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月姐姐道:“可以查到。
如果是人的问题,那就去修人,这种情况不是我能帮上的,我根本就不会接。
如果实的占大部分,虚的占小部分,这种情况要看缘主自己的想法,没有特别意愿的话我也不会接,因为无法达到对方的完美预期。
如果真的是阴灵的问题,不论有没有钱做超度,我能帮的都会帮一把,比如馨馨这种情况就是。
鬼比人还难,不能因为人没钱,就不管鬼的死活了。”
灵明一没忍住,重复了一遍:“鬼还有死活?”
吉月姐姐道:“等你能看见的时候,你也会不忍心的。”
灵明一连忙摆手道:“我也没有很想看见。”
吉月姐姐道:“谁不想过简简单单的日子啊!
如果不用承担自己这部分责任,我也想做个普普通通的人啊。”
灵明一道:“多少人各种修炼,就是想获得神通。
有能力了,就可以帮助到自己爱的人,也挺好的吧。”
吉月姐姐道:“想象是很美好的,但是修行只能修自己呀。
家人和朋友,她们的很多问题也得她们自己修自己,我们没有办法代替。
因为很多问题并不是虚的问题,而灵只能解决虚的部分。”
灵明一点点头,不狂妄、不吹牛,能理智地分清虚的实的,听起来还挺客观的。
要不是听吉月姐姐讲,灵明一和于师父都搞不清仙家的法事能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
在不了解的时候,很多人会误以为带了个“仙”字,就无所不能了,容易对法事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法事只能解决虚的那一部分,至于实的部分,还是得靠自己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不过虚虚实实的也有内在的关联性,就好比语文和数学的关系。
语文学好了,数学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提升了,分数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但如果因此就认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能打高分了,从此“迷信”上了语文,那就属于是跑偏了。
有用,但又不能过分地去夸大它的作用,这才是平衡的中庸之道。
吉月姐姐继续解释道:“鬼魂跟人一样,它们比人还有灵性。
如果鬼魂想要寻求解脱,它们知道去找那些感知迟钝的人没有用,找他们也帮不上忙。
所以,它们就只能去找那些灵性敏锐的人。
也就是说,在看不见的方面,灵性越强的人,反而越容易遇到灵体的求助。
傻子反而很少招阴。”
于师父琢磨道:“那还不如就当个感知迟钝的傻子好呢。”
灵明一则不这么想。
不论是看得见的人,还是看不见的“人”,情况看起来是类似的。
都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企业高管或政界领导,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肯定比傻子要多的多,大家不能因此就退缩了,想去当个啥也不用干的傻子吧?
灵明一宁可当个清醒者负重前行,也不想当个傻子浑浑噩噩。
她虽然没有很想去看见鬼,但如果有需要自己超度的“人”,自己又有缘分能帮助到它们,那么帮一下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