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初现半天红,晓日升时万物融。
静仉晨在房间的床上醒来,见周遭熟悉的陈设,便猜到是赵本山昨夜将自己送回来的。
他揉了揉额头,暗自感慨:往后可不能再跟着师兄瞎混,总这般昏昏沉沉实在不像话。
起身整理衣襟时,一本薄书从胸口滑落。
静仉晨愣了愣,捡起书才猛然记起,这是师兄昨日给的入门练气法门。
心头瞬间涌上一阵激动,攥着书就想下楼查字,可抬手间,却瞥见自己的手掌雪白得晃眼。
他彻底懵了,快步冲到铜镜前——镜中人朱唇皓齿,雪肤润弹,如一仙童在凡般。
静仉晨揉了揉眼睛,深吸一口气反复确认,嘴角终于忍不住上扬,连带着心情都轻快得要飘起来。
想来是灵茶洗髓时,灵气带走了体内的污垢,才让容貌和身体都有了这般变化,再加上师兄带自己去泡澡,倒是省了不少麻烦。
除了样貌,他还察觉自己呼吸变轻,视野也开阔清晰了许多,连身体都像是轻了一截。
这般变化让他愈发急切,抱起楼下的五本字典以此观道法。
可查字的过程却让他差点崩溃。一上午过去,他才弄懂三分之一的内容,面前摊开的五本字典中内容更是毫无规律。
幸好每个字旁边都配了插图,图文对应竟让他勉强能看懂,静仉晨暗自感叹:能传承这么久的东西,果然有它的几分道理。
薄书中的内容渐渐清晰:灵气需引入体内方可化为修为,修行者以灵气滋养全身,而留住灵气的关键在于灵田。
炼气期前四层无法运用灵气,唯有到第五层后才能初窥门径。
修炼起步的快慢全看先天根基,能留住灵气的已是万中无一的天才,若想在有生之年筑基,更是难如登天。
书中还提,修行者可寻“灵出之地”——也就是所说的先天福泽、龙脉之地或仙山福洞,借浓郁灵气冲刷身体以留住灵气。
亦有修行者可服用灵物,灵物乃天成,灵出之地可孕之,但不建议生食灵族,解释的内容没有翻译,也不知道为什么。
而非灵出之地者,皆聚周方之淡灵以诞智、性、灵及悟者,有生性,皆以精或怪曰之。
灵物入腹者,灵气先随脉运之而后散,虽有奇效,但须量力而行之,否经断脉损,五脏皆坏,爆而亡之。
炼气一层,可感天地灵气敏也,聚少灵气于丹田,经脉肉身渐褪凡,非凡人勇夫所非比其力敏。
炼气二层,一呼一吸皆有灵气,身无杂污,净如洁玉,非命伤者,皆可自愈。
炼气三层,灵气贯穿全身,得以灵觉,可感如圆,遇物阻之,可主动吸收灵气入丹田,可以内气锻脉塑经,调骨翻肉,以补先天之不足。
炼气四层,通感其身,灵觉可察其未变之瞬,知不同之气息,灵气满于丹田,可整顺自身气息,沉静于心,心身可同动。
看着这些翻译半天才弄懂的文字,先前查字的烦躁早已被震惊取代。
难怪前世总说炼武远不及修仙,即便那时龙脉已断、灵气枯竭,仍有人执着于追寻虚无缥缈的仙途。
如此想来,前世记载的那些传说或许都是真的——武当、茅山祖师成仙,老子、庄子、鬼谷子修仙,姜子牙封神,商纣王的人皇之位,妲己化狐为怪,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黄帝炎帝战蚩尤,灵气未枯的虞朝,还有更古老的造三十三天与幽冥之战……