挂武将的字?还是个女娃娃写的,这不是打人脸吗?”
“皇上这是故意的,鞭策我们呢,若是文官里出一个骑射天才,那也能在武职那边横着走。”
“你别说,忠勇伯这字,真是耐看,不愧是将军体,一看就是拿刀的手写的,尽显锋芒,好字!”
“呵呵,若非将军写,哪得这般狂?”
“这女娃不简单,前途不可限量啊!”
……
布芙寻思自己任劳任怨的又写了那么多字,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试探着又提了一次想回北焰军。
又一次被驳回,还挨了一顿训,说她老实待着得了,总瞎惦记,该走的时候,自然会撵她走。
让她在京都享几天福,还不乐意,吃苦的命!
布芙:“……”
一晃,布芙在京都已经四个多月,秋末初冬,叶落枝疏,残叶凝霜,薄衣换厚衣。
一边去又被装在大挎包里,随着布芙进进出出。
禁军一年一度的南北营大比,拉开帷幕,皇帝要求布芙同去。
布芙用脚后跟都能猜到,皇帝又让她去干架,她这次不能痛快的答应,得和他谈条件,她要回北焰军!
布芙想了一宿的谈判策略,却无处施展,憋的无比难受的。
因为,这次皇帝答应的痛快,说难得遇到禁军大比,不防看完热闹,再回北焰军。
布芙乐意至极,观摩一下禁军作战的路子,有好的经验,学到手变成自己的,挺好的事。
定南侯府。
百杏村的消息一前一后,相隔两天,送回两封书信。
吴伯庸瘫坐在圈椅上,手里攥着那两封书信,眼神空茫失焦,大口呼吸,过往涌上心头,泪水终是落了下来,砸湿了纸角。
二十一年前。
先帝是大夏有史以来,能力最强的一代帝王,可称为治世之能君,独断之霸主,也是疑心最重的一任皇帝。
为维护统治稳定、把控权力秩序,这位帝王谨遵祖训,甚至比祖辈做的更甚——轻易不封爵位。
曾经在朝堂上明确告诉百官:
“爵位乃国之重器,系社稷纲常、功勋旌表之根本。
若轻授滥封,一则失其尊荣,难励臣民效死之心;二则分土裂权,恐生尾大不掉之患。
朕必以功绩为凭、德行为准,非有社稷之功、匡扶之勋,断不轻许!”
当时,连镇守边疆的四军统帅,都未封爵,也仅是授予了“大将军”的职位,这是武将中最高的官职。
镇北大将军,征西大将军,平东大将军,定南大将军。
由于军中,对于营将以上的武将,都尊称将军,为了凸显“大将军”职位的尊贵,避免“将军”和“大将军”称呼上一字之差的混淆,对一军主帅,也就是授予“大将军”职位的,称呼为“元帅”。
爵位,多数是凭军功,开国勋劳,或是皇族血脉,需由皇帝封爵,是对过往功绩的追认;
大将军,是凭军事才能和皇帝的信任,需由皇帝任命,是对当下能力的授权。
爵位,是面子,决定礼仪尊卑;
大将军,是里子,决定实际权势。
简单说,爵位是给身份,大将军是给权力。
侯爵之爵加上大将军之职,二者结合,既有无可替代的身份荣誉,又有掌控国运的军政实权,是“爵”与“官”的完美叠加。
其尊贵程度远高于“无官职的侯爵”或“无爵位的大将军”,这样的权贵,是大夏最顶级的尊贵群体。
陆家世代镇守大夏北疆,祖辈,父辈,子辈,几代英豪战死沙场,满门忠烈,战功赫赫,勋劳盖世。
先帝封陆家镇北候的时候,陆家只剩下五岁的陆文铮,十岁的七哥,还有他未及冠的四叔。
镇北侯这个爵位,在大夏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含金量最高的爵位,没有之一。
第一任镇北侯是陆文铮的四叔,四叔和七哥也战死后,陆文铮继承爵位,扛下镇守北疆的重担。
至于陆家满门忠烈都经历了什么样的战役,陆文铮又是如何弃文从武,扛起所有,暂不详表。
书回定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